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俄罗斯能源政策走势


 
2009年俄罗斯能源政策走势
 
宋 魁
 
2009年在世界矿能源形势的大背景下,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继续调整其能源及资源政策,以确保自身能源安全,提升其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世界主要国家也在为控制能源展开竞争,其范围涉及中东、巴伦支海大陆架及北极其他地区、里海和中亚地区。
2009年在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的《2020年前俄联邦安全战略》指出,未来国际政治的焦点将在能源争夺上,俄罗斯可能面临若干场争夺资源的战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俄罗斯调整矿业投资政策,继续执行增加能源生产,扩大能源出口的方针;采取继续调整能源出口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做大做强能源企业等政策措施。
(一)签署安全战略,确保能源安全
2009年5月13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关于《2020年前俄联邦安全战略》的总统令。该总统令的宗旨,是加强联邦执法机关、各联邦主体的国家权力机关、俄各组织和公民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付出的努力。被称为俄联邦”综合性基础文件”,阐述了在国防、内政、外交及经济等领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及应对手段,界定了俄国家安全利益所在。这个文件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所有领域的安全风险进行了详细盘点,将新的挑战、传统威胁和经济安全确定为重中之重。
新安全战略强调,经济安全问题对其他安全问题影响巨大。从造成损失的规模看,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可与大规模战争相提并论。经济安全甚至超越传统安全问题,被提到了俄未来战略安全保障的首要位置上。特别强调俄罗斯国家安全状况,直接取决于国家经济潜力等因素。俄未来经济领域中的主要战略风险包括:国家无力改变能源出口模式、本国经济的竞争力低下、对本国资源丧失控制权等。同时指出,俄经济发展思路,在于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更新国家重点经济产业,开发新的能源产地,以及完善银行体系和金融服务行业[1]
这份战略文件指出,未来国际政治的焦点将在能源争夺上,俄罗斯可能面临若干场争夺资源的战争,而俄罗斯将不惜使用武力来捍卫本国利益。俄罗斯曾在1997年和2000年通过类似的国家安全学说,而新的安全战略则明确了未来10年俄在国防、内政、外交及经济等领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及应对手段。文件共13页,其中确保能源安全成为焦点之一。文件说,在长远未来,国际政治的焦点将集中于争夺能源。在争夺能源时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这可能打破俄罗斯及其盟国边境附近地区的力量平衡。
对于资源丰富的北极,俄罗斯一直坚称,没有打算将北极军事化,但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对能源争夺战的阐述,则暗示俄罗斯可能使用武力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尤其在北极开发因为全球变暖变得更可行的情况下。近年来,北极争夺战悄然兴起,美国、挪威、加拿大和丹麦目前都已经加入了对北极大陆架的争夺战,这里埋藏着数十亿吨的石油和天然气。拟在北极建军事基地。为捍卫俄北极利益,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详细规划:2011年前,俄罗斯将完成对北极地区的地理勘探,以获得可以证明北冰洋海底部分区域是俄大陆架延伸的足够证据;2012年至2015年,俄罗斯将力争赢得国际社会对俄方拥有北极部分地区经济专属权的认可,并着手开发北极资源。国家安全战略文件还提出在北极边界建立”军事基地”,从而在不同的军事和政治局势下,保证安全[2]
(二)增加能源生产,扩大能源出口
俄罗斯国家财政和经济状况极易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世界石油价格每变动1美元,俄罗斯的国家预算就会出现大约10亿美元的变化。对俄罗斯来说,石油就是经济和财政收入的晴雨表。世界能源价格的上扬,刺激了俄罗斯能源的生产出口,成为了俄罗斯经济复苏和国力增强的重要前的因素。俄罗斯仍将是世界市场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与经济危机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需求密不可分,俄罗斯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而且应服从于经济转轨中的反危机任务。俄罗斯外债负担沉重,正处于还债高峰期,经济现状不堪重负,还谈不上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就俄罗斯近些年的经济状况来看,增进能源生产,扩大能源出口,增加外汇储备,提高还贷能力,已成为其经济复苏的主要出路之一。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比较发达,是最有竞争力的部门,也是其支持产业部门在国内需求不足、必须靠出口带动经济走向稳定以至摆脱危机的情况下,俄政府利用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燃料能源工业为结构改造的龙头,通过提高该部门的设备创造水平,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带动作为工业骨干的整个及其制造业获得根本革新和发展的需要。
