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利益平衡链条分析


  编者按:北京获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后,各地试点地区纷纷进入“交叉申报”阶段,三网融合政策实现了落地新的阶段。但各地发展差异性与政策一刀切的矛盾,也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三网融合政策不仅要解决利益点问题,更要解决利益链或利益机制问题

  三网融合试点动态观察

  交叉业务资质许可成为实施博弈点

  三网融合试点政策推进近一年来,阻力重重,甚至一度濒临“夭折论”。随着近期频频传来的好消息。先是北京三网融合实施方案获批,有望从今年6月开始实施,其他试点城市方案也将陆续获批。据悉,全国三网融合首批12个试点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已经启动“双向进入”的交叉申报并进入准备阶段。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将可以通过交叉申报的方式向相应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相关试点业务的申请。

  然而,到目前为止,并非所有试点城市方案都获得了批准。今年5月上旬,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分三路到12个试点城市调研。由于各试点城市对于复函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的反应速度差异,而且各试点企业之间的利益还需要协调,到现在还有多个城市还没有提交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没有组织试点企业进行交叉进入业务的资质许可资格申请。

  利益链机制是问题根本

  总结相关报道,笔者认为当前存在如下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一刀切政策与各地实际情况差异性的矛盾。毕竟三网融合是有各地广电和电信企业实施推进,必然涉及各方利益;而各个试点地区的发展情况不一,在三网融合政策下的诉求也是不一样的。而去年国务院下发的《试点方案》将双向进入作为三网融合试点的首要任务,同时也确定了交叉的范围;但对各地情况差异性则没有缺乏相关描述及针对性政策机制。以杭州为例,杭州华数此前已经拥有40多万有线宽带用户,而杭州电信也与杭州华数合作开展了IPTV业务。存在类似情况的还有江苏南京、哈尔滨、上海、深圳、厦门等试点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双向进入”作为一个一刀切的政策目标对上述试点地区没有实际意义。

  5月31日,杭州华数总经理励怡青对记者表示:“国协办的领导在5月5日到杭州进行了调研,也参观了浙江省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华数集团数字电视播控机房,但是到目前浙江省协调办还在要求我们尽快提交新的实施方案,同时提交融合业务的资质申请报告。”显然,对于已经实质上形成双向进入的杭州试点参与企业,再提交所谓融合业务资质申请只可能出于这样的逻辑:杭州华数和杭州电信之前具备的有线宽带资质和IPTV业务资质都是非法,都必须倒退回互不进入的状态。这一逻辑显然是不符情理和不利于融合发展需要的。

  事实上,试点政策其它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逻辑问题。最重要的就是:非试点地区之前已经获得业务资质并实际开展的IPTV业务,如何定义和处置?上周天津和浙江永康的IPTV开展问题,正是处于上述原因——并且事实上这一问题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是存在的。本周在作为非试点地区的湖南浏阳,中国电信浏阳分公司就以宽带捆绑的方式免费推广IPTV业务。

  也就是说,这种一刀切的政策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在一些地区引起更大的争议和矛盾。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相关政策解决了部分利益点归属问题,但没有建立和解决更深入的利益机制或利益链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角度。

  第一,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不仅是一个业务资质问题,更重要的是建议一个稳定的互联互通机制以及合理的网间结算体系。近二十年的电信改革和发展历程早已揭示了这一点。如果试点政策最终是要实现长期的交叉进入这一目标,则互联互通机制和网间结算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但在试点政策之中,只是提出双向进入的目标以及交叉范围,但对于更重要的路径问题,则没有任何可行和明确指导。也就是说,上述一刀切政策,“切”的是“点”(利益点),而不是“面”(利益链)。这导致广电企业即使拥有牌照,也难以实质上进入宽带服务和发挥实际作用。

  所以,就像杭州华数有关人士透露的那样,“基于有线网络的宽带业务对我们来说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只要电信还控制着IDC和国际互联网出口,我们的宽带业务70%的利润就被他们拿走,我们希望更宽范围的宽带业务。”有线运营商要在三网融合中发挥实际作用,必须获得更多的互联结算支持。

  第二,从更宏大的信息化与大文化产业视角看,三网融合政策与文化体制政策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矛盾。三网融合政策在实质上将有线运营商抛入了产业竞争之中。但在文化体制方面,相关监管机构再三明确广电企业的公益机制,并确定了“不允许搞跨地区整合,不允许搞整体上市,不允许按频道频率分类搞宣传经营两分开,不允许搞频道频率公司化、企业化经营”。这一“四不准”政策对于有线网络运营商的产业化发展产生了显着的政策约束。

  也就是说,三网融合政策在确立有线运营产业化目标(利益点)的同时,对其公益服务、事业体制、台网关系等文化机制(利益链)问题仍然缺乏可行性的路径指导说明。就如一位地方有线老总所说,“广电本没有路”,有线运营商实际上是在“走钢丝”,是“带着镣铐跳舞”。

  融合竞争策略:“焦土”战术?

