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国主要城市楼市成交低迷,北京、重庆、海口等都出现了明显的降幅,海口住宅成交量同比更是下降60%以上。商品房成交的表现也直接传导到土地市场,上半年全国多数热点城市的住宅土地市场大都冷清收场。据中国指数研究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6月,全国13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9511宗,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2854宗,成交面积1617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全国10个重点城市,除广州、深圳与南京三个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同比上升外,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武汉、杭州、成都七个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分别同比下降38%、5%、34%、66%、4%、23%和22%。
住宅用地成交乏力的背后,供应量减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1至6月全国130个城市共推出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3495宗,面积为1946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5%。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京1-6月共推出25宗住宅用地,同比减少31%;在深圳,住宅市场5月才首次破冰,整个上半年共推出住宅用地3宗,共计76万平方米。尽管住宅用地这厢遇冷,但商业用地却是另一番景象。仅北京一地,上半年已经签约的商业类地块合计为21块,提供的建筑面积为3386755平米,总出让金为174.38亿,超过了住宅供应量和楼面价。
6月27日,北京土地市场诞生了近年来土地单价最高的新“地王”——崇文门菜市场地块,规划用途为商业金融用地,该地块经过33轮的竞价,最终以7.1亿元的价格被广州市丰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竞得。此后不久,深圳南山区一地块成为新晋总价“地王”,该宗规划建筑面积达170万平方米的地块最终由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以64.39亿元拿下。7月6日,北京对CBD第二批共计9幅地块进行招标出让。这9块土地均为商业金融性质用地,总规划建筑面积达109万平方米。其中,Z8和Z10地块的规划建筑面积均达到15万平方米,成为体量最大的两宗。
近期频频给土地市场注入活力的多为商业金融及综合类型地块的成交。商业金融及综合类型地块被看好的原因,除楼市调控之下住宅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外,这些地块更能契合开发商追求长期收益的目标。更有开发商断言:“住宅市场开发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接下来的‘黄金期’应属于工商铺市场。
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不但供应和成交量下降,成交地块的楼面地价也明显下降。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1至6月,全国130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1061元/平方米,同比下跌20%;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1451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3%。上半年,住宅用地每月成交楼面均价均低于去年同期。
今年上半年成交地块的最高楼面地价为30291元/平方米,排名第二的为21362元/平方米,且仅有此二宗地楼面地价超过2万元。而2010年成交地块中楼面地价最高地块已达52783元/平方米,且去年成交地块的最低楼面地价也高于20000元/平方米,达25297元/平方米。由此可见,司空见惯的高价地在今年严厉的政策调控下,已在市场中声音微弱。成交价格也非常理性,今年以来底价、低价成交贯穿整个土地市场。
导致住宅土地市场以低价出让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国家政策限制、地方政府以设定地价上限、配建保障性住房等条件尽量将地价定在合理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不少开发商对于地块的需求开始转型,不再过度以来住宅开发,而将更多的资金和目标投放在商业、旅游、写字楼等其他类型地块的竞逐上。这从近期各地商业地块拍出高价就可见一斑。