自前苏联解体后不久,俄罗斯就开始制定中长期的能源发展规划与战略,分别经历了1995年、2000年和2003年三次大的修改。自2003年底以来,特别是2004年后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俄罗斯政府对其能源石油天然气法规、政策以及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思路做了较大的调整。2000年俄罗斯就编制了《2020年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基本原则》,2001年又在原部长卡柳日内的主持下编制了《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综合体发展构想的基本原则》。为了确保政府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控制权,俄罗斯还通过各种途径将能源企业国有化,并限制国外资本对能源企业的投资。例如,2006年7月初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天然气出口法》就规定,俄天然气出口业务将全部由国有公司承担,这部法律实际上确立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对本国天然气出口的垄断地位。
根据俄罗斯推出的新世纪国际能源发展战略,俄仍将以能源为杠杆加强其在世界的地位,利用能源因素发展与世界各国能源、经济组织的合作关系,对能源、经济等问题施加影响,提升其在中东、欧洲、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的份量,今后俄罗斯燃料和能源部门的主要出口战略将倾向于进入亚太地区市场,即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新石油天然气,拓宽出口渠道,保证石油天然气产品出口安全。
俄罗斯能源战略规定,2020年以前的中期发展战略目标是:保障扩大再生产,满足国内需求,合理开采已探明资源,加强运输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出口,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存在。为此,俄罗斯的国家政策重点将转向以下几个方向:改善投资环境;在新采油区修建石油管道;支持中小石油公司发展;积极介入世界石油市场;更多地参与其他国家的石油项目。
《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对外能源政策的目标如下:
巩固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国燃料动力综合体的出口能力,提升其产品及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能源领域对外经济活动方面推行非歧视制度,包括允许俄罗斯能源公司进入国外能源市场、金融市场,获取先进的能源技术等;
在合理的规模和互利的条件下,吸引外国投资进入俄罗斯能源领域。
为实现这些目标,该领域的政策规定:
通过对外经济活动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同时评估出口、进口和过境运输政策的相关后果,以及俄罗斯公司参与世界能源和资本市场的情况;
鼓励商品出口结构多样化,增加更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比重;
开拓能源销售市场,并在确保经济合理性的前提下,扩大俄罗斯公司参与国际市场的地理范围;
支持积极引进外资的项目;
在能源领域开展新形式的国际合作,包括科技方面的合作;
在能源领域外贸调控方面,建立国家政策的协调机制。
巩固俄罗斯在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有助于在今后20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燃料动力综合体的出口能力,并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作出贡献,同时可使俄罗斯继续担当欧洲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的稳定而可靠的伙伴。
2020年前,俄罗斯将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者参与保障国际能源安全,这将是国际能源领域一个新的因素。
在欧洲和亚洲的毗邻地区建立统一的能源和能源运输基础设施,发展国际能源运输体系,保障能源过境运输免遭不平等待遇等,都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
为此,国家将鼓励俄罗斯的股份公司制定并实施大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和电力国际运输项目,并且既在西方,也在东方实施此类项目。
鉴于俄罗斯独特的地理和地缘政治位置,能源过境运输问题对其而言意义特殊。俄罗斯完全有条件,使能源过境运输既确保自身的能源供应,又保障能源的有效出口,同时靠发挥过境运输职能获得收入。
