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应促进改善民生〔之三〕智能交通为改善民生服务


智能交通应促进改善民生〔之三〕

四,           智能交通为改善民生服务
 
要充分利用智能交通,通过红外、雷达等设备,并结合机动车上的定位和通讯设备,实时采集到有用的道路信息,为交通控制员及公众提供预测、预报、预警的信息。为缓解城市交通中停车难的问题,各大城市超前谋划健全机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累了一些很好很实用的经验。采取一些常规办法,如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让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停车场;通过增加私家车使用成本的方法来调节私家车保有量;配建停车场不达标房子不能卖;差异化收取停车费和采取公交优先等,以缓解城区停车难的问题。此外,重点是观念有了转变,将释放现有潜力视为关键,优化现有停车资源,充分调用潜力资源,尽快制定城市停车规划,并实施停车场建设规划,因地制宜的建设基本停车位,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同时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增加简易式、机械式或者双层的停车库。
 
除了采取上述一些常规办法外,各地将重点放在了智能交通建设上。如,合肥市将建智能交通控制中心以促畅通保民生。2011年,合肥市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其中包括突出公交优先,完善BRT系统,建立支线公交、社区公交、干线公交等多层次的运营模式。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同时,合肥将建设智能交通控制中心,逐步建成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让出行不再是“噩梦”。
 
上海建成的“公安道路交通图像综合应用系统”,可调看11000多个道路监控图像;可分析处理外环线(含)以内主要路口、城市快速路和越江桥隧的道路监控图像,生成拥堵、事故、停车等交通异常报警及交通参数;“上海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二期)”可对高架路76个上匝道进行实时控制,在其中59个上匝道及周边地面道路通过预告板发布高架道路交通信息,实行有效诱导,准确率达90%以上。
 
 “十二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加大交通信息采集密度,以增加道路交通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同时配合交警的现场疏导管理,创造高效通行。上海的交通灯能自己计算时间。目前,浦东已完成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和道路标识系统三大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不仅驾驶员可根据诱导牌实时了解道路情况和绕行方案,行人也能通过道路标识牌方便地找到目的地,甚至连红绿灯也能根据车流量自己调节信号时间。
 
这套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简称SCATS系统,在地面安装了采集感应装置,实时感应路口车流量变化,反馈至后台计算机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信号灯时间。近年来,警方实施对SCATS系统的扩容和升级改造,加快将路口信号灯单点控制机纳入SCATS系统,使信号灯自己适应控制区域不断扩大,既提高了信号配时调整的科学性、及时性,又节约了警力。据统计,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地面道路感应线圈已覆盖1836个路口,其中,内环内路口SCATS控制覆盖率达到97.7%,内中环间达到91.3%,地面道路交通信息采集覆盖率达到87%。中外环之间19条射线道路路口SCATS控制覆盖率达到86.8%
 
在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大屏幕每天早晚高峰的场景令人眼花缭乱:横向,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道路标识系统等多个系统构成完整的交通管理体系;纵向,上海交通分为中心城地面道、城市快速路和郊区干线公路三张路网彼此链接。要让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交通网络,动得更安全顺畅,需要对大量的交通基础信息进行快速搜集、分析和传输。通过中心城区地面道路的感应线圈、光缆和道路监控设备,各种交通数据云集成一个“数据仓库”,大大提升了这些数据的处理和运用效率。
 
广东佛山交通首次提出了治未堵理念,通过智能、信息化,改善路面的管控,优化常规公交,推进轨道交通,并计划建设110块电子站牌,除了公交路线信息,电子站牌还显示下一班公交车的到站时间和目前运行位置。随着技术成熟,市民可以通过手触屏幕,获取公交搭乘信息。坐公交,轻触电子屏幕即可获取公交搭乘信息;开小车,通过路边的电子显示屏便可了解最新的路况……并通过设置路边电子显示屏、智能信号灯等智能交通系统惠民生。此外,该平台将帮助货主有效寻找可靠的运输渠道。运输单位或个人要进入平台,都必须经过审核。同时,该平台提供在线跟踪查询服务,货主的货物运到哪里、目前在哪个区域,一目了然。
 
饱受交通拥堵及停车难等“城市富贵病”之苦的顺德,决心发展智能交通解决“停车难”“堵塞”等问题。作为“惠民生”构建幸福城市重要路径之一,在顺德,“发展智能交通”被摆上了民生领域职能服务首位。顺德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向社会征集智能交通项目建议书,最佳建议可获10万元人民币奖励。顺德希望充分利用智能交通,通过红外、雷达等设备,并结合机动车上的定位和通讯设备,实时采集到有用的道路信息,为交通控制员及公众提供预测、预报、预警的信息。
 
中国移动在移动支付业务上推出了“智能交通计划”。中国移动在智能交通领域业计划充分利用手机刷卡为老百姓带来便利性。其中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与现有刷卡方式完全兼容,可空中充值;第二是强大随身性、用户基数大、服务网点多的优势;第三是利用移动通信能力支持紧急情况下的应急疏导;第四是支持实时交通引导。
 
杭州移动在杭州市政府的引导下,正积极致力于杭州的“无线城市”建设工作。一方面,为市民提供2G/3G/WLAN网络服务的“无线覆盖” ,覆盖杭州部分主干道路、大型商场、写字楼、咖啡馆、高校等地点,在这些区域,持移动终端设备的用户均可通过“CMCC”实现上网。据了解,现阶段杭州移动在全城覆盖的WLAN站点已达3000多个,并在不断扩展中。另一方面,创新推出“手机支付”、“智能出行”等改善民生的“无线应用”。目前,杭州移动正在着手打造另一项重量级无线应用服务——“智能出行”。该项业务将围绕市民出行的各种方式,提供基于手机客户端的公共自行车查询、公交查询、实时路况、电子地图、路况视频、出租车扬招、汽车电子票、违章信息等一系列的交通服务。该服务推出后用户便可享受到“智能出行”服务带来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