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俄互办“国家年”以来,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长足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双方直接通汇比重较小,授信额度没有突破,参加本币试点的银行不多等。俄罗斯工业通讯银行副行长安德烈表示,目前中方银行给俄罗斯商业银行的授信额度、提供贷款的数目太少了,包括一些信用良好的大商业银行。另外,在本地结算方面,尽管中俄已经扩大了试点范围,避开美元实施卢布和人民币单独结算,但是步伐还是不快。安德烈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中方银行对俄罗斯商业银行和俄罗斯金融市场的不了解。另外,中方银行的反应比较慢。俄罗斯银行递交了一份协议,往往一年到一年半还签不下来。中国银行副行长张燕玲也承认,中俄银行业合作过程中,授信等一些问题逐渐出现。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有其授信评级模型和标准,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也不例外。中行和农行已经分别对10多家俄罗斯代理行核定了授信额度,并仍在积极地审核一些代理行提出的授信需求。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有些已核定一年授信额度的代理行提出了2~5年甚至更长期限的授信需求,而这与中国当前执行的授信政策相抵触。
民营企业黑龙江龙都石油销售公司就遇到了金融服务的难题。俄罗斯秋明油田一直在向该公司招手,希望他们能够参与到秋明油田的开发中来。但是他们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便是贷款问题。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投资合作项目一般是投资周期长,回收慢,有一定的投资风险。黑龙江省在石油与矿产资源领域对俄投资的企业实力相对较差,项目资金缺口很大,对一些投资前景比较好的项目,投入能力不足。目前只能是先取得勘探开发权,再联合发达地区有实力的大企业共同投资,黑龙江省企业以勘探开发权和少量现金入股,股份较小。同时黑龙江省银行授信额度较低,手续繁琐,企业贷款难度较大。黑龙江省虎林市鑫城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直在争取利用黑龙江省境外贷款。龙兴国际集团公司申请开发银行贷款,解决其项目资金不足问题,由于境内资产担保能力不够,申请开发银行贷款一年多没有成功,影响到项目按期建设。还有的企业对资金投入预算不准确,往往盲目乐观,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实际投入远高于预算,导致很多项目不能如期进行。另外,开展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开发的企业在俄罗斯都有一部分投资和固定资产,国内金融机构对这部分境外资产无法认证,因此不能作为贷款抵押,企业融资遇到困难。近年来,黑龙江省政府从有限的财政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境外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项目建设,商务厅、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从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争取到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解决了一部分企业的资金问题。但是,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黑龙江省对俄石油天然气合作项目的正常运行,并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比如跟踪多年的矿权流失,错过了建设的最好时期;在“南联”合作中丧失主体资格;影响国家形象等。
另外,目前国内银行还没有建立起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金融体系,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单一,仅限于提供贷款,在财务顾问、战略咨询、资本市场融资等方面不能为企业提供高端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