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养猪时代是地产足球时代下一个新时代吗?
摘要:中国一年十家企业高调养猪,开发商投资公司齐上阵。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一路高涨使多家企业眼热,纷纷砸重金准备养猪。据财新网统计,顺鑫农业、新希望、大康牧业、雏鹰农牧均为家禽饲养业相关上市公司 。除了养殖类上市公司扩大养猪投资和规模之外,更有房地产商、投资或金融 公司甚至IT公司投身养猪。如果你若还以为开发商本职就是做好房地产开发,生产房子“卖卖房子数数钱”,你就大错特错了。“不务正业”的开发商从2008年就开始“练习了”。
在2011年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凶猛暴风”背景下,如何在地产江湖练就御寒独门秘籍?2008年一场金融海啸漂洋过海,给地产圈带来了不小的震荡。2009年,中国政府拯救楼市,开发商们积极备战,千方百计的与这场金融界的“莫拉克”抗争。这场战役是艰难的,然而结果是令人欣慰的,房地产率先复苏,这场战役在开发商的指挥下打得格外精彩。
2010年,房地产调控再次卷土重来,开发商越战越勇,利润高到连“雷锋在世做家电都转行做房地产”的唏嘘。楼市火爆,开发商个个满载而回,甚至一些非主营开发商也凯旋“抱金而归”。时至年中,房地产调控初显成效,在楼市成交受挫,开发商库存压力增大,房贷政策频频收紧,调控释放从紧信号,在这个紧要关口,购房者可以持币观望,捂紧自己的钱袋子,过“有钱人”的日子。地产商的出路呢?
2011年,房地产调控再次发动“猛烈”攻击,甚至不断“加码”,实施前所未有的严厉房地产调控,开发商除了一份忐忑,只剩余一份谨慎之心,不堪调控之折磨,转型做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及养老地产等煤炭钢铁和文化的产业。另外是楼市联姻院线和酒店等产业。今天房地产业资本来源更复杂、更跨界,有来自信托、投资基金的支持,有来自于高科技产业的,也有直接来自传统产业的,更多房地产业之外的资金在流向楼市。当然,这并非是资金的单向流动, 房地产企业也不甘只局限在楼市。有部分开发商不顾世人看法,进入一些“偏门”的行业,比如体育和文化产业,都是干烧钱的事情。
被外界称为““最不务正业”的开发商,比如玩足球的广州富力和大连大达,玩排球和字画及足球的广州恒大。2011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掀起一波足球营销热潮。几乎不约而同,继万达、准备全面“武装”中国足球之后,富力地产也宣布进军足球领域,前后仅仅在一个月之内。一方面是面临资金掣肘的部分球队发展被再次盘活,另一方面是知名房地产企业因此声名大振,房地产与足球的联姻正在给两个行业带来更多看点。而除了万达、恒大地产、富力地产之外,河南建业、杭州绿城、人和商业、山东鲁能、亚泰集团等涉足房地产业务的知名企业也在足球领域浸淫颇深。在房地产企业掀起一波足球营销热潮的同时,足球也有望被发展成为开发商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1年6月26日,富力地产集团正式签约入主深圳凤凰队,这是自恒大去年3月1亿元接手广州俱乐部后,广州又一品牌开发商“玩”起足球。据统计,目前中超16支队伍中,13支队伍的“老板”涉及房地产开发,其中更有7支是由纯正房企入主,中超联赛俨然成了“房地产联赛”。足球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开发商如此热衷究竟是为何? 恒大、复地、泰达……16支中超联赛足球俱乐部,据说其中13支球队与房地产业相关,中超七成资金来自于房地产企业……足球只是缩影。
现在已有房产企业开始拍电影进军文化产业,实际上今天打上房地产LOGO的企业或资金,正在产业经济、文化娱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而无论资金是流入还是输出,今天围绕着房地产的资金游戏手笔正在越来越大,越来越跨界。地产足球时代来临,其实近年来,中国足球的投资热潮就已经开始。恒大地产、万达及富力地产的强势入主,再加上原有地产背景的俱乐部,中国足球无疑已经进入了“地产足球”时代。
2011年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恢复至25亿元,并对养殖户(场)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而受益于猪肉价格高涨,相关上市公司更是纷纷修正了业绩预增公告。
2011年7月19日,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近期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白条肉出厂价格和鲜猪肉批发价格涨幅均出现回落,很难判断国内的猪肉价格拐点何时到来。对此业界已有共识,即下半年难以出现超过三成的跌幅。下跌5%至20%还是有可能的,不过短时间内猪肉是不大可能会直接跌回到成本价上。
