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规模的标准——公平和效率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规模的标准——公平和效率
(梁树广,转载请告知)
 
近期财政收入和支出相关新闻和数据
最近这段时间出现了很多与税收和财政支出相关的新闻,对此多加关注一下。首先是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法律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人民币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修改后的个税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其次,财政部7月19日公布今年1-6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29.6%。其中,个人所得税完成3554.78亿元,同比增长35.4%,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7.1%;国内增值税完成12431.30亿元,同比增长19.7%,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4.8%。国内消费税完成3760.75亿元,同比增长20.2%,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7.5%;国内消费税完成3760.75亿元,同比增长20.2%,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7.5%;企业所得税完成11175.36亿元,同比增长38.3%,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2.3%;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完成7168.63亿元,同比增长37.1%。进口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7%;土地增值税完成1203.08亿元,同比增长91.1%,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4%。接着是“三公经费”数据的公布。其中“三公经费”主要是指指用财政拨款 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94.28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19.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59.19亿元,公务接待费15.19亿元。各个中央部门公布了“三公经费”数据,数据的扑朔迷离,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最后,地方债务问题,专家估计,到2011年末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将至12.5万亿元左右。而这些地方债务,从期限上来看,2011年到2013年期间,大量地方债将进入还款期,城投债风险会在未来两三年集中爆发,而今后两年内地方债务的积累仍然会维持在很高的水平。
财政收入和支出规模问题
从这些数据和新闻中,实际上都是与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相关的新闻。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关系到国家税收的增加和减少,而税收收入也是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如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税收收入73202亿元,税收收入占了财政收入的88%。而这些税收收入中,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进口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个税的改革实际上是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因此,引起了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至于后面的“三公经费”支出,实际上是政府支出问题。
不管是财政收入和支出规模如何,应该根据公平和效率的标准去判断。首先税收本身已经是一个二次分配问题,而我们关注的是税收是否分配公平,是不是调整了收入分配。所谓的税收的公平是指税收在人们中间的分配方式,即是税收收入正好等于政府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花费,人们担心分配不公。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是,从我国的现实的税收中,总是感觉,该缴税的没有缴多少税,而不该缴税的缴了很多税。同时,税收的再次分配也没有使大家得到公平的对待,有些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享受到了税收的好处,而有些人根本接触不到。所以,有些纳税者感到了不公平,这也是大家关注个税改革的原因。
财政支出是把税收进行分配各个政府部门或者转移给企业和消费者,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福利和经济发展效率。政府支出的效率水平是指使社会福利水平最大化。对于财政支出也主要是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分析,其中应该主要是从效率的角度分析,而大家对于“三公经费”的关注,主要是担心政府这些财政支出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一个中科院每天的“三公经费”都20多万元,这些经费是否有效率的利用,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实际上如果这些财政支出是有效率的,无可厚非。而最怕的就是财政支出是被某些人或者单位以各种名义贪污或者提高个人福利,而没有用于社会福利,这既没有体现了税收的公平性和财政支出的效率性。
财政支出的领域也要体现出公平性,既然财政支出的钱是来之于民,那么就应该用之于民,可是看看我国财政支出的领域,主要是转移支付、住房保障、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而这些实际上是市民再次获得税收收入分配所应该得到回报的领域。在我们当前的环境下,纳税者是不能问责政府,要是在美国,估计,就会出现纳税者指责政府的支出是否对得起纳税人的钱。
地方债务问题
一方面是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迅速,而另一方面地方债务迅速增加,竟然达到了十几万亿元。这主要是我国在实行了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减少,有些地方只能靠借债度日,反正地方政府的官员基本上是在任期内借钱,其任期一到,走人,有下一任接着还债,同时银行也乐意把钱带给政府。政府的债务问题应该是和财政预算赤字相联系的,这几年我国地方政府多有财政赤字,为了还钱,发行地方债券和向银行贷款,造成了地方债务的迅速增加。同时相对应的可以看到2011年上半年的土地增值税增加了91.1%。估计这也是各个地方政府大搞房地产的一个主要原因,剔除价格因素,这个增长速度,对于增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还债是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说是地方政府的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虽然中央政府在大力控制房价,而地方政府为了地方财政收入,真是有可能不卖力的执行政策,反而有可能暗中鼓励当地发展地方政府发展房地产,这也是房价不会降,只能稳重有升的原因。地方借债并不是不好,有些如果是为了当地经济发展,实际上能够刺激经济发展,不过也会挤出私人投资。
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规模的判断标准
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规模,最终的判断标准是公平和效率,如果做到了效率和公平,其也就引起的争议就少了。人们担心政府很多是与怀疑政府服务、管制和纳税相关,当人们对能够以低于或者免费获得政府服务时,并不反对政府服务,但是,当人们纳税,而别人得到了相应的利益,他们就会反对政府服务和政府的税收政策,因为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会缩小他们个人选择并消弱他们的权力。如果政府收入和支出规模出现了很多不公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政府规模还是不要过大,即“最小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让人们在市场中进行个人选择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