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足》宜乎三思
有位常回内地的香港朋友,认为同内地人打交道常遇到扯皮、磨蹭、拖拉、公文旅行……都浪费时间。这些年,他又发现一种新的东西极费时间,这便是发牢骚。有些人发起牢骚来口若悬河,听的人添油加醋,一谈就是一个晚上。这位香港友人觉得这太浪费时间了。
在我看来,现在人们敢于公然发点牢骚,把话说透,虽然不能说成是“民主”风气发扬之证,却到底可见人们的境遇已宽松了许多。不信?你想想当年噤若寒蝉的日子吧。我永远也无法忘怀,大学时候一位同学在演讲时提到的一个例子:反右时,在一个评选右派分子的会议上,一个什么牢骚也没发,什么话也没说的教师,仅仅是因为人有三急实在憋不住了上了回厕所,解急回来已被“荣选”为右派分子,荒唐的岁月居然就有荒唐的理由,此君“荣膺”右派的理由竟然是:开会时间上厕所,对反右运动态度不端正,就此度过几十年暗无天日的右派生涯。这跟“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发牢骚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当然,这跟受了委屈发牢骚排解以求得心理平衡,求得健康心态的发牢骚远不可相提并论。
曾经读过旧时秦中民歌《十不足》,觉得满有意思的,该歌唱的是:“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穿绫罗下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兰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更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这种人物,大约也是爱发牢骚之徒了。不过却有“牢骚太盛防肠断”之嫌。如果发牢骚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还是宜乎三思的。
《十不足》宜乎三思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