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十万劳动力,一千五百公里,削平了一千两百五十座山头,开凿了二百一十一个隧洞……如果把工程所用土石垒筑成高两米,宽三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连接广州和哈尔滨——这是什么工程?
这就是河南林县老百姓在四十年前靠斧凿镐挖,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个春秋建成的“生命之渠”、“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没见到红旗渠之前,我还以为开凿在山腰上的就是能引来溪流的、差不多几十公分宽的水渠,但当我真正地站在了红旗渠渠堰上,我才真正理解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因为我所看到的是渠底宽有8米、渠墙高近5米,至今还水流不息的红旗渠,而一侧是山崖、一侧是峭壁的巍巍太行山势,能曲曲折折地缠绕着这样一条水龙玉带,我唯有佩服了!
我佩服当年林县领导干部的勇气和抉择。身处在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不是等靠要,而是勇敢面对。一次次试探、一番番调研、一天天研讨、一段段考察,带着改造河山的勇气,带着造福群众的抉择。杨贵,这位26岁就开始担任邻县县委书记的红旗渠总设计师意识清醒、做事果敢,积极兴修水库,但是大旱面前却使其形同虚设,以杨贵为首的林县党员领导干部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深入调研、重新勘探,制订了唯有从外部引入水源的解决思路,无论山多高,更无论水多远。
我佩服当年林县老百姓的智慧和毅力。在太行山腰上修建红旗渠,没有机械设备,只有老百姓的双手。当几十万的修渠民工在近百公里的太行山腰上一字排开,虽有豪迈的气势,却无科学的方法。老百姓在修渠进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学会了测绘、看图纸,改变了施工方针,形成了分段完成的修建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修渠刚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物资短缺、矛盾突出,但是林吓人为了早日引水成功,群策群力,“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买水泥太贵,他们自己建水泥厂生产水泥;缺少炸药,生产队便多积有机肥,省下的硝酸铵配上锯末、干牛粪碾碎制成土炸药;钢钎造不了,大伙就力图节约,长钎磨短了就当小撬用,小撬磨短了就捻成手把钻用;资金困难,县委抽调了30多名干部成立了劳力管理、组建工程队,到其他城市承揽工程,赚钱弥补修渠资金的不足。
红旗渠开了,林县有水了。当林县的大地开始被漳河水滋润的时候,人们不由得不信有这样一种精神可以使人百折不挠、意气风发,那就是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是一道辉煌似锦的精神光芒,这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精神浩歌。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人工天河的世界奇迹,才有了今天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是一个原本只能靠天吃饭的贫困地区,发展成了一个发展思路科学、产业布局合理、精神文明丰富、物质生活优越的新兴城市。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红旗渠灌溉下的林州大地、生活在太行山东麓的人们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存基础,有了可供人们学习的精神风貌,有了保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源泉!
真是十年太行山上种,万年林州人民收啊!
这一趟红旗渠之行,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多启示。
谋事靠科学。有的人说,红旗渠不就是一条水渠吗?甚至还有很多人还讥讽这种行为的愚蠢。可是,同样是一桩水利工程,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的同地区的,为什么就只有红旗渠成功了?不但成功了,还成了经典和奇迹。红旗渠的选址、修建模式、管理方式其实本质上都是当时和今天人们一以贯之的科学思维和方式的体现。平常的很多事情无法立项,或者出现半途而废,或者变得穷途困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谋事不科学,不讲规律,不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进行,而是靠某个领导大人的一意孤行,或是某个部门的个体意图。最近,湖北大旱,有老百姓却砸毁了一段抗旱设施,其原因就在于这并非一段设计科学的可用设施,而是连老百姓都看得明明白白的形象工程,倒还在责怪老百姓“小农思想”?试问,设计思维不符合现实,那还是什么设计呢?
做事靠团结。歌曲中高唱“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点都没错,红旗渠这道奇迹体现的就是几十万林县人们团结一致所形成的无穷力量。当今经济发展、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更需要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克服经济的困难、冲破政治的障碍,在世界人民眼里树立起一个繁荣富强、和谐发展的中国形象。大事如此,小事同理。孤身作战者往往迅速陷入重重困局,其实一种团结精神的出现是需要领导者深入群众的调研和沟通,周而复始地传播决策的意图,科学论证行为举止的最佳结果,而不是强迫、威胁等手段塑造所谓的“表面一片和谐,本质支离破碎”的局面。所有一个组织的成员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众志成城的付出、欣赏陶醉的享受,使自己成为众人期待的最为有力的力量。
完事要自立。工作、生活、人生都是一种滋味、一种经历,若想要它诱人、丰富,那只有“自立”二字才是箴言。等别人帮你想、靠别人为你做、要别人替你干,你的追求必定演化成镜花水月。红旗渠的建设者和最终的成就最能说明这一点,“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也许有人会问到,今天的社会发展中需要的资源的合理配置,难道要弃用市场经济的调节手段不成?非也,今天的中国最需要的也许就是合理利用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所谓的“自力更生”“自立”是尊重规律的前提下,要有探索、试验、总结、归纳的一种思维和精神,不依赖尤其是不依附于别人。困难当前,冷静思考、运筹帷幄、合理规划、物尽其用,才能做到价值最大化,实现“自立”的真实意图。
成事要创新。踯躅不前、墨守成规是干事创业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对待新形势、新局面,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导师可以咨询,此时此刻最需要的首先是一份创新的勇气,其次是一份创新的才华。林县人们在红旗渠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都是大家在研究、琢磨、探索,最终有了一条解决之道,哪怕是最“土气”的办法,却也是一种创新的勇气和才华。有些事我们可以向别人咨询,找人去请教,有些事却只能靠我们的创新。而恰恰是创新,才是许多事情柳暗花明的法宝,创新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你自己的事业、你所在的行业、你工作的区域也许都面临着一些难以革除的弊端,也许平日里我们牢骚抱怨,也许我们也摇头哀叹,可是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不妨试一下一条别人从未走过的道路?如果你有无穷的才华,不妨把心中最愿意表达的崭新想法公布给大家?
你的工作不平凡,你的事业很壮丽,你用十年如一日的恒心去寻找科学的途径、和别人肩并肩探索、绝无依赖之心,把闪过脑海的智慧贡献给事业,也许你的人生就光彩耀人,也许就可以向红旗渠的建设者一样为大家留下永不消失的财富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