2011年7月20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费猪肉约5000万吨,其中国家储备估计只占当中0.4%,这就意味着缺口都要依靠猪农、养猪企业甚至进口来解决。再加上近日来猪肉价格的飞涨,其养殖市场中的利润不言而喻。
2011年7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初36个大中城市猪肉批发价格比6月初增长了17%左右,比年初增长了38%左右。
我认为,大量资本涌入或降低养猪利润。猪价持续高位运行大幅提升了养殖效益,目前生猪每头盈利已超过600元,为历史第二高水平。这直接刺激了上市公司养猪热情的高涨。除了猪肉价格疯涨的诱惑,上市公司养猪热情的高涨与近日国家推出的养猪补贴也不无关系。有利润的地方,就有资本追逐的身影。面对猪肉价格的高企,众多资本也开始了行动。
我认为,2011年国内通胀导致“猪疯狂”,“给力飞猪”拱开了资本涌入的大门,开发商竟然砸重金注入巨资进入“生猪养殖产业”,誓有“不做开发商,就做养猪倌”的豪情万丈。因为资本总是涌向有利的地方,我国养猪业被看好说明市场潜力巨大,资本的进入将加快中国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但资本炒作使得猪肉价格被操纵,像大蒜一样上演过山车行情。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完善市场机制,稳定市场供求和价格预期。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融资渠道收紧及开发商缺钱紧张的情况下,应该防止开发商变相“圈钱套现”和“圈地”。
雏鹰农牧预计,201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13500万元-143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0%-350%;大康牧业预计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盈利约3000万元-34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120%;新五丰预计2011年1-6月累计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00%以上。由于2007年猪肉价格较高,加上国家为了鼓励生猪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于是大量社会资本涌入生猪市场兴办养殖场,养猪规模急速扩大。
从2009年CEO丁磊高调宣布养猪之后,就有大量资本开始进入养猪市场。高盛也斥资2亿~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收购十余家专业养猪厂;中粮集团也注资百亿投资到成都、云南等西部地区,染指生猪养殖行业。而资本大量涌入的后果就是,市场明显供大于求,造成了前两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此次猪肉价格上涨,再次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除了养殖类上市公司扩大养猪投资和规模之外,近日,更是有房地产商投身养猪。
7月18日晚,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出公告,表示要对全资子公司增资“养猪”。有媒体发现,眼下企业增资养猪并非个案。仅半个月内,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曾表示,未来5年将在辽宁投资50亿元,项目就包括养猪3000万头;具有房地产背景的美林基业集团高层也表示砸1.2亿元开办广州“最大养猪场”。顺鑫农业(000860.SZ)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全资子公司兴隆县鑫鹏小店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隆小店”)和全资子公司肃宁县鹏程小店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肃宁小店”)增资,增资完成后,两家子公司的注册资本由 100 万元增至 500 万元。今年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一路高涨,顺鑫农业已经不是第一家宣布砸重金养猪的公司。
在这之前,大康牧业(002505.SZ)、新希望(000876.SZ)等公司都纷纷表示要斥巨资来养猪。养猪概念股更是因为猪肉价格的疯长而遭到游资炒作。近段时间以来,新五丰(600975.SH)、福成五丰(600965.SH)等公司的走势更是明显强于大市。仅一个月时间,新五丰的股价涨幅超过24%。
