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源谈私有化与“国进民退”


 曹思源谈私有化与国进民退

 

中华世界 记者 尼古拉  2011 6 22

 

在今年三月召开的中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北京高层官员在有关报告中提到包括不搞私有化在内的五个不搞之后,舆论注意到中国理论界近期再次对经济领域是否需要国进民退展开辩论。在此背景下,我们采访了中国知名经济学者、曾领导起草中国《破产法》的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曹思源先生。

 

尼古拉:来自中国的消息显示,有关国进民退的争议近期再次成为舆论界的关注焦点,是这样吗?
曹思源:是的。

尼古拉:这一争论在中国时日已久,好几年了,为何在近期又成了焦点了呢?
曹思源:因为在今年人大会上,吴邦国先生提出了几个不搞,其中包括不搞私有化。有人存在不同看法,所以,就争论起来了。且再次成为焦点。

尼古拉:现在学界、理论界的观点有哪些呢?
曹思源: 据我了解,基本上是一边倒。少数人同意,绝大多数人都不赞成吴邦国。我也是不赞成的。因为,不搞私有化的说法很含糊。比如,什么是私有化?用什么尺度来计算?如果以经济当中国有化的比重,或者自由经济的比重,但他没有说出来。如果以工业经济为考察对象,是不是国有经济降到零了?国有经济不存在了,都是私有经济了?这是不可能的。不仅中国不可能,全世界都不可能。连美国都还存在一部分国有经济。所以说,如果讲私有经济为主的非国有经济上升到百分之百,就是私有化。那千万不要搞这样的私有化。我说,请放心,不要担心这种私有化!这样的私有化谁都无法实现。这样的单一所有制经济是谁都无法办到的。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这是无的放矢嘛!什么叫私有化?如果说超过50%就是私有化。那中国的工业经济早就私有化了。因为,私有经济为主的非国有经济的总产值早就超过了工业经济的百分之五十了。我历年都在追踪这个比例数,研究这样一个国有非国有的比重。我所掌握的统计数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这样的权威数据。中国的非国有经济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998年就已经达到504%。之后各年的这项比重依次如下:1999年为511%2000年为527%2001年为556%2002年为592%2003年为625%2004年为65,2%2005年是667%,现在还更高。我只列这些数字就可以看出,私有经济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的比重早就超过50%了。如果超过50%就算是私有化,那中国早就私有化了。我们以为骄傲的是,非国有经济已经超过60%70%了。而在这个情况之下,如果要实现降低私有制比重的话,那就要降低私有经济的发展速度,要坚决打退这种私有经济的发展浪潮。这不要把中国的国民经济搞乱么?不是要我们所说的大好形势搞乱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尼古拉:您刚刚提到的这一组数据,就是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在提高,根本看不出国进民退。那怎么会出现有关国进民退的争议呢?
曹思源:是这样的。现在中国的经济大趋势总的比重私有经济还在增长。但是,国有经济的垄断部分越来越庞大。就是说,国有经济原来可以说是占据了中国经济的比重在90%以上。后来,因为效益很低,效率也很低。国有经济就逐渐萎缩下去了。当时中央提出的一个口号是抓大放小。你不放也不行。不卖掉也赔不起。结果,中小的,特别是小型国有企业就通过各种改革方式:兼并、破产、出售、股份化等等,已经改造成为非国有经济了。也可以说,这部分国有经济已经私有化了。现在非垄断性国企依然在收缩阵线,而垄断性的国有企业,这个垄断比重在提高。因此,现在所说的国进民退,是指有相当多的、搞的比较好的私有经济,让垄断性的国有经济吃掉了。我可以举个例子。山东有两家出名的钢铁公司,一家是山东省钢铁公司,另一家是日照市日照钢铁公司。日照钢铁公司是私有企业,搞得很好,利润很高。而国有山东省钢铁公司亏损很厉害。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如果两个公司合并,应该是日照钢铁公司做为优势企业吃掉山东钢铁公司这个国有企业。可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山东钢铁公司提出要吃掉日照公司,上面同意了。那没钱如何去兼并日照钢铁公司呢?贷款!让银行提供贷款。银行是有经济头脑的:亏损企业的贷款如何回收?那有关部门就施加压力,迫使银行贷款给亏损企业,兼并优势的私有企业。兼并的结果就是国进民退。国有的山东钢铁公司扩大了,而私有的日照钢铁公司消失了。国有垄断企业依据不合理的原则,用行政方式 吃掉私有企业,这样一种状况,当然对国民经济不利。

尼古拉:那您的意思是不是说,现在的这个国进民退将会是以后的一种经济发展趋势?是高层已经定下的一种发展方向?
曹思源:不是这样的。现在官员都不承认国进民退。统计局也好,经济领导部门也好,都不承认国进民退

尼古拉:能否介绍一下支持国进民退观点的人的立场是怎样的呢?
曹思源:有!比如说石化行业,还有以前的国资委,说共和国的长子应该有优惠条件。什么是共和国的长子,宪法上有吗?宪法不承认长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