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是向独联体国家出口能源的主要国家。今后几年内,能源出口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俄罗斯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关键因素。根据上述对外能源政策,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国际活动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出口能源;
在其他国家勘探和开发能源;
加强在其他国家国内能源市场的存在,共同拥有这些国家的能源销售网和能源基础设施;
吸引外国对俄罗斯能源生产、运输和企业改造的投资;
组织与邻国电力联网的同步工作;
能源的过境运输。
俄罗斯经济与贸易发展部拟订的《俄联邦2010~2015年对外贸易活动构想草案》中指出,2010~2015年燃料、原料商品将成为俄罗斯的出口基础。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增加燃料、能源的生产和出口,换取更多外汇是俄政府现实的也是必然的选择。
俄罗斯准备在2015年前将石油年产量提高到5.3亿吨,并将石油年出口量提高到3.3亿吨。赫里斯坚科指出,在未来10年内,西西伯利亚仍将是俄罗斯主要的石油开采中心。与此同时,俄准备在东西伯利亚等地建成新的石油开采基地。他说,到2015年,俄石油出口管道的输油能力也将大幅提高,计划每年通过西部和西北管道出口7 000万吨石油,通过黑海和里海管道出口1.3亿吨石油,通过远东石油管道出口8 000万吨石油。赫里斯坚科说,到2015年俄罗斯天然气年开采量和出口量将分别达到7 400亿立方米和2 900亿立方米。为达到上述目标,俄罗斯准备在稳定西西伯利亚传统气田产量的同时,加速开发东西伯利亚和大陆架的新气田。
(三)调整能源出口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当前,国际能源及资源战略格局正酝酿深刻变化,俄罗斯矿业政策也经历着重要调整。在俄罗斯领导人看来,能源生产可以让俄罗斯加强与西方的对话,还可以作为俄对美外交的一张王牌。俄罗斯领导人也希望通过调整与西方关系振兴能源工业和矿产,以支撑其社会经济转型。资源已成为俄罗斯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条件,国际资源合作使俄罗斯摆脱危机并走上振兴之路。能源工业是俄罗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近年来俄罗斯石油产品的出口增长很快,但出口的大部分是重油、煤油、石油焦碳和低质的发动机油,即出口的石油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都是资源出口。从俄罗斯海关石化产品进出口统计中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俄一方面大量出口原油,通过石油换取大量外汇,而国内出现石化产品紧缺现象,要进口数量不小的石化产品。这种现象是俄罗斯石油加工业落后的具体表现。俄罗斯资源开发设备陈旧老化,难以对原油进行深加工,急需技术更新和改造。俄罗斯的一些专家认为,由于生产资料老化俄罗斯约70%的石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减退。产能利用率为78%,固定资产损耗达80%。主要石油产品品质较低,缺少竞争力。俄从每吨石油中能够提取16%的汽油和30%的重油,采油成本是海湾地区的3至4倍,是北欧的2倍。原油加工量仅占世界的4.39%,其所有大型石油企业的原油加工能力都大大低于开采量。这不仅增加了俄石化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比较,世界石油巨头,如壳牌、埃克森—美孚、雪弗隆、英国石油等跨国石油企业的炼油能力都大大超过其开采量,多者超过一倍以上。在西方发达国家,出于环保要求,石油产品越来越多地被天然气取代,今后几年欧盟对重油的进口量将逐年减少。从整个世界的能源行业发展趋势看,随着生物燃料和从天然气提取发动机燃料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产品将更多地用于制造润滑油和其他的石化产品,因此石油产品的利用重心将向石化工业转移。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石化工业已进入了成熟期,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已经结束,石化流程工程实施CIMS供应链体制模式,国际市场要求的产品讲求质量可靠、技术密集、服务满意,产品都要符合国际标准,石油和石化设备都要符合API和ISO9000的质量认证等,因此更新和发展石化工业是俄石油工业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普京认为,”俄罗斯矿产资源综合体在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发达的原料领域能以其产品的出口创汇增加国家财政预算收入”。他强调,俄罗斯不能成为单纯的原料出口国,俄罗斯的经济不应简单依赖于原材料的出口,因为”发展国家的加工工业,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大多数人生活水平和将俄罗斯变成主要经济强国的重要后备力量”[3]。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指出,到2010年必须使俄原油加工率达到75%,到2020年达到85%。俄工业与能源部打算今后仍依靠预算外资金解决投资问题:60%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其余40%引资解决。从目前情况看,俄罗斯大型油气企业还没有明确表示放弃扩大资源出口或决定优先发展石化产业的意愿。例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制定的到2030年发展规划规定,公司届时将把天然气对欧洲出口量提高一倍,把对亚太地区国家和美国的出口由每年1 550亿立方米增加到3 100~3 750亿立方米。