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管出一个无婚外情的社会?


谁能管出一个无婚外情的社会?
杨于泽

 

  湖南长株潭两型办副主任陈晓红16日发布了“两型社会”建设第二批标准,涉及“两型”家庭、“两型”社区、“两型”农村等12种范畴,其中“两型”家庭的标准要求夫妻应相互尊重、互相忍让、任何一方不得有婚外情。有媒体报道,这些标准目前只是指导性文件,接下来要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看来政府似乎要学太平洋的警察,连夫妻感情如何,也要管起来。

  “两型”家庭跟“五好”家庭一样,作为一种好家庭的典型样式,要求它没有婚外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两型”的本意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从这种意义上说,“两型”家庭似乎家家可为。但加上相互尊重、互相忍让、不得有婚外情之类标准后,“两型”家庭似乎就带有更多理想主义色彩了。如果真的通过立法来强制实施,就让人有些担心。
  不搞婚外情,严格地说,应当是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内容,适于道德提倡,而不宜作为社会管理的指标进行考核。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资源节不节约、环境友不友好,是很容易考核的,但有没有人搞婚外情,因为它是隐私,外人没法知道,考核也就是一句空话。政府认可的“两型”家庭,就有可能真假莫辨,从而损害“两型”家庭的公信力和社会感召力。
  “两型”社会建设处于经济与社会的结合部,是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抓手。过去有一种说法,叫“抓纲治国”,指政府抓住几个重点,就可以“纲举目张”,把国家治理好。现代社会的治理,无非是发展经济、实行法治,把市场管好,把社会治安管好,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搞好,就可以国泰民安了。其他事务,都可谓“细目”,应交给社会自治。政府是有限政府,能力有限,只可负有限责任。
  就婚外情而言,如果所有家庭没有婚外情,当然是社会的一种理想状态。但环顾世界,有哪个时代、哪个地方没有婚外情?我们还是可以把它作为理想与目标,向全社会提出来。但要实现这一理想,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培育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行古人所谓“教化”。教化主要取决于社会的文化环境、国民教育等,决不是靠政府强制实施的。
  现在百事待兴,比如推动法治、控制通货膨胀、治理环境污染、管好食品安全等,都是政府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治国之“纲”,政府“抓纲”然后国可治。“抓纲”,需要政府投入精力、智慧和巨大资源,永远有做不完的事。如果政府不抓“纲”,倒来管理家庭的感情问题,就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政府作为一个组织,对官员的八小时之外一直做着“管理”,但远远谈不上管好了,现在如果再把管的范围扩大到普通老百姓,绝对是勉为其难。
  这也提醒我们,什么该由政府来管,什么该由社会自治;什么是要政府提纲契领的大事,什么是“小节”,主要应当依靠“纲举”而“目张”。如果管了不该管的事,弄不好,还小事没管好,反倒把大事给耽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