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04459亿元,同比增长9.6%;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5.4%。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上半年,中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
经济增长超出预期让人兴奋,但更多的百姓关心的却不只是这个数字,而是希望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众所周知,GDP并不是评价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它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过程的成本及财富分配,更不能提供大众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和反映民生状况……[详细]
经济稳定增长对冲硬着陆焦虑
中国GDP增速略超预期 对冲经济“硬着陆”焦虑
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5%,这一数据的公布部分“对冲”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焦虑。虽然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中国经济略有减速,但仍在高位运行。此前,“金融大鳄”索罗斯、“末日博士”鲁比尼及部分外资投行纷纷“唱空”中国,认为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硬着陆”风险。专家称,中国不必为“硬着陆”或“滞胀”过分担心…[详情]
经济增速小幅放缓无碍 三驾马车拉动全年或增长9.5%
虽然经济增速放缓趋势将延续,但经济增速回落主要是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而投资和进口等数据表现仍然强劲,表明国内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充足。因此预计年内经济增速可能只是略有放缓,幅度不会太大。我们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出现“硬着陆”的风险较小,经济只是小幅降温。三季度和四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9.3%和9.5%,全年经济增长将保持在9.5%左右…[详情]
GDP数据超预期背后存隐忧
CPI涨幅“节节高” 物价敏感群体向白领蔓延
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上涨6.4%,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5.4%。CPI的不断提高让一部分原来自认为生活“还过得去”的群体逐渐感到有点吃紧,6月猪肉价格高企,让这批人更陷进了“猪肉价格圈”里。物价的持续上涨,使市民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尤其对于收入不高的人群而言,物价敏感人群呈现扩大化趋势,由低收入者向中低层白领蔓延…[详情]
靠“拆毁性建设”来追求GDP的增长应叫停
尽管GDP维持稳定增长打消了经济硬着陆的忧虑,但针对国内目前以“大拆大建”拉动GDP增长的现象,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创造了一个新词:“拆毁性建设”。他说,这种马路反复修,房屋不断拆迁等创造的增加值,都要计入GDP,但实际财富和国民福利并没有增加。官员看到的多是“建设”,百姓看到的却是破坏和拆毁。GDP增加的是官员政绩,被拆毁的往往是百姓生活…[详情]
百姓幸福比GDP增长更重要
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GDP不等于生活质量
一个衡量人类幸福的新指标应包含这些维度:经济和工作保障、健康、教育、个人环境和工作环境、安全感和尊重、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宜人的自然环境,以及人身安全。我们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对生活质量感到满意吗?GDP看起来在快速增长,但大多数人觉得生活变成了一场无意义的竞争。正当政府困扰于如何能更好地治理社会时,我们需要从GDP以外的社会幸福指标开始…[详情]
不要再犯“GDP崇拜”老毛病 应重视公众幸福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震撼世界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GDP崇拜”也广受诟病。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大城市原本是中国经济最发达、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但近年来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却在下降。眼下,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要战略的产业转移,正如火如荼。人们有理由再次提醒,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再犯“GDP崇拜”的老毛病…[详情]
唯GDP至上的观念已经在中国各个领域形成一种潜在意识,这种意识所左右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经济腾飞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但也在繁华的背后留下了“积患成疾”的伤痛。在GDP至上的发展格局下,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基础和资源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增速很高,人民的生活却没有想象中的幸福。由GDP发展引导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崛起,这也许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但是只依靠GDP高增长换来人民幸福根本是不可能的。
GDP是什么?桥建了,是GDP;桥拆了,是GDP;桥重修,还是GDP。在搞统计的人看来,GDP或许只是一堆数字。但到了某些领导干部那里,它就摇身一变成了“政绩”。“GDP再好看,与我何干?”老百姓的这一疑问不无道理。倘若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的民生福利,人们感觉不到真实的幸福和快乐,再好看的GDP,也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针对中国目前以“大拆大建”拉动GDP增长的现象,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创造了一个新词:“拆毁性建设”。这种马路反复修,房屋不断拆迁等创造的增加值,都要计入建筑业,计入GDP,但实际财富和国民福利并没有增加。十年前有个词叫“建设性破坏”,意思是看起来是破坏,其实是为了建设,和这个“拆毁性建设”属于“双胞胎”构造。不过,官员看到的多是“建设”,百姓看到的往往是破坏和拆毁。GDP增加的是官员政绩,被拆毁的往往是百姓生活。看来这样的错位,已非一日,何时终结?
以时限倒逼进度,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民意倒逼改革,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是国家之幸、民生之福。在一月份的省委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强调,建设幸福广东,要防止先造成“不幸福”,再去追求“幸福”。
我们不能抹灭GDP的功劳,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GDP也还是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但是“GDP神话”的时代已经终结,关注民生,想办法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才是未来工作的重心。我们应该转而发展文化、环保和公益事业,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升GDP增长质量。中国一味追求GDP指标就和前苏联追求军备生产一样危险,我们当前更需要的是对社会和民众的诉求、尤其是普通民众基本需求的回应,而不是空洞的政府指标和虚幻的民族荣耀。是时候把高高在上的GDP请下神坛了!
GDP高增长不等于百姓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