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共赢的教育体制


构建和谐共赢的教育体制

任凌云 安乡县发展改革物价局

共赢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好的教育体制既要政府承担起民生社会保障职能,又要发挥市场高效率的优势。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思路也就是遵循共赢经济学理论原则,即由政府按人头提供基本教育资金,而由市场提供教育服务的原则构建我国教育体制。

一、学校治理结构和收费制度

1、学校法人治理

首先确立学校的“三性”:人格独立性,财产独立性和债责独立性。不管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的出资人都必须通过理(董)事会管理和经营学校。学校的理(董)事会要根据学校规模确定,成员三分之一以上应是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者,应有教职工参与理(董)事会。学校的重大决策都必须由学校的理(董)事会决定,学校重大决策包括学校的投资、招聘与解聘教师、学校发展方针等。

其次建立校本管理机制,学校独立行使自己的日常管理权。学校管理机制的形成和运行、学校决策的制定、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师的培训、教职员工的管理、学校文化的塑造,都要从该校所具备的条件、从该校特有的文化特点、从学校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从学校所在的社区的实际需要等因素出发,突出本校特色,逐渐建立起具有本校浓厚文化特质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2、学校收费制度

共赢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和反垄断理论认为:只有绝对垄断行业才能由政府定价,否则就会形成一种鼓励浪费制造腐败的价格机制。也只有学校自主制定收费标准,让市场选择,才可能科学核算教育成本,体现专业间“个人收益”差异,合理体现学生在时间、空间上占有教育资源的多少。学校如果能够获得超额利润就必然会造成更多的资本投资办校,更多人从事教育事业,政府管理价格反而破坏了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导致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所以政府应该放开教育的收费管制,让学校根据自身的竞争力和竞争对手的收费情况确定自己的收费标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学习成绩选择不同层次的学校。

二、教师任职资格和教师聘任制度

1、建全教师任职资格制度。

建立教师资格制度就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为依据,按着统一的标准,经过考核发放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教师资格证书。

2、职称评定

第一,职称不再是一种职位,只是一个从业资格等级认定,不再直接与学校教师薪酬待遇挂钩。第二,评定标准严格把关,以论文和著作的质量为标准,除了根据所发表的刊物级别的高低判断外,还要相关专家对其文章进行评定,并且要把其工作和学术研究概况、论文和著作在网上常年公示,让网上专家给评定,如果弄虚作假者就要取消其职称认定。第三,评定职称数量不搞指标限制,凡是符合条件都一律评上。第四,学校有权力决定是否按职称评定等级给予相应职位,就是你有教授的从业资格,学校可以只评定你为副教授或者讲师,但是学校不能拔高授予职位。

3教师薪酬

教师薪酬都由学校自己制定薪酬制度于教师签订工作合同约定,教师也不再是一个终生职业,学校有权解聘不称职的教师,教师的养老保险和其他所有人一样享受国民待遇。

三、教育投资体制与招生

原来我国政府对学校的投资体制都是源于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不科学,并且很容易鼓励浪费、制造腐败,成为政府部门的寻租工具。因此,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教育投资体制,这里提供了一种与学生相联系的政府投资体制——教育券制度。教育券分为基础教育券和高等教育券,学生用来抵充学费和杂费的部分或全部,收到教育券的学校可凭票券到发行部门兑换成对应数量的教育经费。

1、基础教育券制度的设计

第一步,分析基础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指学校为培养学生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教师工资、辅助人员工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教学用建筑、水电费用等。这些成本通常可见于学校的日常预算和开支账目中,它的开支形式是工资、津贴、仪器设备购置费、折旧损耗和维修费用、教学日常办公费用等。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活水平差异很大,我在这里就选择我所在的县——安乡县的基础教育成本进行分析。我在分析中以初中教育成本为基准,小学和高中只要加一个系数就可以了。2010年安乡县一个中学一般就是15个班,每个班50个学生,一个班配置3名任教教师,学校需要按任教教师15配置非任教职工。具体核算见安乡县初中教育成本核算表

第二步,中央基础教育券的金额确定。从安乡县初中教育成本核算表中看出一个中部省份的初中生的教育成本在2974.13元左右。中央财政可以给每个初中生3000元,小学生2500元,高中生发3600元,基础教育券按人头平均发放。以全国小学生1.2亿,初中0.6亿计算,高中生0.5亿人,中央财政对12年基础教育的教育资金投入就是6600亿元,以后中央政府按着物价指数增加教育券的金额。

2、高等教育券制度设计

第一,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不能直接给任何学校投资,都只能化为高等教育券给学生,再由学生作为学费交给学校。

第二,中央政府的教育券分配方法。中央按照每个大学生补贴5000元的标准,就可以确定中央政府每年投向各个省的高等教育经费数量,每个省加上各省自己的补贴,又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加权分给每个考生。加权方法就是根据高考成绩把考生分成10等,第一等考生加权值就是10,第二等就是9,以此类推,第十等就是1。地方政府的高等教育券也用同样的办法分给每个考生。

第三,高校开学之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向各个省领取学生的高等教育券,不够部分再向学生收取差额部分,超过学费,要退还给学生做生活费。

