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次创业


  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有一种无尽的魔力,在吸引着广大创业者们前仆后继。而每个创业团队,都犹如星星之火,火种一旦播撒,便埋植出闪亮的创业基因,推动另一个崭新企业的酝酿。

  但这次引起《中外管理》关注的,却并非创业新兵。他们,都出自曾经的一个创业团队,而今,依然奋斗在新的创业路上。为了强调与完全不懂创业的学生军创业,以及自以为已懂得创业的经理人创业相区别,我们不妨将其之前未全部完成的创业直观地计为0.5,加上正在创造的“1”,把他们称作为“1.5次创业者”。

  可茫茫创业大军中,为什么偏是他们?

  我们发现:和首次创业的人相比,经历过创业炮火洗礼的他们,显然更明白创业企业的管理真谛——上一次“0.5”已经让他们懂得:都说创业企业无管理,活下去是惟一的目标,但事实上大量创业企业的消失,可能正来自于管理的缺失。但是万事又都有两面性,也正因为有了上一次,他们也容易迷失在曾经的经验里,亦难免跌倒在曾经的跌倒里。他们将用自己那并不完整的“0.5”,以及正在进行中的“1”——无论经验还是教训——真实地告诉广大创业者:一位创业者究竟该如何看待管理?又该如何去管理创业?

  而我们将向大家介绍的三位“1.5次创业者”,则用其经历分别回答了三个创业中的典型管理难题:

  ——傅盛,如今风靡全国的360安全卫士的真正创始人,拥有内部创业—VC—再创业的非典型历程。在重新创业创办可牛公司后,他最终选择了将可牛和金山安全合并,成为金山集团下的另类创业者。他在用自己的选择反证:为什么很多创业企业长不大?

  ——林云松,这个曾经历过颇富江湖气息的创业历程的创业者,也曾深为合伙人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困惑。在最新一次起步伊始,他就把企业文化挂在了嘴上,而且放进了心里。他和他的尚层装饰解答的是:企业文化,对创业企业究竟有多重要?

  ——孙海涛,全球首家推出三维地图的E都市的创始人之一,为寻求心目中更完美的商业模式,不断变换自己的跑道,最终却发现:一个好的创业者要能应对变化,同时亦需坚持。其正在掌舵的房途网即来源于变通与坚守的共同结晶。他将辨析的是:创业成功,来自于转型,还是定力?

  如果你正在筹划创业,或者刚刚上路,或者——你也曾有过“0.5”,正在酝酿自己的那个“1”,就让他们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