2011年以来,底价、低价成交贯穿整个土地市场,成交价格非常理性。据统计,6月份,全国130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90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9%,同比下跌26%;其中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1418元/平方米,环比下跌2%,同比下跌12%。上半年,住宅用地每月成交楼面均价均低于去年同期。全国土地溢价率大幅下降,据统计,1-6月,全国130个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为17%,较去年同期减少1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用地溢价率为19%,较去年同期减少18个百分点。上半年,住宅用地溢价率每月均低于去年同期,且一直处于低位水平。
莫尼塔(上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1-5月128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约665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住宅土地出让金约5193亿元,同比下滑14%。事实上,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速自2月份开始就已转负,绝对量从4月份开始处于较低水平。据统计,1-3月128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均保持在千亿以上,1月甚至高达2143亿元,但到了4月份,迅速下降至786亿元。5月土地市场延续4月较弱水平,土地出让金以及溢价水平仍然较低,流拍率提高。这反映出随着调控效力的释放,开发商预期资金紧张而减少购地的心理。不过,由于1月份土地出让金增长明显,暂时弥补了近期土地出让金的收缩,因此1-5月份128个城市土地出让金相比去年同期仅下滑5%。
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受政策影响最大,1-5月土地出让金分别下滑56%和37%,深圳小幅下滑5%,但广州则大幅上涨119%。从住宅土地来看,一线城市下滑幅度更加明显,北京今年1-5月住宅土地出让金同比下滑了84%,上海则同比下滑了44%。二线城市中,土地出让金的上涨或下滑情况各异。值得关注的是,之前传出限购政策可能放松的城市如海口和大连,1-5月土地出让金均出现巨幅收缩,分别下滑了81%和27%。上半年土地收入的减少与推地量缩减有关,下半年供地量或有增加,但由于开发商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土地成交金额料将维持较低水平,地方政府尤其是调控严厉城市的全年土地出让收入明显下滑基本定调。
地方政府之所以出现这种“变相放松限购的传闻”,可能与近期土地流拍增加、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有关。由于限购等政策的影响,房屋销售市场的低迷影响到土地市场的景气度,地方政府收入的减少使得财政压力剧增。但从三四线城市来看,全年土地出让金收入未必明显下滑。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更大,加上一二线城市限购影响造成的资金外流效应,开发商和投资者前往这些城市开发投资的意愿强烈,这些城市政府的供地积极性可能更高。由于开发商资金将进一步趋紧,下半年土地成交金额仍将维持较低水平。
根据国土资源部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1~6月全国13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11674宗,推出土地面积5416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2%,但住宅类用地仅推出1943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5%,此外,住宅土地成交面积仅为15695万平方米,同比也减少9%。中房指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成交住宅用地1617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同时,住宅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1451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3%。从每个月的数据来看,上半年,住宅用地每月成交楼面均价均低于去年同期。2011年上半年土地市场一直处于较为冷清的局面,据统计,1-6月全国13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11706宗,其中住宅类用地3495宗,推出面积1946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5%。上半年,全国13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9511宗,其中住宅类用地2854宗,成交面积1617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
根据有机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土地出让金约493.91亿元,位居全国130个城市之首,但同比下降27.22%,约3成,环比下降44.17%,逾4成。僧多粥少,土地出让金的缩水正给地方政府带来重重隐忧。
