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是逻辑之源


话说起来挺有意思,在某网站,一群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就逻辑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的思维不讲逻辑,或者逻辑能力极差,只有西方逻辑才能救中国;还有的观点围绕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两者之间的优劣比较展开讨论,遗憾的是,最后的辩论结果都演变成了一种人身攻击,有趣的是,当初这些率先坚持用逻辑说话者竟相互攻击起来,不讲逻辑了。
 
     对于国人来说,一直缺乏逻辑的训练教育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中国人讲究的是“变化之妙,存乎一心。”“心物一元”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中国人的世界观。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分析并非一般人所长,想让更多的人认识逻辑,参与逻辑辩论,需要从学习逻辑开始,但逻辑学书籍浩如烟海,文辞晦涩难懂,算学已来不及了,怎么办?有没有一种简便方法,让我们快速登堂入室,一窥逻辑之奥呢?
 
    在思考逻辑的时候,一本叫《答案永远在现场》的书突然出现在脑海,这是一本我于2009年读过的书,作者是知名的管理专家王育琨先生。我被这本书的书名所深深震动,答案不在别处,它就在现场。这个论断不但适合管理人员解决公司内部的问题,也适合技术人员解决故障诊断问题,也适合经济研究人员作出正确的调查结果,它适合政治、适合经商、可以说适合于一切行业。
 
    我们经常在破案片中看到,公安人员出警第一命令就是保护现场。因为第一现场最重要,提取破案的关键线索都是在第一现场。
 
    新闻片中,记者都是采用现场报道的方式与观众见面,因为这样的方式更真实。
 
 
    现场如此重要,那么“现场”的哲学含义究竟是什么?
 
    现场,就是实事求是,现场,就是逻辑之源。脱离现场,就是闭门造车。
 
    人们常用“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来形容事物的不现实,可见,任何事物都要有个种子,有个源头,逻辑也不例外。否则,逻辑必然陷入空谈、扯谈的文字游戏。
 
    现场,是先天的存在,是某一时空下的产物,现场是先天太极;逻辑,是后天知识的运用,是一把锋利的思维刀具。只有把逻辑和现场结合起来,逻辑才找到了发力点,从某个时空下的“现场”出发,沿着时间、空间展开搜寻活动。离开了现场,逻辑就失去了根基,浮在半空,逐渐丧失了光芒,演化为无数的意识之虫,侵蚀人的精神,最终让人发疯,象尼采一样绝望地大叫一声,“上帝死了!”
 
    先天存在的现场,是自然形成的凝聚态,不是人为刻意形成的。比如说,人们都喜欢自然形成的山水美景,讨厌人工建设的假景观,因为自然美景有一种灵气的东西在里面。
 
    现场有神灵。这是《答案永远在现场》一书中的又一个重要论断。这里的“神灵”该怎么解释?
 
    所谓的神灵,应该是现场中产生问题留下的蛛丝马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钥匙,有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刺激反应,能给人一种发现天机泄露的欣喜。这种类似神灵的启示,正是人类运用逻辑展开严密分析的源头。现场还有一种特殊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振动频率与当事者的意识产生共振,能让身处现场的人迅速作出判断。
 
    在命理学中,最讲究一个“神”字,有用神、原神、忌神、仇神、飞神、伏神、进退神等,六爻术(即所谓的民间摇卦)最注重动爻的分析,古人说“动必有因”,围绕动爻前后左右地分析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夫卜筮之道,通于神明,以断吉凶,决犹疑,辨阴阳于爻象,察变化之玄机。”学习过梅花易数的都知道,梅花易特别注重“现场”,根据来人的时间、方位、穿着、动作、外应等随机起卦占卜,看来,古人发明的占卜之道也是非常讲究现场和逻辑的。
 
 
    正因为“现场”很重要,一些犯罪分子或者政客都试图努力破坏现场,销毁证据,妄想把破案人员和历史考证人员引入逻辑歧途。
 
    这里又引出一个问题:破坏了的现场还叫现场吗?如果现场被破坏了,是不是答案就永远找不到了呢?
 
    自然形成的现场叫先天现场,被破坏了的现场叫后天现场。后天现场也是一种现场,既然是现场,就必然留有破坏人的一些痕迹,这些痕迹包括物体的移动、字迹的涂改、还包括心理的变化、精神的异常、现场的反常变化等等。从破坏的现场运用逻辑逆向思维,是可以恢复和模拟到事发现场的。据说,苏联有个摄影家发明了一种特制的照相机,能拍摄出现场发生过的历史图像,却不能拍摄当下的场景,其原理是他保留了某种光波,这对于现场破坏严重的案件破获无疑是一种福音。
 
    什么是真?现场就是真,破坏了的就是假。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现场就是国情,就是民意。不听取民意,一意妄行,无论用如何漂亮的理论模型包装、抑或统计数字粉饰,都是无法寻找到真实答案的,它只会给人民带来灾难。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学者都脱离第一现场,对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指手画脚,他们锋利的逻辑不但不会造福于民反而会成为屠杀民族文化和掠夺人民权益的利刃。可以想象,一个不重视历史现场的民族也必然在历史长河中迷失航行的方向。(20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