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 是中国最著名的白酒之一.是中国驰名商标,享有“名酒之乡”美称的四川省宜宾市,是宜宾五粮酒的故乡。
1928年,“利川永”烤酒作坊老板邓子均,又采用红高粱、大米、糯米、麦子、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酿造出了香味纯浓的“杂粮酒”,送给当地团练局文书杨惠泉品尝,他认为此酒色、香、味均佳,又是用五种粮食酿造而成,使人闻名领味。从此,这种杂粮酒便以五粮液享于世人,流芳至今。蜚声中外、誉满神州的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所产的交杯牌、五粮液牌五粮液(由“荔枝绿”——宜宾元曲而来),在中国浓香型酒中独树一帜,为四川省的六朵金花(泸州特曲、郎酒、剑南春、全兴大曲、五粮液、沱牌曲酒)之一。它以“香气悠久,滋味醇厚,进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的风格。
宜宾五粮液,喷香浓郁,醇厚甘美,回味悠长,以优质糯米、大米、高粱、小麦、玉米五粮为原料酿制而得名。它是宜宾酒厂用“五粮配方,小麦制曲,人工培窖,双轮低温发酵,量质摘酒,按质拼坛,分级储存,精心勾兑”的独特技术和悠久的传统工艺精酿而成,不仅在国内驰名遐迩,而且远销国外。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品牌五粮液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20位,品牌价值595.14亿元。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西南腹地的四川省宜宾市北面的岷江之滨。其前由50年代初几家古传酿酒作坊联合组建而成的“中国专卖公司四川省宜宾酒厂”,1959年正式命名为“宜宾五粮液酒厂”,1998年改制为“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经营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是以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经营为主,同时生产经营精密塑胶制品、成套小汽车模具、大中小高精尖注射和冲压模具,以及生物工程、药业、印刷、电子、物流运输和相关服务业等多元发展,具有深厚企业文化的现代企业集团。
业绩
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00.5亿元。2008年五粮液集团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60亿元,成为省内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同年,在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五粮液凭借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佳信誉”大奖,作为饮料制造业的龙头老大,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就业问题的解决及农业的发展,而且为四川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酒业大王,宜宾五粮液集团在通过“三大步”的成功跨越和数次战略转型后,现在走质量规模效益及多元化发展道路,不仅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最佳的白酒生产基地,而且在现代制造业、现代工业包装、光电玻璃、现代物流、橡胶制品、现代制药等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也建立起系列优势,从最初的手工作坊变为拥有下属5个子集团公司、12个子公司,占地10平方公里,集团公司现有职工30000余人,科技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建筑设施错落有致地掩映在9平方公里的花园般厂区中。
五粮液2010年上半年一级基酒净利润22.61 亿元,同比大涨44.65%,高价位酒(含税销售价在120元以上的品种)录得 55.6亿元收入,毛利率达85.40%。
2010年是五粮液得名第101年,新的百年征程开始,五粮液创造了新的辉煌。这一年,面对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酒类市场快速分化,白酒行业竞争激烈,国家对白酒产业的税收继续调整等诸多挑战与压力,五粮液积极应对各种形势变化,在传承和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与创新中跨越,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产品质量普遍提高,品牌建设再创佳绩。这一年,五粮液抓住历史机遇,精彩亮相上海世博会,积极领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正式推出积蓄十年力量打造的高端酱香型白酒“永福酱酒”,冠名川航第一架A330空客等等一系列举措,让五粮液品牌继续腾飞。2010年,五粮液品牌价值已达526.16亿元,连续16年稳居国内食品行业第一位。
经营理念
以经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等进出口业务的五粮液进出口公司系五粮液集团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在合同的商订及履行等各环节都设置了完善的机构,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运作和管理系统,并充分发挥“五粮液”的品牌优势,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其出口的五粮液系列白酒、青梅果酒、纺织品、鞋类、化工、机电等产品,已远销港澳、美、英、南非等六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五粮液”亦成为首个进入国际免税商场的中国酒类品牌。此外,以环保、保健、饮料、药业、精化、电子、家纺等为配套发展产业,以进出口贸易、投资咨询、维修服务等为配套服务产业,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了包括17个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具有规模效益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