第四,没有被高校录取或者领取了没有去就读学生的高等教育券,将作为地方高等教育经费结余累积到下一年度,在分给来年的考生。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实现学校完全自主招生,国家也不给予任何补贴投资政策。

安乡县初中教育成本核算表

项目

计算方法

每年支出

教职工工资福利

按照一所学校15个班,一个班配置3名任教教师,学校需要按任教教师15配置非任教职工,按当地生活水平每个教师工资福利收入每月1000元,由此可以得出计算方法:

15×3×(1+0.2)×2000×12

1296,000.00

教学办公开支

每个班每年2000元,学校领导和教师人均每年2000元,

159,600.00

购置图书资料费

可以按每个学生每年500元计算

375,000.00

仪器设备、房屋的维修、折旧费

像这样一所学校需要教学楼面积1800平方米,教工宿舍和学生宿舍等配套设置20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造价,1000元,建筑成本就是3,600,000元,加土地和设备3,600,000÷72%=5,000,000元。每年的维修和折旧就是5000000×8

400,000.00

合计

 

2230600.00

生均成本

 

2974.13

四、学校学术与教育评估

我国高等学校评估标准原来都是主要看学术论文和著作的数量与文章所发表的刊物级别的高低,而政府根据这个标准评定的结果,给予学校不同的财政资金支持。这一方面造成了学术造假,另一方面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因此,我提议政府不再对高校进行强制评估,也不直接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只能通过高等教育券享受到财政资金的支持。社会机构可以开展各种高等学校评估与排名,但是高校不得给予这些机构任何资金支持。学生根据自己判断选择学校。一个学校学术水平如何,教学质量如何,社会自然会有公论,市场自然会给他一个公道,不用政府操心。

基础教育学校评估也是由政府机构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同享受的政府支持力度也会不一样。共赢经济学理论就让社会评估学校教学教研,政府不给于任何支持。

五、共赢教育体制的运行机制分析

1、实现招生公平。在高校招生方面,中央资金都是平均分给每一个考生,就没有北京大学不是北京人大学的争论,以前,北京大学用的是中央财政的资金,但是在北京招生多,在其他省份招生少。现在在北京招生多用北京资金就多,就不存在北京大学用全国人民的钱,培养北京人的说法了。学生成绩好坏就决定其享受政府资金支持的金额,不管他读哪个大学都享受得到同等政府资金支持,而不像原来,不同大学,你就享受不同待遇,这就实现了过程公平。基础教育的选校问题也可以通过收费体现,避免住得好、有关系就可以少交钱读基础教育名校的现象,实现成绩好或者多交钱就可以读名校,更加公平公正。

2、实现学校的优胜劣汰。高校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他们就可以招到好生源,享受到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就多,因为好生源的高等教育券多。收费实现了高校自主定价,高水平学校可以指定比较高学费标准,并且向好学生收的学费高不了多少,因为好学生手中教育券多些。我们当前的体制就是善于搞关系就享受各级政府更多财政支持,与真正教育质量没有直接关系,学校因为与领导关系不同获得不同的投资待遇。新体制学校只能从学生那里获得收入,只有性价比高的学校才能获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学校有了经营的自主权后,优秀的学校才可以兼并一些有地方、有师资的差学校,利用自己的名气、管理和资金把差学校建成名校,增加优质资源的供应。

3、消除高校的学术腐败。以前评定职称需要弄虚作假,高等学校评估需要弄虚作假。新体制弄虚作假也没有用了,因为职称没有名额限制,只要真正有成果就行,也不直接与工资福利挂钩。高校评估也不能从国家骗取资金了,要从学生身上赚钱,大家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成千万的学生加上家长亲戚朋友,几乎就是全国人民了,想通过弄虚作假骗全国人民的钱几乎是不可能的。学术成果也不能从国家直接拿钱了,只能通过市场赚钱,市场不认可的成果就不是真正的成果,假科研成果也就没有意义了。

4、实现教师的优胜劣汰。以前教师评职称要关系,发表文章也要搞关系,评定学术成果更需要搞关系。现在就是要教好学生,让学生认可,才能吸引来好生源,学校才能发展,学校领导必须重用能够教好学生好教师。现在只有真正的学术成果市场才能认可,才能真正给学校带来效益,学校领导就会重视那些真才实学的学者。有利于教师的公平竞争,教师资格需要考试,职称需要的是硬指标,不需要找关系。教师的工资的高低由学校决定,学校又根据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决定,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又由其教学水平、人格魅力、敬业精神确定。这样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就由自己对教学的努力得来,而不是依靠一些教学之外的关系。

5、有利于学校的多样性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对接。学校有权自主制定学校发展方针,学校可以自主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师的培训、教职员工的管理、学校文化的塑造。学校就可以从本校所具备的条件、从该校特有的文化特点、从学校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从学校所在的社区的实际需要等因素出发,突出本校特色,逐渐建立起具有本校浓厚文化特质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新体制打破了就学的地域限制,学生和家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有的学生可以出高学费选择条件好的学校,有的学生可以出低学费选择条件差的学校,有的学生有天赋,可以选择能够开发他们天赋的特色学校。有了严格的教师任职资格和职称评定制度,在实际中好学校和差学校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