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有多少“同去、同去”?
文/孙玉良
有一位我特别尊重的老党员,已九十高龄了。当我问她当初为何加入共产党时,她回答说共产党先进呗。我问她为何反对国民党,她回答说国民党和咱们不是一派的,国民党反对毛主席我就反对他。我问她懂马克思主义吗,加入共产党是不是为了将来过上好日子?她回答说我是文盲,不懂得什么马克思主义,只知道入党就是先进,不入党就是落后。
这是一位非常单纯的老党员。我相信在战争年代入党的人们中,很大一部分和她是一样的。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可能只有几位领袖和比较高级的官员,而余剩的,在强大的宣传鼓动下,认定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就是对的,他们或许没有一点文化,但头脑里的是非观却根深蒂固,共产党是对的,毛主席是对的,谁反对毛主席我就反对他。
突然想起了学过的鲁迅先生著作《阿Q正传》,那里面有一段非常传神的跟风革命现象:“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白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这位九十高龄的老党员,当时革命的动机,莫非也是“同去同去”?中国几千年来的历次革命运动,有多少“同去、同去”?
不敢想,不敢说。一个人参加组织的动机是什么?孙玉良认为,组织成立之初,确实出于几个人志同道合,拥有共同的理想与信念,通过宣传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响应,但也有更多的人,或是出于对领袖或领导者个人魅力的信服,或是怀着升官发财的个人目的,或是只简单的为了一个饭碗,甚至被组织绑架式的胁迫,而象阿Q似的“同去同去”。
这样解释历史,好象对于“人民创造历史”有点亵渎,但我越来越相信,这便是历史的真实。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里,帝王的话是圣旨,将相的话是钧旨,造反的大王们吐口唾沫也是个钉,到新中国建立了林彪还说过“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人们,少说也成千上万亿了,但有几个人留下名字?绝大部分人没有。这些成名的人中,是各个领域的英雄也好,是奸雄枭雄也罢,历史就是由他们写成的。而不知名的亿亿万万,大多是“同去同去”者,他们出于各种动机的诱因,附身在英雄或奸雄枭雄之后,将这历史重重地、浓浓地描摹,加粗、加长、放大,推动历史缓慢地向前推进。
“同去同去”者,习惯于服从,或者说他们骨子里有一种“奴才”思想,这是由中国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沉淀的人性基因决定的。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便是中国的国情。让“同去同去”者主动参政议政,他们反不习惯。他们认为上面有领导呢,听领导的话就是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操那个心干嘛?如果人人内心里都这样想,都这样做,那你能指望中国会有民主吗?
民主,人民当家作主。但有的人不想当家作主,习惯于别人替他当家作主。他们依赖性很强,只想靠在一颗大树上呆着,思想上很懒惰。这便是有些人说中国人素质很低,没有民主基因的原因。民主这个口号虽然喊了将近一百年,但对于中国而言,现在还是只停留在口号上,只停留在少部分觉悟者身上,奴性的惯性很强大,鲁迅便是试图揭露这种奴性的第一人,革命者为了人民的利益被捕被杀了,但他所致力于拯救的人们,却一个个成了围观者,等着吃那带血的馒头治病,“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
悲哀!
2011-7-15于海翰智慧管理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