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述先祖以自大


  怀旧,述先祖以自大

  

  怀旧,似乎是世界性话题。

  香港开埠初期,黄包车曾是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随着汽车大量增加,黄包车渐渐销声匿迹,但这些年来,这老古董被有些人利用来作赚钱的工具。他们将旧车油漆一新,专门向外国游客招揽生意,让好奇的游客坐上去拍张照片留念。一些电视台艺员也会坐上这种黄包车表演一番,拍几个镜头,以吸引观众。受了这种怀旧风气的感染,年青一代也纷纷解囊登车,招摇过市。

  行驶速度缓缓的有轨电车,在地下铁路用电脑控制的电动车横贯香港和九龙半岛的今天,本来是“落伍者”,然而正是“慢”这一特点,使人感到安全之中还带有一点绅士风度。所以有人说:“电车老爷是越老越可爱了。”为迎合此种特殊感受,有人专办电车出租旅游,招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只要你舍得花钱,就可租用一辆电车,“叮叮咚咚”畅游香港岛。即令是本港耆宿,亦常常乘上电车,凭窗远眺,重温“白发无情便老境,青春有味忆儿时”的旧梦,对于出厂五十年以上的“老爷车”,时尚的风气视为越旧越奇,越老越宝贵。不少“老爷车”因而成为发财的工具,一万几千元的废铁,摇身一变,就成为二三百万元的财富。香港汽车会还成立了“老爷车会”,专门研究“老爷车”问题。

  再说港人使用家私的习惯吧,曾经有一个时期,古老的木家具被新兴的金属家具取代。然而没过多久,香港重又出现看好木制家具的现象,漫步香港街头的大小家具店,你会发现,无论是专卖进口家具还是卖港产、内地产家私的商店,店内陈列的货品,木制家私均占八成左右,其他家私只占二成,其中金属家私更少的可伶。据有关人士透露,香港居民减少使用木家具以外的其他材料制作的家具的风气形成十几年了。从前销量最大的钢碌架床,现时已无人问津。写字楼的钢写字台,也被木写字台取代。一度几遭舍弃的中国旧家具的代表——酸枝制品经过岁月的沉沦,升价百倍。并且,由于新货不及旧货受欢迎,而供应量愈卖愈少,旧的酸枝家私愈卖愈贵,一般的买主,看上了总是及时购下,担心转头之间,“苏州过后无艇搭”。

  在香港的怀旧热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在家里挂一只古老的挂钟。之所以会有这种时尚,有它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在上世纪初,不是中产阶级的家庭是很不容易添置一只洋挂钟的。在香港这么一个讲究排场、面子和家世的社会,有些人虽然祖辈贫寒,家徒四壁,但现在有了一点钱,就买一只旧钟回来,摆在客厅里,以表示自己是豪门富户后裔。有些人买了老掉牙不能走动的旧钟,换上新的机件,挂在客厅报时,述先祖以自大。钟表店、古董店、旧货摊乘机推波助澜,把旧挂钟的售价抬到奇高。前不久,在香港年轻一代之间,又出现一种旧表新潮。这些旧表,并非是拍卖行售卖的价值昂贵的古董表,而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辈人戴的机械表。除了“述先祖”以充阔气这一动机外,也出于追求“趣味性”和“赶时髦”的心理因素。

  在香港怀旧热的辐射下,一度少人问津的糖水店复苏,专补烂瓦煲的公司应运而生,蒸笼编织店铺迎来好景,就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旧式连环图,在竞购声中,要找一本也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