难解的小企业“被加息”之困


  虽然负利率格局持续,但央行在加息的问题上始终十分纠结,上半年只是象征性的两次提高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在5月份CPI创下年内新高之际,央行依然没有启动利率工具,只是宣布再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1.5%的历史最高点。尽管如此,但存款准备金率的屡创新高对于小企业而言,也意味着融资环境的越来越紧,陷入“钱荒”的小企业不得不陷入多次“被加息”的困境。

  一方面今年以来,央行已连续上调了6次存款准备金率,在银根不断收紧之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压缩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直接约束其信贷投放能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负利率下存款搬家的局面。央行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居民储蓄仅增加700多亿元,而4月份居民储蓄则出现了4000多亿元的净减少现象。而多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以来,包括城商行、国有大行在内的数家银行已陆续出现存款负增长的情况,部分股份制银行又纷纷上演揽储大战。因此,虽然央行只提存款准备金率而不动利率,但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发生改变对实际利率水平的变化产生直接影响,作为弱势群体的小企业也就不得不面临“被加息”的困境了。

  首先,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的融资成本不断高企。尽管小企业的贷款环境看起来有所好转,银监会在日前发布的《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也意在缓解小企业“钱荒”,但小企业遭遇银行资金成本转嫁却日益严重,一些银行通过变相收取管理费、咨询费、扣存放贷等方式从小企业身上“以价补量”。据浙江某国有大行人士介绍,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也已从去年的基准利率上浮10%~30%,提高至基准利率上浮70%左右。而上海某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则称,今年以来,该行对小企业贷款利率多数是基准利率上浮20%~30%,已较去年提高。“上浮20%~30%,相当于贷款利率8个点(8%),许多小企业可能毛利率刚刚覆盖8个点的融资成本。”

  其次,民间利率飙升更是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巨大隐忧。尽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温州等地银行针对小企业的贷款有所增加,但小企业贷款主要依赖于民间金融这一渠道却是目前难以改变的现实。由于民间金融尚未放开,对于许多嗷嗷待哺的小企业而言,僧多粥少的局面必然导致民间利率大肆飙升!据悉,在民间借贷较为发达的温州,月利率普遍为6分到8分,合成年化利率为72%到96%,远远超出中小企业的年投资回报率。这实际上意味着,不得不饮鸩止渴的小企业若不能及时偿还民间贷款,利滚利的借贷利息将把它们逼向死亡。事实上,近期温州部分小企业扎堆倒闭现象的直接诱因就是由于这种高昂利息导致的资金链断裂。

  总体来看,在目前的金融市场国有垄断局面下,小企业贷款相当于零售,大企业贷款相当于批发,小企业融资也就难解“吃不到、吃不饱、吃不好”的窘境。对于小企业而言,虽然央行对祭出利率这一大旗一直“心慈手软”,银监会也稍微放宽了对小企业的贷款限制,但现实中商业银行的变相加息和民间利率的大幅飙升其实意味着它们已被加了多次息了,这将是悬在小企业们头上的一把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