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发行市盈率跌破20倍说明什么?


  继创业板新股金城医药创出22.68倍的发行市盈率新低之后,6月20日发行的美晨科技再次刷新了纪录。美晨科技25.73元的发行价格虽然不低,但其18.12倍的发行市盈率却成为截至目前为止创业板发行市盈率的最低。

  中国的创业板市场曾经“光芒四射”,并身披“创新型”、“高成长性”、“高科技”等美丽的外衣。从沃森生物的133.8倍发行后市盈率,到星河生物的38.46倍,再到新研股份的150.82倍“天价市盈率”,已经很好地进行了诠释。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之后,一切都会“真相大白”,事实也正是如此。

  美晨科技发行市盈率创出创业板的新低,其实并非没有原因:首先,今年以来新股出现大面积的破发现象。据统计,今年新股破发率高达八成之多。如此高的破发率,显然不是什么正常现象,也凸显出新股所隐藏着的风险。新股出现大面积的破发,必然会影响到发行价格。

  其次,创业板表现出的所谓高成长性丝毫经不起时间的检验。自创业板首批28家新股挂牌以来,创业板的成长性不仅不及中小板,甚至于被沪深主板远远地抛在后面,并且,创业板上市公司频频上演的业绩快速“变脸”,对于投资者信心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

  其三,股市的表现也拖累了发行市盈率的走低。一般情形下,如果股市上涨,发行市盈率会走高;如果出现下跌,发行市盈率会受到影响。4月中旬之后,A股市场即开始了一波持续调整走势,到目前也没有见底的迹象。市场的疲弱,显然会波及到新股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因此,美晨科技发行市盈率创出创业板的新低,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八菱科技的中止发行,对于新股发行的“合理”定价无疑也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询价机构的“不给力”,导致了八菱科技的发行被中止。以往那种发行人与保荐机构在新股发行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没有询价机构的捧场,即使是发行人被保荐机构吹得再神奇,也不可能顺利发行。

  创业板发行市盈率的走低,更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当创业板的“辉煌”成为过眼烟云,当投资者真正认识到了创业板的本来面目,再依靠保荐机构的吹捧,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其发行价格吹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体现了市场的一大进步。

  新股询价机制实施到现在,询价机构从最初决定着新股的发行价格,到新股发行制度历经两次改革后退至“幕后”,甚至遭遇被“劝退”的尴尬,再到询价机构重新走上前台,既是市场利益博弈的过程,也是一个平衡的过程。而最终,在市场化发行中,询价机构处于主要地位应是大势所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