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作用和聚合作用


凝结作用和聚合作用

喻建国

沿着S4行驶到平湖服务区,我们的旅游大巴在这里歇息,同游者纷纷下车去洗手间完成自己的生活需要,我也一样,在完成了任务后,回到大巴身旁和同游者闲聊。突然从另一辆旅游大巴处走来一名四十出头的男人,此人很精神,体格魁梧。

“您是教育工作者吗?”这位男人很有礼貌,带着一点尊敬的口吻问我。

“是的。”

“在五四中学任教过吗?”

“任教过。”

“我是你的学生,1986年至1989年,我在五四中学读高中。”他十分兴奋地说。

“我也在五四中学读过书,那是1956年的事情了。”同车一位老先生在旁边也十分兴奋地插上了口。

接下来至少有五六位在这里站着的男人对五四中学进行了回忆和叙述,历数了五四中学光辉的过去。

就在这个小小的空间中,五四的凝结让这里的几位男人一下子产生了一种强大的聚合。

世界上有许多人们的聚合现象产生于人们对母校的凝结,这种凝结作用和聚合作用是人类从善的一种极为有效的促发剂和增强剂。一所学校的历史越是久远,它所产生的凝结作用和聚合作用越是深远、强大和弥久。

去浏览一下世界上的名校,它们的校史、校友、校舍、校园、和学校沾边的轶事都能成为一大批和学校沾边的人的从善的强大促发剂和增强剂。社会、民族和国家也常常可以将这种凝结作用和聚合作用使其作用于对社会、民族、国家的从善作为的推动和加强上。

就拿五四中学为例,今年它已有99年的校史,它的前身是上海大同大学附中二院与上海圣约翰中学。历任我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高级干部中就有两位是五四中学的校友:钱其琛和曾培炎。在我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中有23位院士是从五四中学走出去的。名闻天下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也出自五四中学。

我在1977年到1994年,也就是从可怕的十年动乱后开始,在五四中学任教达17年,直至它在“强强联手”中并入上海市市西中学为止。从1985年至1994年,我在五四中学负责德育工作,首次评选上海市行为规范学校时,五四中学是静安区第一所被纳入市中学生行为规范学校的学校。当时学校推行的德育量化显示,通过连续、高频、多向检测,对快速、有效、扎实提高学校德育质量发挥了有目共睹的作用。德育质量是可以通过数量加以科学显示的,而且这种显示能够十分有效且具体地推动和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质量。它还十分清晰地反映了德育决不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奇的东西,它是非常具体的生动的活灵灵的存在,它可以被人们清晰地看见,被人们有感地触摸。《动静交替激抑心理自我调适系统》在五四诞生,并在五四经历了近十年的实践,并向全上海几十所中学校自然地蔓延。我的心理认识、学习和研究就是从五四中学开始的。我的成熟人生也是从五四开始的。

旅游大巴又启动了,我坐在车上,一直在想,要是我们的教育当局能够认识学校的凝结作用和聚合作用,尊重学校发展的自然规律,对我们的社会、民族和国家的从善推动能够产生多么巨大的作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