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有多大?
打开电视看看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广告就知道了。但是,广告多是多,让人记住的又有几个呢?看看各个化妆品企业采用的宣传方式,不外乎是找明星做代言,起个普通人看不太懂的洋名字,便有了贵族血统,真是市场上流行什么,厂家就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这不,最近市场上草本甚是流行,化妆品是一个接一个的,这个草本、那个草本的宣传,消费者在看多了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恐怕化妆品企业并没有真正考虑过。
现今的化妆品行业里,似乎广告决定了一切,企业视广告为化妆品的生命,在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下,似乎比的就是谁请的明星大牌,谁的广告花钱多一样。
诚然,密集的广告投放在短期内是可以迅速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销量,但企业决不能通过单纯的广告营销来获得其品牌的价值,依靠广告膨胀起来的市场其生命力也必然不会旺盛。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指出,当市场被透支一空的时候,企业的末日也就到了,化妆品利用广告制造市场泡沫,而化妆品的销售平台又建立在这种泡沫的基础之上,随着广告效应的不断下降,泡沫也就失去了支撑的力量,销售平台就会在短时间内崩塌,一个产品销售几个月就没了踪影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国的化妆品企业还有这样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难有自己的品牌。
而说到品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可口可乐的前一任总裁说,如果有一天可口可乐在全球的工厂一夜之间被烧光,没关系,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在所有废墟上重建新的厂房,全世界所有的银行都愿意把钱借给我们,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中国化妆品的品牌价值在那里呢?不要说烧了还能重新崛起,中国化妆品的现状是,无论产品今天的市场是多么的辉煌,产品明天的命运却无法预料。今天打广告还能卖货,明天不打广告销量就下滑,后天再不打广告,再也无人问津。
孰不知,这种只讲短期效应的手段,无异于饮鸠止渴,更是加速了品牌的灭亡进程。
企业的健康发展既需要企业本身有长远的经营眼光、科学的营销策略,同时也依赖于良好的市场环境。混乱无序的市场环境恰恰是中国化妆品行业不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中国生产化妆品的企业有4400多家,大多数都是既缺资金有无技术的小厂。更重要的是这些小公司经营观念上的落后,品牌意识的淡漠使趋利主义大行其道。尽管其中也有品牌运做的意识,但他们很快发现与其扎扎实实的做品牌,搞科研不如广告一响黄金万两来得实惠,因此短视的营销观念占据了企业经营的主导思想。整个行业充满了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企业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什么品牌规划,长远战略统统抛之脑后了。
而那些跟着一些大企业后面跑的企业短期之内也许也有一定的销售业绩,但如果始终没有企业自己的卖点和特点,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模仿和跟风是不能让企业壮大的,反而有死亡的危险。
随着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日趋成熟,兰蔻、雅诗兰黛、赫莲娜、香奈尔、迪奥等越来越多的高档化妆品品牌进入中国,以中档产品为主的本土品牌一步步失去了自己的强势地位而被高档品牌高品位的诉求所取代,失去了消费者的追捧,逐渐迷失、节节退守。
当前中国大陆市场的化妆品竞争格局异常激烈,宝洁、联合利华以及去年末刚被德国拜尔斯道夫吃下的丝宝(主要拥有舒蕾、风影、顺爽、美涛)在终端呈现三足鼎力之势,占据着市场优势,本土品牌也是当仁不让,大战此起彼伏,从而形成了中端被合资品牌占领,高端被外资品牌垄断,国产品牌在低端割据,每年不断有新品牌进入这个市场,也不断有老品牌黯然出局的状况。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指出,对于国产化妆品行业而言,许多企业与国外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著名企业在同等环境、同等标准下相抗衡,已然势单力薄,加之很多企业营销的粗放、低级,比如编造虚假的营销或品牌概念(如外资合作方、有名无实的营销经营模式、不实的产品成分疗效等等),用并不打算实践的承诺套牢客户、简单模仿别人的包装形象、照搬可能更适合别人的终端促销支持方案等,更有甚者捞一笔就跑的情况时常发生,已经让消费者对国产化妆品产生了“信任危机”,比如被媒体多次曝光的美白类化妆品“汞超标”事件、功效类化妆品虚假广告事件,部分化妆品含有激素的问题等等。
绝大多数的化妆品企业资金的原始积累,采用了简单营销方式,就是不管是谁,也不管人在哪里,只要拿钱就给货,概不赊销,钱货二清,给经销商的利润也还较丰厚,但往往是玩一把就撤退,完全违背了生产企业与经销商是合作伙伴,应专注于协力开拓市场,并且共同服务于消费者的原则,使得化妆品业普遍面临的诚信问题,经销商已经不会轻易相信厂家的承诺,消费者企业的产品也是普遍持怀疑的态度。
当今,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上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美学效能,化妆品企业与跨国企业的巨大落差集中表现在营销观念上,严重缺乏对企业员工的观念管理,对培训、沟通,树立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整体营销、以人为本的现代营销方法也是一知半解,往往知道些皮毛,无法将企业所确立的营销思想移植到员工的头脑中,更没有将企业的营销理念内化为员工的行为和具体行动上,而在实施对客户的观念管理,认真研究客户的观念和需要,并科学地进行营销观念的定位上,全是空白一片,更不用提透过一体化的形象设计和品牌宣传,向客户传递营销诉求,从而完成复杂的沟通目标了。
就目前而言,众多化妆品生产企业定位存在误区,都号称自己的产品能够“包治百病”,“跟风”现象见空视惯,这其实大错而特错,这样做的后果将使你的企业逐渐丧失焦点,最终毫无战斗力。
我们发现,有许多企业患上了一种“短视症”和“躁动症”,普遍缺乏系统性的营销战略管理体系,没有人专职进行企业营销战略系统的中长期规划,营销人员更不知道企业的营销战略到底为何物。企业营销变成了领导品牌怎样,我就怎样,或者大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迎合消费者想用最低的价钱买最好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最好能为其解决任何皮肤问题等都没错,但当企业试图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时,企业将会陷入困境。
面对强大竞争的化妆品市场和网络购物对实体店的不断冲击,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认为,以往静止、跟风的营销方式已经越来越适应不了现在的消费者了。事实上,产品除了内在品质的完善、技术含量的领先和生产工艺上的先进外,更需要有区别于同类对手独到的定位、卖点和差异化的操作模式,换言之,就是要有核心竞争优势。最主要的关键不要把所有的精力、物力和财力围绕产品的自身物质属性绞尽脑汁,而需要怎么考虑把内在的优势和外在的推广手段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充分彰显个性化的特质。以达到内外之间的平衡以及在双方对接产生的落差中通过多种动态调整方式给予充分弥补,从而规避由此带来的市场风险,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
再看看现在我们身边的这些企业,只怕自己请的明星比别人家的名气小,只怕自己的广告上不了电台的好时段,如此费时费力的投入,对消费者真正有多少益处呢?还是脚踏实地的从企业根本出发,在充分结合自己特点的基础上更多的为消费者考虑,才能走出自己的一条差异化道路,避免犯了流行病啊!
化妆品企业不能营销上再幼稚!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