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的笑场声


    昨天到电影院看了《建党伟业》,总体感觉上,这部电影对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历史做了白描式的展现。有个成语叫“来龙去脉”,《建党伟业》较多地讲了“来龙”,较少涉及“去脉”,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遗憾。例如,在上海参加“一大”的代表中,有陈公博和周佛海。我不知道有多少年轻观众了解这两个人后来叛党,最终被国民党审判处决的汉奸结局。因此,当陈公博带着女人到上海出席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时候,观众席里发出怪怪的笑声。我无法判断,这个笑声是对汉奸命运的理解,还是对“一大”代表整体状态的嘲笑。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上,描述的不够,尤其是对20世纪初期中国命运的国际背景介绍不足。就内忧外患来说,内忧的描述显得简单,外患的描述严重不足,剧情基本属于流水账,像是简单化、结论性教科书的图解,缺乏艺术作品所追求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国际背景的薄弱,让人觉得那段历史只是一些中国人与世界脱节的内部争斗。陈道明再次出演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很有力度。这本来是全面深刻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在世界上所处地位的重要节点,观众可以由此深入地感受中国救亡的重要性。可惜电影未能着力揭示这一中国历史的命运,因而,五四运动爆发后,青年学生的一系列举动,虽然也让观众有所触动,但同时也爆发出对于爱国学生行为不理解的奚落笑声。
    观看影片《建党伟业》的过程中,观众席时不时出现笑场,以至于我身边的一位老同志忍不住地喊了一声:笑什么笑!但是,他的这一声谴责,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观众的笑场依然接二连三地响起。我认为,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北京影院里的观众,套用流行的说法,大都属于“小资”。《建党伟业》中的台词常常涉及到工人、农民、无产阶级,这些词汇所指向的现实群体,与小资的状况差异较大,因而,他们无法真实地感受“无产阶级”之类的含义,反而会出于自身的社会地位,对于“无产阶级”之类的台词产生隔阂,或萌生滑稽感。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中,有不少也属于“小资”,但是,当今观众能够理解的,只是当年“小资”的生活状态,而较难理解那些当年的“小资”为何会走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这一现象某种程度上也是电影创作者表达能力有所欠缺造成的。
    第二,近几十年中国的教育导致了主流价值观向西方个人主义的倾斜,当今的年轻人关注自己多于关注社会和他人。即便他们关注他人,也常常是以自己作为评价标准。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使得当今不少年轻人难以理解当年舍弃自身利益、为了大多数利益而求索、献身的热血青年。如今的中国,受西方的影响,主流价值观不断嘲笑各种崇高,影片中革命者的豪言壮语,在当今受个人主义、真小人、伪君子等观念熏陶的年轻人看来,常常只感到滑稽,无法有切身的体验。
    第三,影片《建党伟业》像过去的《建国大业》一样,大量采用明星饰演片中的角色。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他们熟悉的大都是这些明星在各种娱乐题材中的表现。当娱乐明星们在《建党伟业》一片中饰演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时,观众的印象与片中角色之间的反差,的确会产生或强或弱的间离效果。无数个当今青年熟悉的娱乐面孔,在一个严肃的历史题材中频繁地出现,等于在不断提醒观众:假的,假的,假的!因此,《建党伟业》大量采用娱乐明星的做法,我认为是一个败笔。它也许是想吸引票房,但太多的娱乐明星,反而产生不好的效果,削弱了题材的严肃性。
   媒体对《建党伟业》宣传,往往突出阵容庞大的娱乐明星。当娱乐明星以时髦的流行装扮出现在宣传专题中,明星们歌厅或晚会的打扮下,标注了在影片中饰演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巨大的反差使得历史的厚重感和严肃性受到极大的伤害,并使影片在宣传中就给人留下肤浅娱乐的印象。虽然影片的镜头比较精致,但是,娱乐明星的频繁出现,难以阻挡年轻观众产生“假正经”的感受。这种“假正经”的感受未必是针对历史,更有可能只是针对某个娱乐明星,但它的确是对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伤害。所有的严肃性,被娱乐明星一次次地瓦解。于是,我多次听到戏谑的笑场。也许,影片创作者把这也当成了一种娱乐。

 

 

 

相关文章:

《建党伟业》的笑场声

换个角度看《功夫熊猫》

“士兵”“团长”“天门口”

难忘江姐,一个令人敬仰的女人

《兴国兴国!》讲了一个简单道理
泪水,再吝啬也要流

中国周边的电影(之一)

中国周边的电影(之二)

陈冯姜张加一葛

姜文的英雄主义情结

姜文:内心矛盾的怀念

《精武风云》又重现
《山楂树》:70年代傍大款的故事
《公司的力量》,堆砌的庸见

《东风雨》:一阵东风一场雨

《歼十出击》应把美女全剪掉

新版《红楼梦》换人如走神
铁人精神就是爱国主义

上影译制厂为何没落?

《操场》上的一代人

一言难尽梅兰芳

倾尽全力的陈凯歌

李安为何看中汤唯?

谢晋给当今导演上一课

海角七号:台湾自娱自乐

不负责任的《投名状》

顾长卫的白日梦

左右:以崇高的名义

贫穷也是一种娱乐?

《苹果》的滋味

中国电影浮夸风

奥斯卡的选择就是要打仗

大片模式不会长久

裙角飞扬的日子

美国人是世界高等国民?

波兰斯基:浓缩的西方当代史

文明的邪恶基因

《300勇士》严重歪曲历史

文明深处的丑恶

第三只眼看奥斯卡

《达芬奇密码》简要看读指南

喀布尔的两个孩子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伯格曼的电影世界

《人兽杂交》警告生物科学

强力推荐:两部国外纪录片

洋人电视选秀——直奔主题

美女的遭遇与“第二代”转基因

波兰斯基:浓缩的西方当代史

《中国没有榜样》

超利益政治与利益集团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