中小企业在缺少国家政策支持,更缺少科研和试验设计工作资金投入,发展面临更大困难。因此,俄罗斯要全面实现行业发展战略目标困难不少。俄罗斯业内专家就此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例如对炼油厂进行现代化改造,充分利用炼油时产生的碳氢化合物气体,每年可增加150万吨的碳氢化合物C3—C4,部分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他们强调,未来石化工业与炼油业和天然气工业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必须加速实现经济的一体化,建立较为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以获得最大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防患于未然。俄罗斯石油化工业的利润率还远低于采掘业和炼油业,现阶段让商人投巨资到一个存在利润风险的领域的确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俄罗斯石化工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俄罗斯石化产品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水平,如人均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消费量分别为6千克和1.5千克,而世界人均PE和PP消费量己分别达到8~10千克和5千克。俄罗斯石化装备较为陈旧和落后,装置平均规模低于世界水平。以乙烯装置为例,2000年俄罗斯拥有乙烯装置17套,总能力255万吨/年,平均规摸仅为15万吨/年,远低于40~50万吨/年世界规模平均水平。俄最大的乙烯装置仅52.5万吨/年一套,30万吨/年二套,其他规模大都在6-2.6万吨/年之间。
俄罗斯石化工业正在走企业重组改制、实现现代化改造之路,1995年组建了俄罗斯最大的石化集团公司——俄罗斯西伯利亚-乌拉尔石化公司(SIBUR)。该公司通过收购兼并向跨国公司发展,最近收购了中欧PVC和异氰酸酯生产商Borsod化学公司24.8%的股份,并向该公司供应氯乙烯单体和甲苯,还兼并了匈牙利最大的石化生产商TVK公司,现计划兼并更多的俄罗斯化学公司。该公司2000年销售额为322亿卢布(11亿美元)现在17家石化公司中持有股份并长期供应原料。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10年销售额增长10倍,达到120亿美元/年。俄罗斯西伯利亚-乌拉尔石化公司1/3的原料来自4家俄罗斯石油公司油田联产的石油气。该公司占俄罗斯LPG市场约30%、橡胶市场38%、轮胎市场35%;2000年乙烯产能占俄罗斯的22%,拥有俄罗斯92万吨PE产能的18%,在俄罗斯石化公司中排名第三,合成橡胶占俄罗斯78.2万吨/年产能的38%,还拥有环氧乙烷和乙二醇市场的30%,拥有俄罗斯甲基叔丁基醚产能的约50%。俄罗斯石化装置面临现代化改造的挑战。俄罗斯西伯利亚-乌拉尔石化公司将率先采用新技术大力改造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老装置并扩大产能。该公司最近与ABB罗姆斯公司合作将扩建改造二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和一套6万吨/年乙烯装置。罗姆斯公司还将为该公司建设15万吨/年异丁烯装置。鲁奇公司将为该公司改造氯碱和聚氯乙烯装置[4]。根据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经过现代化技术改造后,2010年俄罗斯石油加工深度将提高到75%,加工能力提高到2.1亿吨。而到2020年,这两个指标将分别达到80%和2.35亿吨。从而达到增加石油产品出口附加值的目的。俄罗斯政府通过了到2015年之前化学和石化工业发展战略的方案。该方案规定将俄境内的石油天然气加工量从总量的30%提升至70%。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维克托·赫里斯坚科表示,目前俄罗斯企业为生产深加工产品所利用的石油天然气量占总开采量的30%,而其余70%开采的石油天然气作为原料或者半成品出口。他表示,从2008年至2015年之间,石化工业产量提升2至3倍。2007年11月8日俄罗斯联邦政府会议通过的《俄联邦2015年前化学工业及石化工业发展战略基本原则》规定用7年的时间将化学工业产值增加2.4倍,化学工业及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目前的1.7%升至2.9%。此基本原则进一步表明了俄罗斯增加产品加工能力,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决心。
石油综合体战略任务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石油伴生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俄能源战略规定,到第一阶段末期即2015年石油伴生气的利用率将达到95%[5]
(四)执行新规则,限制外资进入战略行业
