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此言非虚。任何企业都想确保自己的市场份额,各种竞争在所难免,就连互联网大鳄腾讯和360安全卫士都是如此,何况中小企业呢?

  且看古时候的谋士是如何为自己的君上谋取最大利益的。

  魏国进攻赵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宣王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说:“救与不救哪个有利?”邹忌说:“不如不救。”段干纶说:“不救对齐国不利。”齐宣王问:“为什么?”段干纶反问道:“魏国兼并了邯郸,对齐国有什么好处呢?”齐宣王说:“有道理!立即把军队开到邯郸郊外。”段干纶说:“我说救赵不是要抒齐国军队直接开过去。那样,魏国就会停止进攻,邯郸也不会被攻破,魏国军队也不会受到损失,这有什么意义呢?我的意思是要等魏赵两国交战、双方兵力疲弊削弱时,齐国才出兵从南面攻打魏国的襄陵。我们这样做,既损坏了赵国,又削弱了魏国。那时周边就不可能有劲敌了。”齐宣王高兴地说:“此计甚妙。”于是派兵向南进攻魏国的襄陵。七月,邯郸被攻克。齐国趁魏国受到削弱,忙于回国自救的机会,在桂陵设伏把魏军打得残败。

  我们在企业经营中,同样面对许多关键时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业内的许多奶粉生产企业都往原料里添加三聚氰胺,并谋取暴利时,当然也有企业一直在犹豫要不要仿效。如果直接仿效,很快就能获得不菲的“黑色”收入,但长期来看,无论对企业经营还是市场发展都极为不利。于是,真正懂谋略的人就会坚持不放三聚氰胺,宁可牺牲短暂的利润和市场份额,也比千年道行一朝丧的强。

  事实如何呢?当不少企业都因为添加三聚氰胺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黑名单,丧失了市场信任后,这些正规的企业一夜之间就成为众多消费者关注的对象,纷纷更换牛奶品牌,以求不被毒害。过去的失地一下子就重新收回,名利双收。

  类似的案例在市场中还有很多,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一方面是要坚持,坚持做良心产品,做良心事业,另一方面要挺,要经得起寂寞,淡定的看别人赚黑心钱,最后一方面是要狠。当属于自己的时机到来时,要抓紧机遇,迎难而上,夺取最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