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机场的童梦


龙华机场的童梦

喻建国

今天是513日,再过四天就是我回上海六十五周年纪念日。恰巧我今天有机会来到龙华机场,六十五年前的情景一下子纷纷呈现在眼前,久久不能抹去。194655日,当时的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我随妈妈于同年的517日从重庆飞回上海,上海是我的出生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父母同往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我又随父母辗转往重庆。在重庆生活了四年多,我在遗爱祠小学恰好读到小学毕业。

回上海的飞机是双引擎的飞机,飞机是从重庆珊瑚坝机场起飞的。飞机大概可以坐四十多人,飞机的座位是面对面的两排,从重庆起飞后途中降落过两次,一次在武汉,另一次在南京。用了六个小时才从重庆飞到上海龙华机场。下飞机后,耳朵已经听不清人们讲话的声音,因为长时间的飞机轰鸣声已经使听觉麻木了,记得当时母亲要招呼我和弟弟,她用足力气在我们的耳朵旁讲话,我们才略微听到一些。

我们从龙华机场乘出租车径直驶往小舅舅的家,小舅舅的家在毕勋路53号(现称汾阳路),宅处毕勋路复兴中路口。毕勋路Route Pichon),原上海法租界上的一条街道,大体呈南北走向,北起霞飞路,南至岳阳路,全长815米。当时霞飞路上还有有轨电车行驶,我们从出租车的车窗看出去,刚入夜的霓虹灯在街道两旁的商店门号上闪烁,有轨电车叮叮咚咚地在行驶,我和弟弟只觉得好生稀奇,真的就是乡下人进了城。

在小舅舅家迎接我们的除了小舅舅和小舅妈,还有小舅舅的儿子和女儿,当时小舅舅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只有一个女儿比我小。我们在香港和重庆全无亲戚,今夜突然冒出这么多的亲戚,真是浓情四溢,稠稠密密,甜美无比,也就因为这些,刚回上海的情景在我童年的回忆中始终占有鲜活的一页。

上海龙华机场,创建于1922年,当时称龙华飞行港,有飞机8架。1927年改为陆军机场。19296月,由航空署接管改为民用机场,并设立龙华水陆航空站管理机场。同年投入民航运输。机场位于市中心区西南部,东邻黄浦江,机场的北面有著名的龙华古寺,机场也因此得名。1966年开始,上海至国内各地的航班均从龙华机场迁往虹桥机场。1978年,龙华机场改名为中国民航管理局龙华试飞站。1982年改为龙华航空站。1983年以后,分别由航空站、上海飞机制造厂、上海飞机研究所、民航一零二厂、民航中专和技校、上海市跳伞俱乐部等单位使用。2008年以前龙华机场用来起降飞艇和直升机,机场原址内还设有汽车驾校。2008年龙耀路隧道开工建设后,机场内的跑道被拦腰截断,后将机场内的跑道改建成一条新的道路,2010415日龙耀路隧道通车后,这条新的道路被命名为云锦路。世事沧桑,星换斗移,物是人非,尘埃落定,一切依稀仿佛,似是若形,晃晃忽忽,若即若离。我在龙华机场的航楼前伫立良久,虽然这幢楼早已移作他用,但它当年接我时的影像仍活蹦蹦地跳跃在我的眼前。

爸爸和妈妈,小舅舅、姨娘,大舅舅和大舅妈都早成故人,一代代,俱往矣,成也往,败也往,无不往,败虽不能留,胜也绝难留。要说留,还是几段美丽的人格尚能在人间写上几横几竖几点几撇。我搭上44路公交车,又和龙华机场告别,拜拜,不知是否还有他日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