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恩格斯有一句评述灾难史的名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四川省工商局党组成员、副巡视员陈代昌策划、主创并监制的四川工商系统三年灾后恢复重建纪实专题片《红盾在感恩中超越》以饱含深情、气势磅礴的解说词和催人奋进的镜头语言、画面形象和抑扬顿挫、悲喜交集的情感节奏,翻开了广大工商干部以感恩之心、坚韧之劲绘就的壮美画卷,让观众欣慰地看到坚强播种的希望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废墟上结出了累累硕果,每一朵鲜花都得到了自己艳丽的开放,历史再一次将伟人的名言印证。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随国家工商总局、四川省工商局领导到抗震救灾第一线,耳闻目睹广大工商干部强忍泪水的坚强,将无数感动烙印脑海。周伯华、李柏云等领导坚信他们一定能以贡献作哀歌,以行动铸丰碑,展现泱泱不屈红盾魂,书写高效应对危机的大气象。红盾群英们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战斗力,在废墟上开始伟大的创造,并收获熠熠发光的业绩。《红盾在感恩中超越》这部专题片,形象地再现了昂首前行的群英壮歌、勇于担当的红盾传奇。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观看专题片给予高度评价——非常感动,令人震憾。
专题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时而铿锵、时而舒缓、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节奏美所产生的强烈的情绪起伏。这是创作者的思想波澜掀起的。在一次有关国家工商总局半年工作会宣传工作的碰头会上,陈代昌说每见一个奋斗者就有一次强烈的感动、强烈的震憾。这种情绪带进创作中便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节奏,于是有了“红盾感恩,是一腔热血的付出”、“红盾感恩,是一种力量的汇聚”、“红盾感恩,是一身责任的担当”、“红盾感恩,是一世榜样的修炼”这一喷涌而出的带有强烈思辩、强烈抒情的诗意表达,快速调动起观看者的情感波澜。当然这种强烈的情感节奏也是由题材本身的催人泪下、催人奋进而形成的,专题片用不少采访同期声以形象的再现。当青川工商局车管所所长白培侠声情并茂地说:“我们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灾后重建是天大的事,当时确实走不开,妻子提出和我离婚,我一时无法帮助她安慰她,只好同意了。我对不起我的前妻和家人,但我对得起我的工作,对得起工商人。”这里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倾诉和强忍的眼泪。耳闻目睹此情此景,惋惜之嗟、欣慰之意、感动之情油然而生。灾后恢复重建中被查出患有食道癌,1.76米的个子瘦得只剩下30多公斤的绵竹县工商局经检大队副队长杨越林,带病坚守在第一线,他深情地说“我患食道癌不算啥,如果因工商监管工作不到位使灾后重建受损,我无脸面对遇难的同胞和活着的亲人。”这朴实的话语难道不让我们心潮起伏?片中,这位瘦弱而又顽强的汉子慢步欣然离去并回眸淡然而又坚强地一笑,这一镜头细节被定格,又赋予专题片以强烈的情感暗示和情绪渲染。专题片中忧伤与欣慰、悲伤与高兴等情绪起伏随着画面的变换而自然交织。当地震中失去爱女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范银富在工作中遇上年轻的女业主时总要深情地说:“你,真像我的女儿。”这一镜头细节传达出范银富对女儿的无限思念,揭示出他化悲痛为力量的动因。观众看到这不禁潸然泪下。但如果专题片中只有这些,就只会唤起我们的痛苦回忆。于是镜头很快转换到灾后重建的成果展示,并推出喜迁新家的快乐夫妻、喜得双胞贵子的高兴夫妇的特写,使观看者情绪由悲伤嗟叹迅速转为欣慰感叹,心潮澎湃之后情绪会快速渲泄,获得审美愉悦。
这部专题片给我的第二印象是解说词的语言美。好用排比句是陈代昌副巡视员的典型风格,在专题片的谋篇布局中,章节标题通读起来是对称的排比句,呼应了题材本身所包含的强烈情感元素,起到反复吟唱和酣畅淋漓的效果,是镜头形象的有力阐释,使叙事语言汩汩滔滔,在相得益彰的呼应中给观看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片中几个“震后当天”的叙述迅速立起了工商干部在大灾面前大协作、大无畏、大无私、大奉献、快速反应、勇于担当的红盾精神,对镜头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说,好的解说词是专题片的灵魂,能有效地升华主题。片中饱含激情、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与深沉而又昂扬的情感节奏相得益彰地构成了催人奋进的壮丽画面,在一唱三叹中形成极强的鼓动性。
记得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形象顾问班子有一条宣传沟通原则:“视觉胜于言语,眼睛统治耳朵,目力打败声音。”这是非常高明的眼见为实的沟通艺术。好的镜头形象构成了无声胜有声的镜头语言。片中在地震中被埋废墟107个小时、获救后右手高位截肢的映秀工商所干部陈晏用左手为个体私营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半个月就办了300多份营业执照),是那么平静、自然,好像这一切是她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声地诉说着工商干部的顽强、坚韧与不等、不靠的奉献精神。那成百上千的老百姓自发前往九寨沟县城吊唁累死在重建工地的县工商局局长何建国的震憾画面,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爱人民的干部人民爱、为人民的领导人民拥戴的朴素道理。这类感人的画面胜过无数苍白的声音,赋予红盾精神以“风骨”和“神韵”。
中国美学高度强调美与善、情与理的统一,强调文艺的教化作用。这种文化积淀使一些专题片过份注重执导,为主题而选镜头,从而出现“六经注我”的情况。《红盾在感恩中超越》极力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仍然没有避免个别镜头给人有这样的感觉,追求完美的代昌先生坦言了自己的遗憾。陈代昌副巡视员几次谦虚地征求我的意见,我直言了我的观感。代昌先生也坦承了一些干部还不习惯面对镜头的原因,也有原始音像、影像资料缺乏的因素。对此,我感触颇深,记得2006年为迎接全国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成都召开,我在黄俊副局长和何俊巡视员的直接领导和总编下主编《红盾在新农村建设中闪光》大型宣传画册和协助专题片的制作,2008年又在黄俊副局长直接领导和总编下主编《震不垮的红盾》大型抗震救灾史诗型画册,不久又负责第九届西博会个体私营30年成就展的布展策划和文案创意,虽然黄俊副局长让我在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点名抽人协助,要谁给谁,但还是毫无例外地领略了历史资料欠缺的烦恼。希望以后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注重拍摄重大事件的影像、音像资料,并注意妥善保存这类资料,以免临时抱佛脚的事情发生。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级工商干部也应该学会不卑不亢、理直气壮地同媒体打交道、泰然地面对采访镜头。这是题外话,却又不得不说。
近几年,大事件不断,省工商局党组也非常重视留下珍贵的史料,《红盾在感恩中超越》便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虽然还没完全表达好创作者的意图,但可以响亮地说它是一部极富节奏美感、气势磅礴、语言极富感染力、主题鲜明的专题片,用以贡献作哀歌、以行动铸丰碑的红盾群英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国徽头上戴、责任肩上挑”、大协作、大无畏、大无私、大奉献、奋发图强、攻尖克难的红盾精神。
群英壮歌 红盾传奇
评论
2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