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娱乐化和庸俗化


    2011年高考,全国共有18个省份自主自主命题,加之全国Ι卷、Ⅱ卷。共会产生20道高考作文题。在所有作文题目中,谁最出乎意料,谁最中规中矩;谁最剑走偏锋,谁更易于发挥。
    这20道高考作文题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微博时代,人们都在热议,可以说是全民参与,众说纷纭。从文化的语境讲,这是国人的一种情结。科举时代,文章写得好,就是鲤鱼跳龙门,寒士入仕途;现代高考,虽然是文理兼修,要考很多科目,但是高考作文最能体现国语表达和语言逻辑运用。加之高考作文分值不低,考得好与差,直接影响高考成绩,当然也关乎一生的前途。
    更有趣的是,由于语文试卷除了全国两卷,还有18个省份属于自主命题。因此,这20份试卷的作文命题,除了考学生,也是考各省的作文出题者,看谁的命题更有新意,瞧谁的作文更有特点。因此,20个高考作文题目亮出来,宛若校场比武和擂台PK,相较于考场内考生们搜肠刮肚的痛苦,这场高考作文PK就充满了众人围观的娱乐意味。
    这场娱乐会持续发酵。一方面,人们会自发性的对各种作文题目评头论足,嬉笑怒骂,透过微博、博客、论坛等载体恣肆表达;另一方面,各类媒体也会组织人们重写高考作文,甚至会请专业作家捉刀,或压榨高考作文的剩余娱乐价值,或证明高考作文的刁钻怪异。而且,随后好事者还会在网上散布百分作文乃至真假莫辨的零分作文,将高考作文娱乐在这个夏季推向高潮。
    很严肃甚至很让人痛苦的高考作文,让公众热议娱乐一番,也算是多元时代的一件快事。古人常说“十年寒窗苦”,现代人如果算上幼儿园,就是要熬“十五年寒窗苦”,这还不算复读的“现代范进”们。应试教育,像一幅沉重的枷锁,压得让学生、家长和学校喘不过起来。这些积年的郁闷,在高考达到临界,高考作文就成为人们缓释郁闷和释放块垒的凭借。因此,高考作文隐喻的娱乐,是含着苦痛的娱乐,乃至裹挟着人们对应试教育和功利考试的挞伐和揭露。
    高考作文题目出来了,是出得好出得巧还是出得糟,尽可见仁见智。对于题目本身的好坏评价,其实皆属事后诸葛,毫无意义。因为每个题目,都有十几或数十万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伏案写出。旁观者不以为意的作文题目,对于每个考生而言,都是天大事体。而且,从已经公开的作文题目看,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为,不管体裁涉及叙述或者议论,只要好好审题,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篇像模像样的800字作文,应该不算太难。
    其实,高考作文题目也不宜太过刁钻。毕竟,作文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运用能力,达此目的已经足够。如果说命题者为赋新词强说愁,非要搞一些晦涩难懂的材料和命题去为难考生,反而是笔走偏锋了。谁都晓得,在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很难写出妙笔生花的文章来。诚然,高考作文要拉出档次,分出优劣,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文竞赛,偏执地求难求深。
    值得一提的是,命题者的思路过于险奇,反而会造成高考作文的异化。为了应对高考作文,各类范文层出不穷,各种培训班也应运而生,语文老师也给考生们出一些应对高考作文的技巧。这些应对之策,反而把高考作文庸俗化、功利化、技术化了。但诸如此类的“对策”还不都是为了投命题者所好?
    高考作文,还是回复到淳朴的轨道上来,从题目体裁到内容,不要过度追求浮华。如此,出题者不会绞尽脑汁,作文者也不必挖空心思---为文而美文的高考作文是矫饰的;抒发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真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