2009年俄罗斯政府继续限制外国企业进入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产区及矿产储备区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领域。新规则还将对俄罗斯国内经济特定部门的外资准入设限,涉及军用硬件、航空及原子能领域。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部长维克托·赫里斯坚科在内阁发表讲话时指出,草案应规定,若外资企业希望在按法律规定具有战略意义的相关公司或自然资源储备项目中取得控股权,则必须向相应的国家机构提出申请。由联邦安全机构成员组成的一个政府委员会将对申请进行审议,且总统有权在一定情况下行使否决权。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部长特鲁特涅夫表示,预计共有10处油区与26个气田将指定具有战略意义。俄罗斯政府近年来已逐渐增强对国内经济关键领域的控制权,迫使外资企业放弃部分国有公司参与的资源规划,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及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参股的项目等[6]
外资受到限制的战略行业共计包括42个,主要分布在5大领域:专门技术生产、武器和军事技术生产、航空制作、太空活动和核能使用领域的活动,具体行业详见。在杜马审议过程中,新增加了出版和印刷行业、联邦性矿产资源使用、水生物资源捕捞、电视广播和无线电广播等,取消了先前规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基础通信和通讯领域的地方垄断经营者、供热和供电领域的垄断经营者。
同时,受到限制的还包括在自然垄断条件下进行的活动。
此前,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要求将受到限制的领域予以扩大,而俄罗斯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凡诺夫曾经建议对机场、海港和内河港口也予以限制。被认定为战略行业的矿产资源包括:储量超过7 000万吨的陆上油田、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超过50吨的金矿,50万吨的铜矿,以及位于大陆架上的所有的矿区。
苏壕伊劳克金矿谷(золотоносное СухойЛог)、乌达干斯科铜矿(медное Удоканское)、萨哈林3号、巴伦支海矿区以及北方的罗曼特列普斯石油矿(Романа Требса)和安纳托利亚吉托巴石油矿(Анатолия Титова)都将视为战略项目,外资的进入将受到控制。
重新划分了政府部门权力。外国投资者如欲对受到限制的战略行业进行投资,则其必须向俄罗斯联邦政府为此成立的专门委员会提出申请,该政府委员会由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直接领导,并在6个月内对申请是否批准的决定。
该法案的起草工作主要由俄罗斯工业和资源部领导,而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也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关于具体条款的协调也是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进行。政府委员会还可以要求投资者作出承诺,如涉及到国家秘密时必须由符合条件的俄罗斯公民担任公司经理或者董事会成员等。但是,对于该法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是最大的受益者,其对涉及到战略部门的决议具有否决权。如果联邦安全局反对,则政府委员会也不得批准。
(五)加强与亚太地区的地区的能源合作
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变化不仅体现了俄罗斯未来油气工业的发展方向,更集中反映了俄罗斯能源安全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尽管俄罗斯能源专家日兹宁在写作《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一书时认为,俄罗斯尚未确立正式的能源战略。但近年来对内”控制上游、开放下游”,对外”争夺里海,稳定西欧,突破北美,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的石油大战略已经逐渐成形。俄政府对尤科斯公司的处理,以及俄乌、俄白之间围绕油气管道和定价权展开的博弈,都充分体现了这种战略。另外,俄罗斯推进能源出口线路多元化,力主能源价格市场化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俄罗斯推出的国际能源发展战略,俄仍将以能源为杠杆加强其在世界的地位,利用能源因素发展国际合作关系,对能源、经济等问题施加影响。目前,国际上最具原油消费潜力的市场有两个:一个是北美,另一个是经济正在崛起的东亚。凭借全球第二的石油储备,俄罗斯一直希望在这两个市场上比翼双飞。与生产恢复后的伊拉克石油相比,俄罗斯石油在北美很难有竞争力。所以,石油出口重点的战略东移,成为俄罗斯政界、商界与石油界的共识。而由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俄罗斯也希望通过引进日本的资金和技术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7]。今后俄燃料和能源部门的主要出口战略将倾向于进入亚太地区市场,即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新油气,拓宽出口渠道,保证石油天然气产品的出口安全。