土地出让金的总量在减少,但是分羹者却越来越多。从最初土地出让金每年净收益的10%用于廉租房,到2010年要求土地出让金的10%用于公租房建设,部分城市更已提至15%;今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特别要求地方政府必须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10%比例计提教育资金;本月,财政部、水利部正式印发《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有关规定,确保10%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公益性支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无可厚非,巴望着土地出让金来支付债务的地方政府更不在少数。只是令人担忧的是,在缺乏土地出让金统筹管理的条件下,土地出让收入的大幅缩水对于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而言,无疑将忧心重重。从绝对数看,今年上半年上海土地出让金总额,约为2009年上半年的水平。此前,2009年下半年,上海土地出让收入为853.3亿元,2010年上半年为677.4亿元,2010年下半年为883.4亿元。从全国来看,土地出让金的下降也不是个别现象。今年上半年北京以303.58亿元的土地出让收入位列第三,同比下降52%;大连位列第十位,土地出让金额为193.21亿元,同比下降50%。
中国指数研究院对全国130城市的数据监测显示,2011年1月至6月份,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为7524亿元,去年同期土地出让金收入为7875亿元,同比下跌了5.5%。而2010年全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高达2.9万亿元。尽管上半年土地收入的减少,被认为与地方减少地块挂牌数目有关系,但是在开发商资金压力增大的影响下,即便下半年加大了土地供应量,哄抢地块的现象恐怕也很难再现
数据显示, 上海四成出让的土地溢价为零,也就是底价成交,土地市场明显降温。今年上半年,上海土地出让金总额约493.91亿元,与2010年上半年为677.4亿元比较,同比下降27.22%,环比去年下半年则是下降了44.17%。上海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上半年上海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约为336亿元,仅相当于去年的两成。房地产热度下降,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土地市场,在上海,土地市场已经受到波及,房企拿地热情下降,开发商拍地的力度也明显变得谨慎。
全国的土地收入是下降的幅度15%,那么上海下降幅度接近30%,说明了上海的土地拍卖的下降的幅度要大于全国,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北京的和大连的土地的拍卖的收入,要比去年的下降幅度达到50%,如果在全国平均下降的15%的情况下,像这些大的一线城市,下降的幅度如此之大,说明整个房产的投资的战略重点可能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转移,就是从一线城市转到了二三线城市。
在上海2010年全年的土地出让中,有6幅地块的楼板价超过2万元/平方米,并且还有5幅土地的楼板价在1-2万元/平方米之间,而今年,仅有4幅土地过万元/平方米。今年单价最高的土地是上海浦兴社区Y000902编制单元19-04地块,楼板价为21362元/平方米,而去年上半年,华侨城的苏河地块出现过5.28万元/平方米的楼板价。显然,地价环比明显降低。上海上半年共有41幅土地零溢价,占成交土地的4成,另有10幅土地接近底价成交。6月21日,上海郊区嘉定和松江的两幅地块,在提交竞买保证截止日期前,只收到了一份竞买申请,交易中心不得不将截止时间推迟。今年许多政府有意出让的土地信息披露后,由于开发商很少问津,甚至没能进入出让流程。
根据中指院报告,今年1至6月份,广州市仅完成土地出让金66.5亿元。在住宅用地市场上,上半年的2月份、5月份和6月份均为零成交,其余3个月共完成出让金收入23.2亿元,与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成交数据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今年广州市推地的热情,从6月8日的那场规模空前的土地推介会就可以看出端倪。2011年广州市辖10区计划出让土地12.72平方公里,包括商品住房用地3.37平方公里、商服用地2.2平方公里、产业用地7.15平方公里。年度推地计划或难完成,广州市土地市场的困境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2011年广州市财政预算报告》(摘要)显示,2011年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计划为646.5亿元,比2010年增加190.8亿元,增幅达到41.8%,“巨无霸”地块的推出并不令人感到惊奇。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海南全省共出让98幅地块,面积达584.95万平方米,出让金累计约49.52亿元,各类土地总体均价为56.4459万元每亩。而6月份海南的土地成交情况,不管是成交总面积、成交总金额和成交均价,都较之前月份有成倍的增长,环比5月份激增3倍。土地出让收入锐减,随之而来的就是地方财政的吃紧以及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巨大压力。
