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评析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评析

 

王耀中

(长沙理工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410004

 

股票市场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这里充斥着多方的博弈。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也已经演化成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正是在此背景下,刘建江、徐长生两位学者完成了著作《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在货币非中性为基本假设之下,运用经验分析、数理分析、比较分析和行为科学分析等方法,对股市财富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创新之处如下:

1、构建了研究股市财富效应的系统性框架,为研究资产价格的财富效应提供了范式。作者从财富及财富观的历史演进与股市功能演进分析入手,详细探讨股市财富效应的涵义、作用机制、传导渠道,以货币需求函数与消费函数为基础对股市财富效应的理论依据进行层层剖析,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打下基础。该书从股市财富效应对家庭资产选择与消费行为的影响、股市财富效应对企业家决策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两个微观层面的详细分析,顺利过渡到研究股市财富效应冲击与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关系这一宏观层面,并合乎逻辑地提出了股市财富效应的监控与管理思路,从而搭建了分析股市财富效应的整体框架。这一框架,也能为分析房价波动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人民币升值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提供思路。

2、回答了股市财富效应存在争议的原因。长期以来,关于股市财富效应的存在性及影响程度有较大争议。持肯定的观点认为即便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小,其影响也是显著的。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由于股价波动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股票财富的不确定性,加之消费相对于股价波动存在时滞,从而难以准确衡量股市对消费的影响,故他们对财富效应持怀疑态度。针对这些争议,作者认为,争议的原因除了与股市财富效应固有的不确定性、非对称性、系统性与复杂性等特征有关之外,也与股市本身的不确定性、股市规模和效率以及股票财富集中度等因素有关,还与学者们所依赖的评价体系有关。为此,作者构建了股市财富效应的因素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指出了股市财富效应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另一方面指出对股市财富效应的影响程度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衡量,单一评价体系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难免形成争议。

3、扩展了股市财富效应与企业投资之间的紧密联系。股市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学者通常借助托宾q理论,基本上忽视了股市财富效应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作者通过对人的心理、情感紧密联系起来的位置消费理论,建立起股市财富效应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联系,认为投资者投资于股市,不仅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消费,也为了提升自身财富以带来社会地位的提升。正因为如此,企业的投资行为与股市之间的联系,不仅体现在托宾q效应和股价的信号效应等方面,还会受到企业家(经理人)追求位置消费的影响。这对于我们认识经理股票期权制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4、探讨了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及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该书通过剖析股价波动对居民资产选择与消费行为、企业投资的影响,认为股份波动容易产生财富幻觉,会导致消费与投资的过度波动,进而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受财富幻觉影响,股市过渡繁荣或萧条,对经济体系中潜在的GDP会产生右移或左移的幻觉,使决策者产生误判,这是导致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股市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5、解释了政府股市调控的必要性及调控的目标区。中国股市的“政策市”长期受到批评,在股市市场化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如何界定股市中的调控?既然不确定性是股市的天然属性,股市危机影响短期经济波动乃至长期增长,且股价与消费、企业投资具有紧密的联系,股市的大幅度波动会导致股市危机乃至经济危机,股市的调控必不可少。与众多讨论股市调控的文献不同,该书强调的是从消费视角来讨论股市调控,并分析了政府调控的目标区理论,探讨了政府“买权”(政策顶)与“卖权”(政策底)的理论依据。这对于当前通过股市市场调控影响居民消费提供了新思路。

综合来说,该书在资产价格财富效应的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基础性及探索性工作。该书以徐长生教授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刘建江教授两个省级基金项目为基础,并结合了两位学者近10年公开发表的系列学术成果,是两位作者长期研究的心得总结。该书特别强调资产价格与消费波动之间多层次的联动性,指出股市财富效应仅是其中之一,其中的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汇率波动的财富效应,都是后续研究的重要领域。希望两位作者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成果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