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停牌还应限制交易


                                                                   2011-07-11《京华时报》

        上周三在创业板挂牌的三只新股遭遇爆炒,并非没有原因。其一,近期股市一改此前的阴霾,出现恢复性上涨行情。其二,比亚迪、赛轮股份等新股再次演绎“新股不败”的神话,对创业板三新股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三,三新股流通盘较小,绝对发行价格较低,容易引发资金的炒作。

        今年堪称新股、次新股的“破发年”,新股破发甚至是挂牌首日即破发的不在少数。创业板三新股所出现的暴涨,无疑非常吸引市场的“眼球”。而更吸引投资者“眼球”的是,三新股盘中遭到深交所的5次临时停牌,这在今年来说也是“空前”的。

        从盘中走势看,三新股第一次临时停牌后,仍然大幅上涨,并且都呈现出脉冲式上升,收盘时的价格也都高于第一次临时停牌时的股价。这样的事实也说明,尽管临时停牌制度对抑制投机炒作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效果却相当有限。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飞力达与东宝生物会“梅开二度”。

        毫无疑问,创业板三新股都遭到了市场投机资金的疯狂炒作。即使其后的两个交易日股价跌停,但对于低位买入者都来说,同样存在从容套现的机会并且获利不菲。吸筹、拉升、出货是大资金操纵股价的“三部曲”,三新股被强制停牌后仍然会大幅上涨,大资金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提升出货空间,并期望获得最大的利益。

        创业板三新股遭遇爆炒,其负面作用不容忽视。不仅助长了市场的投机行为,也扰乱了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更导致高位追进的投资者惨遭套牢或割肉之痛。另一方面,三新股的暴涨,也会引发市场对于新股的追捧,新股发行市盈率在经过短暂的下滑之后,可能重新步入上升的格局,而新股的“三高”发行则可能再次重演。

        应该说,监管部门引入临时强制停牌的机制,是打击市场疯狂投机行为的一大重要举措。但从实际实际情况看,并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效果。打击市场的疯狂投机现象,需要多措施并举,如此才能形成合力。仅仅依靠临时强制停牌,并不具有真正的威慑力。

        为了规范创业板的交易行为,防范过度炒作现象的发生,在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挂牌之前,深交所曾经对存在重大异常交易情况的“华某民”、“林某仲”、“陈某生”账户实施了限制交易措施,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警示大资金的操纵股价与投机行为。笔者建议,针对新股频频遭爆炒的现象,监管部门不妨推出“临时停牌+限制交易”的“组合拳”。

        具体方法为:只要挂牌新股因大幅上涨触发停牌条件(下跌可不予以考虑),除了及时进行停牌之外,对那些重大异常交易的帐户,有必要采取限制交易的措施。并且规定,这些帐户无论买入了多少数量的新股股份,在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内都禁止买进或卖出该新股。鉴于新股本身隐藏着的巨大风险以及后市的不确定性,新股遭爆炒的现象必然收敛,投机之风必定会受到抑制。如此一来,“东宝生物”、“飞力达”们还会重现吗?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7/11/content_6785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