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因为货币紧缩政策等原因,不少民营企业的信贷环境恶化。一些没有头脑的媒体报道称,中小民营企业在以月利率5%甚至更高的利率融资。这显然是被有意夸大了。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
1、准确的信息难以获得。在美国等一些国家,人们的智商比较低,所以高智商的人如果说谎,后果就比较严重。这也是在这些国家,中国人比较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样的国家,统计调查比较容易,调查对象一般都会实话实说。但在中国,人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回答的时候,都会把眼珠子转一下,最后给出对自己有利的答案。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都会藏富,对税务局说自己没有赚钱,一直在亏钱;对员工说,没钱加工资,经营很不景气;对供应商说价格太贵了,付不起,就算采购了,也一再哭穷,希望把账期延长。最近各个市场的资金确实在紧,一些媒体和官方也在多方调研,如果有个民营企业家在面对这种调查的时候,他会把实际的贷款利率说高,还是说低?
2、个别的数据没有意义。记得在高中的时候,做过一道物理的单选题。问从A到B地的时间取决于: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还是平均速度?当然是平均速度。同样,目前的民间借贷市场,最关键的是加权平均利率。今年,温州有个企业家欠了3/4个屁股的债跑了。这被很多愚蠢的媒体记者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反复举例,并认为这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太紧了。其实这个人之所以跑掉,是因为在澳门赌场输得一塌糊涂,最后被朋友赎了回来,到了温州,以民间高利贷把赌债还掉,最后跑掉了。这样的人,从民间借贷市场上借钱,利率当然就高。
无论是地下钱庄,还是银行,利率都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有关。李嘉诚如果借钱,银行放的款和买国债没有多少区别,但对于一个企业已经停产,需要一笔救命钱,又没有抵押和担保的借款请求,月利率5%甚至更高,是正常现象。
我不怀疑一些记者也曾在温州等一些地方实地进行了调查。想象一下,一个专门放款的人,面对一个陌生人,假如正常的无担保信用借款,月利率是3%,他的报价会是3%吗?当然不是,要留一点还价的空间,另外要一点陌生溢价。什么叫陌生溢价?因为如果借给熟人,或是由熟人介绍过来的,那么风险会小一些,但陌生人,风险就大,自然要一点溢价。于是正常3%的利率,报价可能就是5%。而且放高利贷的人,信息不对称也是重要的利润来源,有时候就是吃趁火打劫的饭。但一些记者不可能,也没有耐心详细了解,一听报价月利率5%,于是就在报纸上发了文章,结果被全国2000万的人知道。这2000万人里,独立思考的人又不到2%,于是以讹传讹。
这两天,《半月谈》杂志发现:主营汽车安全用品的余姚市邦泰塑料制品厂负责人袁理锋表示,邦泰主要依赖民间借贷,不用担保、抵押,月利率一般1%左右。在江浙一带,百万元以下的资金,通过这种方式筹集比较普遍。当然,1%的月利率还是比较低的。实际上年利率20%是比较正常的。
3、有多少行业的利润率能支撑传说中的一些高利贷?
不久前,香港有个经营餐饮的企业上市,因为定价低,又是比较热门的消费股,于是上市第一天大涨近30%,我抛了跑路。不料,在2.4港元左右抛出后,一路上涨到3.46港元。但最近香港股市持续下跌,又跌到2.4港元左右了。于是研究了一下。发现,在香港上市的餐饮企业中,味千拉面的销售利润率最高,达16%左右,小肥羊大概在10%,而稻香控股在7%。这些都是全国知名的大企业,利润率都这么高。有多少企业能支撑月利率5%的高利贷?所以5%的月利率肯定存在,但这肯定不是加权平均的民间借贷利率。
4、有多少缺钱的人三头六臂?最近,浙江的中小企业局公布了关于浙江民间借贷的一些情况。其中提到,前几年,很多企业家开始离开实业,把工业企业当成一个融资的平台,从银行获得贷款,去投资于房地产。最近房地产价格低迷,但钱还在房地产里,银行贷款却难以得到,于是资金紧张。在被炒作说资金紧张的温州,很多企业家都有不少的房产,抛售一些,很快就有钱了。但舍不得或不想抛,又到处喊没钱,居然就有一些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