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交通建设和运行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京沪高铁自6月30日运行以来就一直事故,故障不断,但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不幸的是7月23日晚发生了一起动车追尾事件,至今已确认35人死亡,210人伤,和京沪高铁一样,此次追尾的两列车也都是快速列车,从最近发生的几次惨痛事件,我认为铁路部门应该对铁路快速交通建设和运行做出深刻反思,吸取教训,及时整改。以笔者之见:

   本身中国的高铁建设就是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而建的,据报道目前铁道部的资产负债率达50%左右,而且这还是官方的数字,巨大的负债,高的经营成本,低的上座率,高的市场竞争(和民航系统,对此我认为民航系统也要引以为戒,因为从镜像的角度来看,民航系统也处于类似的困境,在我看来压力比铁路还要大些)对铁路营运带来较大的压力,当然从负债的承担者来看,铁路官员也未必有很大的压力,你看看当下各级政府融资平台负债那么大,没见得哪个官员因此而患病,铁路投资也是如此,对于官员来说压力或许是政绩以及背后的利益。本来国外高铁运行的时速多在300公里/小时,可我们非要设计达到350公里/小时,况且许多高铁技术不是自己的技术,而是引进的技术,这不是明显为了显示政绩吗?然而就是如此最近铁道部官员还信口雌黄,美其名曰中国的高铁优于日本。现在体制内最大的危险就是从来不正视问题,遇到问题就是狡辩,推卸责任,从不认为自身有责任,对高铁的运行时速我的建议不妨先以安全为主,以250-300公里/小时为宜,另外随着京沪高铁的建设,运行,其他区域间线路势必也会高铁化,对此要量力而行,铁道部不是一个企业,不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要综合兼顾安全,实惠,舒适,以及不同方式的运输协调为己任

   特别的对运行没有多日的京沪高铁,我认为目前就按照时速300公里/小时或330公里/小时的运行是不合适的,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个做事比较稳妥的民族,我们的政府行事也一直如此,比如我们的改革开放也都是在积极稳妥的前提下才推进的,先试点,后推广,摸着石头过河等积极稳妥的做法早已为人民耳熟能详,可是当下的京沪高铁在刚运行时就以如此的速度行驶显然有些鲁莽,因为技术未必成熟,因为人员配套未必符合要求,操作未必娴熟,同时指挥,信号等整个系统的协调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磨合,虽然之前也有媒体报道运行之前,也空载试运行许久,但是载有旅客的运行毕竟更需谨慎,因为生命无价。

   对于事故发生后,铁道部果断的给与上海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负责电务的副局长三人同时免职,虽然符合领导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