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乳业新国标遭致一片争议之声时,亦不乏专家学者发出理性之声。经济学者、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就认为:降低硬性的质量标准,既有助于降低厂商掺假的积极性,也不妨碍有能力的厂商去提高产品质量,而只要消费者能够识别质量差异,并乐于为提高的质量付账即可。
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秘书长、西安市乳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将本次的乳业新国标之争归结为对标准的误读,“许多人混淆了原料标准和产品标准两个概念”,并表示,“新国标是由 70 多个专家经过充分调研、慎重考虑、严密论证而最终制定出的,是规范乳制品行业发展、保护消费者食品安全和维护数百万奶农利益均衡协调的产物。”
对于备受争议的蛋白质含量,农业部高工教授孟瑾说,《生乳》标准中蛋白质含量指标是生乳收购的最低要求,乳业根据优质优价的原则收购牛乳,其产品必须达到相应乳制品产品国家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规定后方可出厂上市销售,例如《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标准中规定每百克乳品中蛋白质含量都不得低于 2.9 克。
曾任中德畜牧兽医合作办公室中方首席专家、有着十多年养殖经验的张学表示, “蛋白质指标非常不容易提高,它和奶牛的品种密切相关,全国各地的养殖环境的不同,使牛奶的蛋白、脂肪含量等指标也不相同。美国对蛋白指标就没有标准,安全指标应该严格控制,营养指标应该有一个幅度。”
事实上,在当前的乳业市场中,蒙牛、伊利、三元等大型乳企都有其企业标准,尤其是大型乳企往往会采取国际标准、欧盟标准,乳业新国标仅仅是大型乳企的“最低标准”。在奶源收购上,蒙牛、伊利、三元等一线乳企也会设定等级,按企业需求收购奶源。
某知名乳企负责人在采访中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企业产品的定价体系很大程度是按质论价,原奶的等级高,就会用于生产高等级的乳制品,价格也相对高。当然,任何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要在市场上销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乳制品标准。张学也表示,“优质原奶主要是看脂肪指标、蛋白指标、体细胞和细菌数、重金属、农药及其他有害物质。优质的原奶一般营养指标非常高,卫生指标非常合格,高端奶和普通牛奶的区别也主要在于这两点上。”
“乳制品行业经过两年的整改,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产乳品质量是可靠的。”在 7 月 3 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说。
乳业新国标是政府管治理念的进步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