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在全国遭遇查封似燎原之势,迅速蔓延。潘庄女士的泪水、发飙只能在火势之下干干发涩,苦涩而无地自容,人格也彻底破产。到此为止,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达芬奇已经把中国人对品牌的看法彻底撒了一把盐,达芬奇的事情应该结束了?其实远不止于此……
达芬奇能够长期存在我们的商业世界,其根本原因还是消费市场的存在。这种追求、炫富的心理,始终是我们这个社会难以磨灭的顽疾。从奢侈品在中国的流行趋势和迅速发展态势就可以知道潜在的炫富有多么普遍。从商业本身来看,这是商业理想化的状态之一。这不仅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更够起到品牌塑造的独特功效。这种功效来自于购买者的炫耀式病毒传播。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羞涩、隐示传播,将对品牌的发展和美誉度提高起到很好的宣誓作用,从而使得品牌从高层消费群体逐渐向低层、更广阔的消费者传播。而且不容易出现对品牌不利的传言和消极的批评。除非像达芬奇太过分了,或者是完全是骗人才会导致高端奢侈品品牌的迅速陷落。
达芬奇密码之三解密的是与之相关的中国高端奢侈品市场组成及形成。商业除了利润追求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形成持久的发展或者百年老店,大多数企业多会想尽一切办法树立一种能够长期存在的东西。这种东西多数时候是品牌。而品牌的存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和核心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所谓的动态是因为他必须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还不能太现实,他必须是对人们物质满足的同时,宣示精神的享受,因为人们消费的需求不是单一的;所谓的核心思想就是秉承基本的人的需求,这里也包括物质和精神需求。例如:同仁堂在药材选择上的精益求精、在诚信上的始终如一。正是由于人们对品牌和产品的两方面需求不断的前进,一个品牌的产品出现必须以超前一定的时宜为要。与此同时,人们消费的规律又是从高级逐级向低层发展,而高层始终是消费的风向标、是消费的追求对象、是消费的下一步,所以,高层消费就成为行业最有话语权的部分。可以说成是名利双收的部分,因此制造行业领先产品,获取高额利润是一举多得。
基于消费的高端追求,高端品牌代理就成为其存在的重要基础。这种代理有销售的品牌意义,也有使用的宣传意义。能够代理奢侈品的销售者本身就是红头文件的代表,使用高级奢侈品的人既能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也能给品牌带来更多的附加值。特别是在中国这个“送礼”市场庞大的国度里,送来的奢侈品不再奢侈。奢侈品作为礼物其腐蚀政府官员及其他商业腐败者都是极佳的诱饵,奢侈品从这个渠道里流通的频率几乎是最高的。另外一个渠道就是富有的老板,这些成功的人士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生活充满了憧憬,其成功的标准或者其未来更成功的基础需要一定的刺激性高奢侈品来铺垫。于是,高消费、奢侈品的广泛使用就成为其精神食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购买属于自有自得,各乐其所,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购买过程的炫耀也是少不了的。但是这类老板毕竟是少数的,其购买的奢侈品和家具如果不能够成为经典,对于他们来讲精神的刺激很快消失 。
达芬奇事件的发生,退货率还不高。为何不高呢?看看购买者的群体,就不难发现:一部分是腐败行为所为;一部分是购买刺激者不愿意相信这样的结局。虽然现在还没有因为购买达芬奇产品而发现腐败行为,但不等于没有;虽然,还没有多少有钱人对退货提出强烈抗议,但是他们钱再多,也不会对被骗无动于衷,毕竟面子不值那么多钱。达芬奇事件应该成为中国人对消费的一个分水岭式的事件,和房地产调控一起,彻底改变中国人消费不理性。
达芬奇密码之三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