增加对亚太地区的能源出口是俄罗斯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田是面向欧洲的,即将开发的东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田面向欧洲从经济角度讲不合理,所以俄准备将东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到亚太地区。2004年12月,俄联邦政府就通过了建设远东输油管道的决定。这条旨在扩大俄对亚太地区石油出口的管道西起泰舍特,东到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佩列沃兹纳亚湾,全长4 000多公里,设计年输油能力为8 000万吨。远东输油管道被誉为”最大的国民经济发展项目之一”,该管道的建设对俄罗斯而言尤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蓬勃发展的亚太地区是其能源战略的重要方向,而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铺设连接西伯利亚和太平洋沿岸的远东输油管道更是其能源政策的重中之重。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成为俄罗斯加大能源出口的重要市场。中国、韩国、日本和印度将是俄罗斯最有前景的石油、天然气、电力、核电等能源的销售市场,到2020年,这一地区也将成为俄能源出口的主要方向。
此外,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还计划修建东、西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西线管道将运送西西伯利亚开采的天然气,由俄阿尔泰共和国出境进入中国新疆。东线管道则将萨哈林地区开采的天然气经俄远东地区输送到中国东北。俄准备从2011年起开始向中国出口天然气。
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多次表示,将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预计到2020年俄对亚太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出口在俄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将由目前的3%和5%提高至30%和25%。普京也表示,为寻求提升其作为一个全球能源供应国的政治及经济地位,该国计划大幅增加向亚洲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计划在10至15年内,将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30%出口至亚洲。俄罗斯已建设通往太平洋沿岸的远东输油管道一期工程,终点为斯科沃罗季诺市,目前中俄正就铺设从斯科沃罗季诺至两国边境的支线管道。一期工程设计年输油能力为3 000万吨,俄计划通过至中国的支线管道将其中的2 000万吨石油输送到中国。在能源领域,中俄双方均采取多元化战略[8]。俄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内不断增加对亚太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出口,预计到2015年,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将分别增长15%和25%[9]。俄罗斯力图通过能源优势,实现其亚洲地缘政治安全战略,即推动以能源合作为主的经济合作,形成中日等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实现地缘政治关系向地缘经济相互依存关系转化[10]
      世界经济研究员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原所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亚所荣誉所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      
黑龙江省重大决策专家、省科顾委外贸专家组组长   
邮编:150036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珠江路5-2316


[1].梅德韦杰夫签署总统令批准2020年前俄联邦安全战略http://dbzxs.ndrc.gov.cn/xjb/t20090525_281158.htm
[2].俄罗斯新安全战略预言能源战争 ”http://active.zgjrw.com/News/2009515/index/028385838800.html
[3].[]E·T·盖达尔.2004年俄罗斯经济:趋势及前景[M].莫斯科:莫斯科出版社,2005:136-137
[4].俄罗斯石化工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分析[N].http://www.hangyebest.com/fenxi/2007-10-07
[5]俄罗斯对外经济合作动态信息(七十二)http://dbzxs.ndrc.gov.cn/dwkf/t20091207_318273.htm
[6].俄罗斯政府批准战略资源领域的限制外资法律草案http://www.china5e.com/urban/urbannews.aspx?newsid=1e53c405-f5d4-482a-810b-fe8067a638f9&classid=%u57ce%u9547%u80fd%u6e90
[7].日俄在能源方面各有所需[N].http://www.qianlong.com/2003-12-1717:34:54
[8].李忠发、孙侠.俄罗斯实施能源出口战略东移中俄合作前景看好[N].
http://www.xinhuanet.com/2006-09-2910:20:58
[9].耿锐斌.俄罗斯将增加对亚太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出口[N].新华社莫斯科2006-10-23
[10].【俄】B.米海耶夫.中国发展的威胁和危险.莫斯科[M].莫斯科出版社,200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