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太极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应用太极原理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来进行管理。诚然,要想搞清楚什么是太极管理需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太极原理。
提到“太极”,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个黑白两色的“双鱼图”,也有人把它称为“太极图”的。但是,不能不说,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双鱼图”或“太极图”的内涵。人们一般的理解是——“阴阳构成万物,万物皆有两级”。再往大点,也无非是把“五行变化”与“相生相克”的内容给加进去。
上述其实是对“双鱼图”或“太极图”的最简单的认知。尽管如此,也不是所以的人都能够理解到这个层次,就不要说用“太极原理”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来进行管理。那么,究竟、到底什么是太极原理?我以为,要想把“太极原理”搞清楚需要首先抛开“双鱼图”或“太极图”,否则有把“太极原理”当成迷信或“算命”的东西来看待。
大家知道,“太极”一词源于《易经》。或许大家能记得在一些电影或电视剧上,人们给一些道士穿的衣服上就有“双鱼图”或“太极图”,而在其背后亦有“八卦图”什么的。以上说明,所谓“双鱼图”或“太极图”就是从《易经》衍生出来的,是经过人加工过的东西,是古人对世界、对宇宙的一种“图化认识”。因此,抛弃“双鱼图”或“太极图”和抛弃“八卦图”来认识太极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还是必须得事先做的一件事儿。
那么,我们该如何用比较简单的语言来诠释“太极”或“太极原理”呢?不妨用“对应统一”这四个字。何谓“对应统一”?显然,这里讲的“对应统一”不是传统哲学上讲的“对立统一”。可以肯定,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在哪里?区别就区别在——“对立统一”讲的是在“统一”前提下的矛盾、排斥关系;而“对应统一”讲的是在“统一”前提下却不矛盾、排斥的关系;不仅不矛盾、排斥,而且是相互对应、吸引的。
什么叫不对立、不排斥而又是相互吸引、对应的?(1)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上的两性关系——比如卫星、行星、恒星上的两级,比如存在于生物体上的两种性激素等。(2)存在于“不同体”上的两性关系的对比——表现在存在于“统一体”中的“不同体”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3)这个“统一体”具有不断跃升的性质——如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太阳是昂宿星球的恒星,昂宿星球是银河系的一个星团,银河系是宇宙的一个星云……。也就是说,无论从“大看”还是从“小看”,相互间都是“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
如何理解“太极”?(1)绝不仅仅是“太阳与月亮”的关系,也不是“地球与太阳”的关系,而一定是可无限“放大”与可无限“放小”的关系,更是一种可“小中见大”或“大中见小”的关系——可用“宇宙是一个大原子,原子是一个小宇宙”来描述。(2)无论它多“大”也无论它多“小”,都存在“两性”或“两级”,并且是由“中性”或“中极”分化出来的,最终还能够回到“中性”或“中极”上来。(3)“中性”或“中极”的“物质常熟”或“性别系数”统统等于零——可理解为“无极”,“无极”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有。
没有“无”也就不会有所有的“有”。为什么没有“无”就不会“有”?这得上升到物质是怎么产生的问题上来,用道家祖师爷老子的话说,这叫做“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但不能不说,老子只是给我们讲了存在着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但他却并未把为什么会有这个“无中生有”的过程、道理给大家阐释清楚。而“无中生有”过程、原理,还是由当代中国著名道学家崔长林先生首先给大家阐明清晰的:
崔长林有如下阐释道:(1)所谓“无”,就是“什么都不是,什么也不没有”的“绝对空间”,即包括宇宙在内的万物尚未产生之前的空间,可理解为被抽掉了一切物质的空间。(2)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间可理解为“绝对真空”,而“绝对真空”必然会发生“大爆炸”——就连“相对真空”都可发生大爆炸,何况是“绝对真空”呢?(3)绝对真空大爆炸产生了“第一推动力”——因为没有比“绝对真空”更有力。(4)力的逆变产生物质,就像当物质与反物质相遇时就会发生“湮灭”并在“湮灭”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能量、物质力一样。
说了半天,什么是“太极原理”?简单地说就是“无中生有”的道理!
笔者以为,无论是物质还是宇宙,也无论是星云、星系、星球还是存在于星球上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更无论是生物中的动物、动物中的人类还是人类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它们和他们统统都是“从无到有”或“无中生有”过来的,而且还绝对没有一个例外者。
资本、企业、企业的经济效益难道就不是“从无到有”或“无中生有”的了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诚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实现或有“从无到有”或“无中生有”这个本事,搞不好还有演变成或给大家整出一个“从有到无”或“有中生无”的事件出来。怎么办?我看没有把“太极管理”实施起来的事情更重要的了。怎么才能把“太极管理” 实施起来?
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准备:
(1)先把一切无形的东西数典出来,因为正是这些无形的东西创造出来各种有形的东西——如空间、时间,再如原理、规律、运动机制、结构,又如知识、文化、制度、程序等等。
(2)对上述可开发和利用的、无形的非物质形式进行归类、等级,从中找出那些东西是我们能够开放和利用的——所有的非物质形式都可以开发和利用,但不是所有的非物质形式都是我们能够开发和利用的,必须要有所选择。
(3)努力从上述无形资源中或非物质形式中找到相反的另方面,因为所谓“反者”,乃“道之动”也——什么意思?就是说要想把“太极管理”实行起来,事先必须得找到与该事物相反的另一面。何谓“与该事务相反的另一面”?简单地说就是“对立面”或“对应面”,因为一切动力统统都来自“另一面”而不是来自我们自己的“这一面”。举一个例子说就是,当某国的人民对政府、当某企业的职工对领导有反抗情绪、有反对意见的时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经营管理有问题,另一方面说明在那里蕴藏着巨大的经济资源、赢利资源、亏损资源。
比如当顾客骂某一产品时、当发现食品中有塑化剂时,如何快速添补、检测绝对是商机。
(4)善于发现和找到阴阳两性经济事物、物质的结合部——比如,资本的自身是创造不出资本的,那么,是什么创造出来资本?当然是包括自然自然、社会资源、文化资源、无形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了(比如当产品、劳动有了剩余时),因为资源不是别的,正是“资本之母”。但是,如果只有资源而没有资本也成不了事儿,就像只有母亲而没有父亲,只有卵子而没有精子同样不会有儿子的道理一样。怎么办?诚然,这其中的学问很深,里面牵既涉到母性在什么时候“发情”,也牵涉到在什么时候才能用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问题。考虑到我还有“太阴管理”一文,在这里我也就不再赘述了。
太极管理:中国式管理境界(09)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