审计署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6.71万亿元,担保责任的2.34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1.67万亿元。土地出让收入在锐减的同时,还增加了支出项目,除偿还政府债务外,支持保障房建设,支付土地储备贷款利息外,土地出让收益近日还增加两项功用——支持教育发展和水利建设,这两项支出将拿走土地收入中的20%。而这一切,都将使得政府不得不加大推地的力度,根据近段时间对全国土地监控发现,各地推地的步伐已然加快。
上海市供地的步伐也开始加快,上海市今年第57号土地出让公告显示,虹口区海门路55号地块将于7月初推出。该地块起拍总价高达46.7亿元,折合楼板价约为23003元/平方米。如果其顺利成交,将刷新虹口区总价“地王”纪录。6月29日,济南市国土资源局推出12宗居住、商业金融业用地,出让的地块位于济南市中、历下、历城3区,其中11块位于二环东路以东,大部分在历城辖区内;8块为居住用地,总面积达452470.5平方米;4块为商业金融业用地,总面积为174446平方米。
据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网站6月30日公告,位于南沙区的五宗住宅用地将于8月8日挂牌出让,用地面积超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81.5万平方米。6月30日,武汉土地市场共有25宗地集中挂牌出让,总供应面积约2000亩。25宗地中,有5宗地是城中村改造用地,3宗位于洪山区,2宗位于汉阳区;另有4宗为工业用地。截止目前,25宗地块中,有4宗因故取消息出让,剩下的21宗地块,1宗流拍,20宗成功出让,总成交金额为70.12亿元。
2011年上半年,杭州市主城区加上余杭、萧山二区共成功出让土地107宗,成交总金额279.77亿元,同比下降30.7%。据统计,上半年杭州市余杭区共出让48宗土地,以成交额102.28亿元超过主城区位居第一。萧山区推地297.7万方,占总体量的40.2%。相比余杭区、萧山区,主城区的推地情况显得“低迷”得多,仅出让15宗土地,占总体量的15.49%。主城区77.55亿元的成交额与去年同期249.96亿元相比下降了68.97%曾高居全国房价榜首的杭州,土地出让收益同样以同比下滑结束。
据“住在杭州网”监测统计,2011年上半年,杭州市主城区加上余杭、萧山二区共成功出让土地107宗,成交总金额279.77亿元,同比下降30.7%,其中,主城区77.55亿元的成交额与去年同期249.96亿元相比下降了68.97%.上半年杭州市余杭区共出让48宗土地,以成交额102.28亿元超过主城区位居第一。萧山区推地297.7万方,占总体量的40.2%。相比余杭区、萧山区,主城区的推地情况显得“低迷”得多,仅出让15宗土地,占总体量的15.49%。主城区77.55亿元的成交额与去年同期249.96亿元相比下降了68.97%。
从2011年上半年各个月份的土地交易状况来看,海南省土地市场无疑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的起落。成交总面积上,2、4月份徘徊在50公顷左右,其余月份都超过100公顷,呈现出一种忽高忽低的态势,其中1月份以131.73公顷为上半年最高,6月份成交122.64公顷紧随其后。从成交总金额来看,总体上1月份和6月份为两个高峰,中间则为低谷。1月份海南全省土地出让金收入约10.6亿元,随后骤降至2月份的不到4亿元,3月份有微小反弹,但4月份跌至上半年最低值——约3.5亿元。到5、6月份,海南土地交易金额开始攀升, 6月份全省土地出让金总额约为19.28亿元,突然升到上半年最高峰。从成交均价上来看,海南省上半年出让土地均价为56.4459万元每亩,总体上未见异常。但具体到每月均价,6月份是一个重要节点,当月成交均价约为104.8万元每亩,是5月份的3倍多。
2011年上半年东莞市国土资源局一级市场共挂牌上市100宗土地,总面积389.51万㎡,同比增加2%,其中商住用地43宗,占地面积201.65万㎡,同比大幅增加68%;12宗商业金融用地,占地25.38万㎡,同比减少29%;45宗工业用地,占地162.49万㎡。在全国住宅土地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东莞住宅土地市场可谓逆势而上,上半年200多万㎡体量商住用地扎堆供应,大有势如破竹之势。商住用地的放量正好赶上广深限购、限价带来的机会,加上城际轻轨带来的机遇,许多本土和内地开发商更加看好东莞这块价格“洼地 ”。
上半年商住用地成交量为194.63万㎡,远远超出往年同期水平,甚至超出08年全年商住用地成交量,与09年和10年全年成交量相当。商住用地半年的供应量和成交量最高值就此轻松被改写。但由于上半年商住用地多面向二三线镇区,且银根几度收紧,开发商更吝惜手中资金,故成交楼面地价有所回落,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为1747元/㎡。
2011年上半年商住用地供应量占土地总供应量的52%,自08年以来首度超过5成。根据东莞市瑞峰置业市场研究部多年监控数据显示,06年以来东莞年度商住用地供应量基本在200万㎡出头,07年达到最大为271.4万㎡。商住用地供应比率自08年以后大幅回调,08-10年间一直处于40%以下,今年上半年有较明显的回升,再次突破50%。商业用地虽上半年增加推地的总数,但体量比往年大幅减少,而工业仓储用地则同比去年同期少供应17宗,故上半年商住用地比率同比去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对比2010年,2011年上半年东莞商住用地楼面均价趋于平稳,土地出让金总额74.27亿元,同比剧增54%,楼面均价1747元/㎡,同比下降11%。
