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海阴晴不定,同事黄小胖让我提醒他,走的时候不要忘记带走伞。我们都是会经常忘记伞的人,如果出门的时候下雨,而准备回家的时候雨停了的话。对伞的需求会传染,而且往往通过下列方式:我从办公室向外张望,想自己需不需要伞。相比直接判断天气情况,更简便的办法是看路人有没有打伞。现在,全球市场里有很多人打开了他们的伞。
天气转坏的一个主要表现是通货膨胀。近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表示,新兴经济体日益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可能会冲击脆弱的全球金融体系,并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刘明康称,虽然中国银行业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但仍须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贷款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在过去两年,中资银行向国内市场发放了约人民币18万亿元的贷款,其中多数流向房地产项目和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开发项目。
如果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继续加大,新兴经济体迫于形势,可能进行加息,这极有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发生逆转,进而暴露金融体系的脆弱。之前,发达国家向各自经济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发展。但是,类似美国QE2(二次“量化宽松”)的扩张政策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负溢出效应十分明显。投资者希望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获得更高回报,导致大量流动性推动石油、铜、棉花、大豆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根据相关资料,目前欧洲、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较此前低点上升了一倍左右,发展中国家也普遍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除了通货膨胀,投资者没什么可确定的预期。近两周以来,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低迷,有评级机构警告称美国债务评级面临下调风险。与此同时,虽然欧元区致力于达成新的一揽子救助计划,但市场对希腊债务违约的担忧并未打消。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瑞银策略师Manuel Oliveri称,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感到担忧,预计避险情绪将升温。
一些量化指标印证了以上预期。低迷数据和负面消息对投资者信心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虽然大多数指标还远低于其在金融危机期间触及的水平,但市场恐怕很难再承受一波负面消息,避险情绪也可能上升至更危险的水平。作为衡量汇市和整体金融市场风险的指标,瑞银汇市风险指数最近一直在接近0.33-0.34的水平徘徊,表明避险情绪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如果负面消息导致该指数达到0.7-0.9,即意味着市场处于极度避险模式。(该指数曾在金融危机形势最严峻的2008年10月份飙升至3.7。)
纽约银行的汇市和债市资金流动数据也显示避险情绪在最近几个交易日有所反弹。上周,该公司的iFlow汇市指标显示投资者近日净抛售了澳元、挪威克朗、瑞典克朗以及欧元,匈牙利、墨西哥、阿根廷和南非的高风险债券也出现了净抛售现象。尽管市场对达成希腊新救助计划的预期引发了少许乐观情绪,但经济数据不如人意的表现击中了投资者人气的脆弱根基。另外,摩根大通经济活动意外指数等指标的走势近期一直在下滑,这显然不利于风险偏好。
可以肯定的是,投资者已经不像今年初那么敢于冒险。他们还没到恐慌的程度,但也纷纷打开了伞。你也考虑考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