  上周,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与深圳广电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CNTV与深圳广电集团的二级平台将与深圳电信对接。深圳电信将全面推进城市光网络、宽带城域网以及IPTV业务平台建设。2012年底全面实现光纤到户,普遍具备100M光纤到户的业务能力,将在全市建成“百兆到户、千兆到楼、T级出口”的城市光纤网络。可见,深圳的融合进程主要体现了中国电信“光网城市”的战略路线。本周上海传来消息,上海电信提出“智慧城市”目标:十二五期间率先建成城市光网,也即:2011年光纤覆盖达到360万户,2012年实现城市化区域全覆盖,2015年实现上海全覆盖;2011年平均接入带宽达8M,2012年达到16M,2015年达到50M。

  从中国电信之前的宽带部署中,珠三角、长三角一直是其宽带演进中势在必得的战略要点。而在2011年业务推进手法上,上海电信制定了“二免一赠一极速”宽带发展计划,“二免”即光纤到家、增速免费,公众热点WiFi免费;“一赠”就是家庭存储、百G赠送;“一极速”就是要实现百兆到户、20兆起步。而上周在天津,天津联通的148元月费套餐包中包括了IPTV服务基础包、4M包月上网、固话手机月租费、固话手机共享300分钟市话和长途通话时长等内容,用户预存240元并承诺在网两年,就可免费获得IPTV机顶盒。

  显然,上海电信这与天津联通的业务促销手法都一致选择了“宽带捆绑”、“IPTV免费”的政策。正如曾会明在《三网融合的珍珑棋局》一文中指出的,电信运营商“采取交叉补贴、捆绑销售的方式是有不正当竞争之嫌疑”,其结果是“将有线的核心业务——视频服务——变成了附赠,予以廉价化,对有线的品牌实施毁灭性的打击”。笔者认为,上述地方电信运营商推行的交叉补贴与免费赠送政策,或将使相关地区有线运营商抵死相争,最终或将导致“焦土”结局!这与三网融合政策目标肯定是不一致的!

  理解大信息化格局

  近期也出现了一些行业动态,或可为广电行业在信息化理解方面提供一定借鉴。

  从支付牌照看信息化

  5月26日,众商家翘首企盼的支付牌照最终在千呼万唤中得以发放,27家支付企业获得了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正如曾会明在中广微博所言,这次颁发的27张牌照,各家拿到的上述支付业务是不同的,27家支付公司均无数字电视支付资质;因此银联说做广电网络乃至三网融合支付标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具备特殊行业垄断背景、以实体企业运作的银联,一方面声称要推进三网融合做支付标准,但从其实际运作来看实际上是推进自身的企业标准。有线网络公司必须特别注意的是,银联目前做的是针对IPTV和互联网电视平台的支付,而非整个广电网络。截至目前,国家金卡办规划的广电行业金卡,是唯一具备数字电视平台支付资质的。所谓行业金卡,在行业内的业务的支付均无需申请第三方支付牌。

  就笔者角度看,假如银联真心诚意推进支付业务,真的为人民服务,没有行业利益观念及差别,那对信息化整体进展是有益的。但银联在三网融合支付领域的实际操作,更多是针对广电金卡重重设防的的姿态,就是防着你、堵着你、不让你做大的态度,实际山是以自身的特殊垄断背景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从这个角度看,广电人应该立足整个信息化大视野,多了解、关注产业链上下游及产业生态体系周边情况,多关注信息化相关动态,在拥抱互联实行开放政策的同时,一定要具备独立自主的竞争力。就支付领域而言,有线网络公司应该支持自身的金卡项目,至少将其与其它支付服务机构同等对待和引入。否则,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电视等领域发生过的重重矛盾和纠结,肯定还会在广电信息化的其它领域继续发生。

  杭州华数:向农村地区延伸网络与服务

  本周传来消息,杭州华数为农村地区提供数字电视服务。从六月上旬开始,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将向杭州西湖区去派出工作人员,为西湖区双浦镇、三墩镇、转塘街道、留下街道等100多个村的7万多名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受理高清数字电视等业务,预计到今年11月底上述用户都可使用数字电视。

  笔者认为,在其它领域无法进一步推进的情况下,杭州华数将数字网络积极向农村地区扩张,具有下述优势或利益:(1)在网络技术及数字电视业务体系相对完善和成熟的条件下,杭州华数上述行为可以获得网络规模经济方面的好处;(2)上述行为可以为农村地区用户带来了实际的好处,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可获得区政府乃至市政府未来更多的政策支持。

  这一案例在数字化推进与网络整合以及政策支持申请方面,可以为其它地区有线网络公司提供一定的借鉴。

  寻找视频蓝海?

  5月18日晚间消息,淘米网周三向美国证券交易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申请,拟融资1亿美元,预计其将于6月9日正式上市。在招股书中,淘米网宣称其使命是为儿童创建优越的娱乐体验,既有趣、安全,又能获得家长的信任。招股书显示,目前,淘米网运营的儿童线上娱乐社区拥有超过2亿的注册用户。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末,淘米网活跃用户数为2730万(该公司活跃账户定义 为在该季度至少登录一次淘米网的注册账户),活跃付费用户为274万。该公司主营业务除“摩尔庄园”和“赛尔号”等儿童虚拟社区外,还包括图书出版、卡通 形象授权、影视动漫等。招股书援引艾瑞2010年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最受国内儿童(5至15岁)欢迎的6个在线娱乐社区中,淘米网占据4个。淘米网将其市场领先地位归功于我们的内容开发能力,并轩窗其在线上的成功已经转化为线下内容在出版媒体、电视、电影等方面的巨大需求。同时其财务数据表明,2010年其线下收入占比已经达到6.4%。

  事实上,2010年底悠视网也选择儿童娱乐领域作为蓝海市场,该机构剥离儿童频道成立酷米网独立发展,该平台定位为儿童动画视频游戏,并将推出类似摩尔庄园的产品。而类似的案例也发生在广播电视领域。5月30日上午,由河北省省会精神文明办公室、市教育局、团市委、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共同发起石家庄广电少儿网络电台。广大中小学生除了可以上网浏览和聆听以上少儿节目之外,也可以登录网站报名参与节目的编采、主持和后期制作,网络电台工作人员将定期普及音频软件录制和制作知识。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在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条件下,更多的垂直市场也将逐渐付出水面。广电与电信运营商因三网融合政策进入深层竞争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用户信息化需求研究,寻找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