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的CPI数据,非但没有压垮资本市场,反而成为了助推A股继续振荡上扬的催化剂。
7月11日,经历早盘下探寻找支撑的国内股市再次红盘收尾:其中,上证指数在上午十点左右触及十日均线后急速拉升,最终收盘于2802.69点,小幅上涨了0.18%;深证成指则上涨0.28%,收于12438.6点;当天表现最为活跃的当属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两者分别上涨了0.93%、0.94%。
而在两天之前,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4%,创下2008年7月以来的新高,而这一数据也略微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短期内,利空已经出尽了。” 上海一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则向记者解释道,“尤其是上周央行已经宣布加息,继续紧缩的空间至少短时间内还比较有限,因此市场给予了比较积极的回应。”
即使靴子已经落地,狂飙的CPI数据依然会给市场留下隐患。上述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市场充斥了“下半年CPI将回落,紧缩政策可能转变”的声音,“但是在去年7月CPI创下年内高点的时候,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到去年四季度会回落,结果呢,CPI越来越高。”他认为,对市场仍该偏于谨慎,“系统性行情很难发生,但结构性机会还是存在的”。
通胀无牛市,这一道理股神巴菲特早在1977年便在《财富》杂志中撰文论证过。但是,无论是通胀还是加息,并非全是坏事,至少一小部分行业、板块会因此而获益。与之成为对比的是,高负债行业则在备受煎熬。——巴菲特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