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待7.23甬温线动车事故的问题上,铁道部无疑承受了千夫所指的重压,他们也许会觉得自己特别委屈: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面对车毁人亡的惨象,2000多铁路员工为救援、为恢复通车,付出了太多的辛苦。但他们还是无法得到全国民众的理解,他们还是被钉在了耻辱柱之上,或许他们的确被冤枉了?其实,铁道部承受重压,并非是他们没有尽力,他们也的确不是谋杀40条鲜活生命的直接元凶。但由于他们的“标本”特质,他们不下地狱,又能是谁下地狱呢?之所以将铁道部定义为“标本”,是基于这样一些基本事实:
如今的铁道部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惟一存活着的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号称铁老大的铁道部,至上而下地保有着传统体制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在铁路系统眼中,保证线路畅通是胜过一切其他的神圣使命,所谓的以人为本,也在现实中敌不过“保通”的硬指标。这样的一种职业习惯,似乎也可为此次事故发生后,在被毁车厢中是否还有人活着的事实尚未被确认的前提下,那只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就在“没有人下令”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地在为抢通忙碌着,他们清理路基,搬开事故车厢,确保尽快恢复通车。而还有多少生命需要被救援,和抢通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似乎无关紧要。在事故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当总理到事故现场之前的几天内,铁老大的傲慢无处不在。比如铁道部发言人的有关“你们不信,反正我信了”的雷人名句;比如对第一个签订赔偿协议的欣喜,关于先签约有奖的说法,这样的事情最终被铁道部官员否认的事实可以理解,毕竟是有些丧失起码人性的做法,但很多人宁愿相信事出有因,是因为类似的做法符合这些官员通常的行为方式。
经过事故发生最初阶段的忙乱,也可说是慌乱,现在的铁道部官员们已经完全理性了下来,他们开始纠正一些最初的不妥言行。比如,他们确认自己始终是坚持救人为先的,至于尽快抢通的事情,本来以为可以作为一个耀眼的业绩,当发现有些不合时宜,与最高层的想法不一致时,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闭口不谈了。开始他们拿出了“打硬仗”的精神,尽快了断事故的各种善后,当总理讲了话之后,他们似乎也就不再争分夺秒了,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理赔标准。必须指出,在整个事故发生后的表现中,铁道部是不及格的,但因为人家是几十年硕果仅存的标本式部门,那些拼业绩、抢时间、业绩重于草民性命、好大喜功、一贯正确、绝不检讨、自大傲慢等劣行,百姓们都太熟悉了,与其铁老大的身份是完全相符的,因而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这个事故太大了,因此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足够多的眼球,可以说,铁道部的行为民众都看在了眼里。然而,他们开始的表现,和后来的改变,在他们的口中却变成了高度的一致,似乎他们始终在以人为本,他们完全和民众的立场保持着高度一致,他们现在是在忍辱负重呢,全国人民应该理解和感谢他们才是。尽管他们如此出尔反尔,民众还是能够理解,因为它是“老大”、是“标本“啊,好大喜功、文过饰非,从来就是他们的职业习惯。但愿,通过这次血的教训,能够真正使上上下下意识到深化改革的重要和紧迫,让标本部门早日成为历史,不再继续是现实生活中威权无边的“老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