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从市场份额层面谈论全球白电产业格局变化是缺乏战略考量的,产业规模领先仅仅是利用规模经济带来成本优势的一个方面,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是改变当前全球白电产业格局的更关键变量。由此看来,当前中国白电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供需协同创新集群,能够迅速适应并满足互联网经济时代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这是中外白电产业交接主导权的深层原因。
欧洲调研数据显示,全球冰箱、洗衣机等白电销售冠军已连续被我国家电企业夺得;同时,引领世界潮流的创新性产品不断由我国企业研发出来,比如新型的“魔粒”洗衣机、5天1度电的最节能冰箱等。全球白电产业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看第87期《家电纵深》。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家电纵深节目。今天的节目我们请到了知名家电专家罗清启老师。
罗清启: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请您先和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罗清启:各位人民网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最近欧洲有一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的冰箱、洗衣机等白电销售冠军已经连续被我们国家的企业获得,同时引领世界潮流的创新性产品也不断是由我国的企业研发出来的。比如“魔粒”洗衣机和五天一度电的最节能冰箱等等,对于全球白电产业正在产生的这样一个变化,我不知道罗老师是怎么看的?
罗清启:这是一个信号,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这个信号是什么呢?这可能是为我们一般舆论所不关注的,我们往往强调产品的增量是多少,但是现在我觉得有两个指标,就是刚才和主持人讲过的,第一是我们的产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主要竞争对手。第二是我们的产品技术。最新的技术在我们产业群里面产生,这证明了什么?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个时代标志,完成了一个接力,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主导我们的白电产业时代,我认为已经结束了,基本上这个领导权交给了现在国内以海尔白电为主导或者引领的产业群手里面。
主持人:我们刚刚也提到有“魔粒”洗衣机,这是国内企业最新推出来的洗衣机。其实我们知道,类似这样的产品,最早是诞生于国外的。所以,对于国内企业推出这样一款产品您怎么看?
罗清启:其实你要去关注一个产业在世界上的位置的时候,我认为有两种:第一是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意味着什么呢?它是一个产业的核心能力。就是说,技术能力超前了,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别人肯定是落后的,这是它的领先性。第二是一个战略组织能力。我们可以把最新、最优的技术在全球市场里面做推广或者做辐射。占有率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基础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一种体现。这个意味着什么?刚才主持人讲过了,欧洲的统计机构显现的是什么?实际上在白电领域是冰箱、洗衣机,它的第一名是中国的海尔集团,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型,一个转接的时代。
主持人:目前国内白电企业既实现了规模的有效扩张,同时也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全球引领,对于这两点你怎么看?
罗清启:接棒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会形成供需链创新向中国企业的集聚。什么意思呢?领先的企业一定是一个领先的群,什么群呢?比如用户群、技术研发群等等,世界所有这些群都会聚集在这个核心企业上。其实我们现在看到什么呢?你会发现,中国像海尔冰箱或者洗衣机,它成为一个全球的领先者,在这个产业群里成为一个具有最大经济的企业,它的产量比较高,销量比较高,它的整个采购成本世界是最低的,这是第一。第二,不要管全球不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组织都会围绕这条链创新,用户也会为它创新,上游为它创新,比如配套的企业为它创新。还有这些密布于世界各地的研发机构都在为它创新。那么会形成什么呢?整个产业链里面,创新资源都为以这个企业为核心的供需链做创新、做摆动的时候,这个领导权肯定到我们手里了。
主持人:我们知道,其实外资的白电企业比我们国家的企业历史发展更长远一点。按道理来说,它的发展时间更长,它的技术优势应该是更领先、更大一点的。为什么现在来看外资企业的技术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
罗清启:我认为现在外资也谈不上在白电(冰箱、洗衣机)这个领域具有技术优势。技术优势应该是谈中国企业。
主持人:为什么?因为它的发展时间应该是比较长。
罗清启:我认为它的发展时间还是有一百年的时间。整个现代企业的出现,比如家用电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基本上是不到三十年。
主持人:三分之一的时间。
罗清启:我们的组织战略创新,再一个就是反映速度比较快。西方这些发达国家的白电企业,我觉得还是在延续一些旧有的战略管理模式。就是在企业战略组织方式方法方面,仍然是落后的。就是处在上世纪战略控制型的产业组织形态里面。所以,它的步调比较慢,创新的速度也是比较慢。现在我们是什么呢?我看海尔的商业模式,叫人单合一、即需即供。什么概念呢?基本上是适应网络时代的商业模式,它颠覆了跟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消费者之间的创新方式,颠覆了跟零售企业的合作方式,也颠覆了跟配套企业的合作方式,所以它形成了整个供需链的创新,所以可以把整个产业链的福利,每一个环节做得最大化,很多资源就会过来。这个博弈过来之后是什么呢?当创新资源聚集在你的产业链的时候,我认为整个全球的创新资源就那些,它肯定要从发达国家的企业里面抽身而走。比如刚才主持人讲过的海尔刚推出的“魔粒”洗,这个案例证明了什么?就是证明了供需链的创新,就是世界在为这条供需链服务。你想想这个洗衣机,有一种高分子材料,有一些颗粒群在洗的时候,省电70%,省水70%,洗涤剂也省了很多。现在要降低排放的产品,这个机器基本上我认为会成为未来的一个主流机型。也就是说当你的技术领先的时候,加上你的战略、商业模式、组织能力,你对世界市场的控制能力才会很强。
主持人:其实我们国家的企业整个系统的创新是更适应这个市场化的需求?
罗清启:更适应网络时代市场化的需求。
主持人:其实我们看到好的发展趋势的同时,也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当前制造成本低的区域不断出现,这会不会对我们国家的白电企业产生一些冲击和影响?
罗清启:我认为这个不会。为什么?刚才主持人讲了一个数字,就是你在冰箱、洗衣机,像海尔这个是最大的产量。最大的产量会形成世界最大的低成本区。也就是说,现在中国制造本来就有一个我们所讲的低价优势,我们有低价优势。低价优势原来是一种要素成本的优势,但是现在我认为是规模经济的优势,我们仍然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另外在纵向维度上有技术优势,你要单纯靠低成本是冲不了的。所以,我们现在叫成本的优势和技术水平的优势,和战略商业模式,就是战略组织形态的优势,这三个维度应该说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觉得低成本是单一的一个手段,基本上对中国所谓形成的冲击,我觉得不具备冲击。
主持人:像您刚才所说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我们在以后的发展当中,如何去继续保持这种优势,您有什么建议?
罗清启:我觉得它是在这三个维度之间都要做系统的突破。什么概念呢?像主持人讲的,中国的企业是最领先了,占有率领先,在三个维度里面也取得领先的优势,但是我觉得这个领先的优势,因为这个格局刚刚转化过来,未来我觉得还是领先的话,要在这三个维度里面做大跨越,去超越对手,对手和我们的距离相对拉大,这是应该做的。三个维度的方向、发展方式,我觉得是不错的。现在整个发展格局来看。
主持人:整个大的发展方向是好的。未来需要去讨论或者加深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个优势扩大化。谢谢罗老师今天作客我们的节目。同时也欢迎各位网友收看我们下一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