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红色婚礼风靡湖南,毛主席当证婚人
-------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第一步:红色婚礼、爱情神圣、幸福永恒
从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开始,每年的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
毛主席当“红娘”的由来
“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少先队里高大的人,笑的风要把人身撼动。”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传世照片《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题的诗。50多年后的今天,照片所散发的幸福热力,仍足以震动观者的心灵。这张照片,曾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后被选入小学课本。毛主席逝世时,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这幅经典照片。就是这一张永久散发着幸福、快乐的照片,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依偎在毛主席身旁的一左一右的男孩、女孩,金童玉女,12年后,喜结连理,永结同心。
照片作媒,两人喜结连理
小姑娘叫彭淑清,小男孩叫蒋含宇,他们同是韶山学校的学生。这两个依偎在毛主席身旁的“金童玉女”后来暗暗下决心更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期望,将来考入北京的大学,“呆在”主席的“身边”。
50年前,蒋含宇和彭淑清都刚满14岁,同在韶山学校初中二年级读书。蒋含宇是少先队大队长,彭淑清则是大队委员。
26日上午7点多,“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的欢呼声响彻韶山学校。敬礼,献花,给毛主席戴红领巾。在激动的泪水中,蒋含宇和彭淑清完成了幸福的任务。
最幸福的任务——给毛主席戴红领巾,是蒋含宇完成的。主席问:“你真的把红领巾送给我啦?”含宇答:“送给您老人家了!”毛主席幽默地说:“那我就把红领巾戴到北京去,你们看,我又年轻了,变成少先队员了!”众人幸福地笑了!就在这一瞬间,摄影师按下快门,拍下了著名的《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
后来韶山学校停办中学,两人又因学习优异被送到湘潭市一中。在湘潭市一中读书,两人同一年级,虽然不在一个班里,但他们你赶我超,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始终都是班委会和团支部委员。
蒋含宇热心为大家服务,办事积极认真,在彭淑清的心目中,始终有着良好的印象。彭淑清学习优秀,一个女孩子在工作上、学习上一点不服输的上进心,很让蒋含宇折服。两人一起从韶山冲出来,工作上相互支持,学习上相互鼓励,加上同为毛主席身边的“金童玉女”,共同有着进北京的奋斗目标,两人成了难得的一对好朋友。
1963年,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没有任何背景,蒋含宇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彭淑清考入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攻读炼油机械。
两人终于圆了北京的求学梦。
大学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尽管两人功课都很繁重,但老乡、同窗、好友的浓浓真情,却使两人越走越近。朦朦胧胧中,两人都有一种异样的感情,心里有什么事都想和对方诉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他们相恋了。
1968年,5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蒋含宇、彭淑清均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且都分配到辽宁省工作。
大喜的日子订在1971年的元月。没房、没床,彭淑清从锦西来到蒋含宇的单位,利用一个军人家属探亲的空当,借这位军人的家暂作新房。彭淑清一双新单鞋、蒋含宇一双新棉布鞋,外加一床新床单、一个新枕头,这就是他们新婚的全部家当。
举案齐眉,美满幸福家庭
夫妻在一起的日子是幸福、平静的。两人的老家都在湖南农村,双方父母亲都健在。早些年,工资不多,他们每月总要从紧巴的收入中抽出些钱寄给家里,后来,他们又常常把双亲接来住一段日子。
有着在毛主席身边“金童玉女”的荣耀,蒋含宇和彭淑清却从不张扬,从不以此作为资本,去谋取个人私利。毛主席与他们合影的照片及底版,他们一直珍藏在相册里,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这张照片铺天盖地覆盖了全国,人们才知道,这对“金童玉女”原来就在他们身边。
蒋含宇在九江炼油厂先后担任教育科干事、副科长,该厂成立教育中心,被任命为主任。1991年调任石化总厂党委任宣传部长,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先后撰写论文30多篇,其中多篇被评为省、市、石化系统优秀论文;1997年他又以最高票数当选为总厂党委委员并兼任组织部长。
彭淑清是位技术人才,她的工作成绩不逊于丈夫。作为石化总厂设计部一名高工,多年来潜心钻研,除完成该厂设备设计、改造等大量工作外,还担任几位大学毕业生的导师,为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尽心尽责。
他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儿子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分配到广东顺德市邮电局从事计算机通讯工作;女儿中学毕业后在九江石化总厂职工学校任打字员,两个孩子都努力进取。
一幅经典照片,演绎一曲人间幸福良缘!
毛主席当“红娘”,毛泽东广场首办大型集体婚礼
52年前,毛主席天作美意当“红娘”,52年后,韶山毛泽东广场首办大型集体婚礼。
“请毛主席见证我们的婚礼”
纯洁的婚纱、幸福的笑脸、永恒的诺言……26日上午,“红色恋歌”大型集体婚礼在韶山毛泽东广场隆重举行。在毛主席的“见证”下,9对新人心手相牵,缘定今生,走进了幸福的婚姻殿堂。
6月26日的韶山毛泽东广场,游人如织,喜气盈盈。高悬的拱门上,写着“神圣·永恒·幸福——请毛主席见证我们的婚礼”字样。上午9时10分,伴随着欢快的婚礼进行曲,9对新人撑着红色太阳伞,手挽着手款款步入广场。
新人来自韶山、湘潭、长沙、深圳和上海等地。28岁的杨辉跃是邵阳人,在长沙工作。妻子韩晴23岁,是韶山的一名导游。“能在毛主席铜像前举行婚礼,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太有意义了!”杨辉跃挽着妻子激动地说。
“我愿牵着你的手,无论海角天涯,不离不弃……”在向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行鞠躬礼后,新人们交换戒指,宣读爱情誓言,许下了一生的诺言。本次婚礼,主办方不仅免费提供食宿,还给每对新人赠送了一尊毛主席铜像。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新人们特地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共“绣”党旗。他们依次走到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党旗模型前插上鲜花,亲手“绣”上一面党旗,表达对党的热爱和忠诚,以及对未来幸福的憧憬。
本次婚礼由省韶山管理局主办,韶山毛泽东广场承办。该局负责人介绍,红色集体婚礼让参加婚礼的新人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与震撼,同时将激励更多的青年朋友们明理励志、奋发向上。这在韶山尚属首次,今后将不定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