从月度看,上半年每月楼面地价都在1500以上运行尽管6月商住用地溢价率上半年最低,但鉴于6月成交的商住地多位于松山湖、塘厦、东城、万江等楼市活跃区域,尤其是松山湖和塘厦等有多宗地块成交,土地起拍价都比较高,故6月也是楼面地价最高的月份,为2149元/㎡。2011年上半年东莞新增商品房253.19万㎡,比2010年上半年增加7%,。其中商品住宅新增229.52万㎡,同比增加16%,基本符合瑞峰置业市场研究部在2010年末的预期。
非住宅新增23.67万㎡,同比减少36%,表明上半年非住宅入市减少。依托邻深地缘优势,塘厦房地产市场受热捧,与之唇齿相依的土地市场也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上半年共成交7宗商住用地,合计52.36万㎡,占商住用地成交总量的27%。万科、碧桂园、珠江投资和观澜晋景等房产大鳄纷纷布局塘厦市场,但未来两年内众多产品将集中上市,到时竞争日趋白热化阶段,消化能力有待考验。沙田市场年前推出5宗连体地块,佳兆业地产小幅溢价将其一并收入囊中实行规模开发。道滘蔡白村两宗大体量商住地被香堤雅境建造有限公司溢价236%竞得,折合楼面地价2326元/㎡,轻松改写该地区最高楼面地价。松山湖、万江和凤岗等房地产热门区域仍然是开发商争抢之宝地,商住用地楼面地价分别为2652元/㎡、2510元/㎡和2407元/㎡。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松山湖和与之临近的大朗区域,科技园区的建设促进了其商业配套的完善。
土地出让收入锐减,随之而来的就是地方财政吃紧以及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巨大压力。审计署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6.71万亿元,担保责任的2.34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1.67万亿元。地出让收入锐减的同时,还增加了支出项目,除偿还政府债务,支持保障房建设,支付土地储备贷款利息外,土地出让收益近日还增加两项功用——支持教育发展和水利建设,这两项支出将拿走土地收入的20%。
而这一切,都将使政府不得不加大推地的力度,根据近段时间对全国土地监控发现,各地推地的步伐已然加快。上海市供地的步伐也开始加快,上海市今年第57号土地出让公告显示,虹口区海门路55号地块将在本月推出。该地块起拍总价高达46.7亿元,折合楼盘价约为23003元/平方米。如果其顺利成交,将刷新虹口区总价“地王”纪录。此外,广州、武汉、济南也推出了多宗土地。不过,对于下半年开发商是否“买账”,是否会加速土地储备的速度,并不乐观。
下半年火热肯定谈不上,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气氛还是很淡,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不可能太乐观。从需求来看,现在相当一部分开发商资金链比较紧张,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大规模拿地。多数企业在调控之后,不得不面临资金的压力。目前房地产市场“空前沉闷和压抑”是最形象。面对当前土地出让市场的低迷态势,下半年土地市场都不太看好。土地出让金和房产税不可兼得,对于过去数年里房价几乎总会在一轮调控后报复性上涨,是因为制度改革不够。事实上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起关键作用的是土地供给制度性改革需要跟上。近10年来地价不断领跑房价且速度越来越快,房价的上升指数一直低于地价的上升指数,且两条数据线的走势差距越来越大,使得土地已经成为能否平抑房地产市场的权重力量。
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总价款达2.9万亿元,较前一年增加69.4%。北京为1628亿元,上海为1513亿元,大连为1157亿元。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约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71%,比上一年增加22.2个百分点。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而在1999年土地出让金比重仅占本级财政收入的9%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出让制度不改变,调控仍难免反复。单纯地希望房价下降而地价上升是不现实的。政府一方面应抓紧进行财税和土地供应制度改革,使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比例降低和房价逐步脱钩;同时要促进已出让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尽快形成有效供给平抑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土地出让金和房产税不可兼得是以土地出让金的改革为前提的。如果对所有存量住宅征税,税率为1.5%,全国一年的住宅类房产税将为7600亿元,加上商业物业将达1万亿元。持续下去将有望取代土地出让金。但是土地出让和房产税并举的征收方式却是不合理的。原因在于现有的土地出让制度已经一次性收取了70年的土地出让金,而且是在拍卖背景下使地价大幅溢价后的出让金,不应再对业主采取评估现值逐年收房产税的方式。除非政府方也采用分期征收土地出让金。这样通过长期的征收房产税可以把地方政府从土地财政里解放出来,也是一种改革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