7月18日顺鑫农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全资子公司兴隆县鑫鹏小店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隆小店”)和全资子公司肃宁县鹏程小店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肃宁小店”)增资,增资完成后,两家子公司的注册资本由 100 万元增至 500 万元。今年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一路高涨,顺鑫农业已经不是第一家宣布砸重金养猪的公司。在这之前,大康牧业、新希望等公司都纷纷表示要斥巨资来养猪。养猪概念股更是因为猪肉价格的疯长而遭到游资炒作。近段时间以来,新五丰、福成五丰等公司的走势更是明显强于大市。仅一个月时间,新五丰的股价涨幅超过24%。
事实上,顺鑫农业增资的两家子公司盈利能力并不强。根据公告,兴隆小店2010年实现净利润3251元,2011年1-5月实现净利润6381元。而肃宁小店2010年实现净利润为0元,2011年1-5月实现净利润38.88元。顺鑫农业在此时机下增资这两家盈利能力一般甚至刚刚开始盈利的子公司,应该是看中了畜牧行业当下的行情。
大康牧业公告显示,公司将以超募资金500万元和2480万元,分别收购澧县平安种猪场和石门县盛旺达种猪场,收购金额合计达2980万元。此外,大康牧业还决定利用2500万元超募资金,对IPO募投项目——4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进行追加投入,该项目总投资为13930万元。
相比之下,新希望更是豪掷重金。7月15日,在主题为“农业产业化: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的辽宁省农业产业化暨农产品加工产业峰会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豪言称,将投资50亿在辽宁养猪和鸡鸭。在疯狂的猪肉价格仍继续上涨之时,上市公司趁此机会争先恐后砸钱养猪短期内并没有实质行情,投资者需要谨慎。现在有些公司一窝蜂的开始养猪或者扩大养猪规模,有些后知后觉,并不是一种理性的做法。
对当期市场以及公司都没有影响,毕竟生猪养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是一旦这种行为过于普遍,成为一种常态,可能会导致中期供给增加,供过于求,猪肉价格下跌。从昨日大盘表现来看,被热炒的猪肉产业链相关个股大幅调整,畜牧业板块全线飘绿,大康牧业下跌5%,新五丰下跌4.05%,福成五丰下跌4.3%,雏鹰农牧下跌3.22%。
比如,南方集团自1993年进入房地产行业来,经过十多年发展,已成为一家集房地产开发,文化产业、酒店旅游为一体,“地产、文化、旅游”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大型民营企业。在涉足多种行业之后,南方集团再次将触角伸向农业。南方集团董事长孙甚林孙甚林透露,目前,作为房产大腕的南方集团,在涪陵新妙镇投资兴建了南方集团金山谷农牧有限公司,总投资为22.8亿元,总面积1000亩,投产后将形成猪肉类完整产业链,到2011年将达到100万头的养殖规模。南方又在积极地寻找新的基地,准备再建一座百万头级的生猪养殖基地。孙甚林透露,目前主要考察的地点是在綦江等地,并且和当地政府已经有了很好的沟通。
同样是南方集团。南方集团不仅摇身一变,转行猪倌,企业一直尝试多元化发展道路,在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同时,南方集团采取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适度发展的“长线”战略。投资创办了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重庆南方艺术学校。 2001年,南方集团与四川外语学院经重庆市教委批准联合创立了“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无独有偶,涉足农业从地产界转行养猪的开发商不止南方集团一家,南京富腾公司创始人程君玲先前管理着一家国有钢铁公司,后来转型进入房产市场。公司首个开发项目是名为“女人街”的购物中心,地处南京郊区。该项目一炮而红。随后项目合同纷至沓来,包括一系列卡拉OK厅。但是十年后,“女人街”与位于同一街道上的、满是国外零售商的新购物中心相比,显得陈旧且空荡荡的。
由于城市土地与房产价格十分昂贵,去年富腾公司决定对农业进行投资。公司已在徐州附近建设了一个面积为280公顷的农场,从今年三月份开始饲养两万头猪。 南京又一房产开发公司雨发的一个农场建设项目即将竣工。农场位于南京北部,占地面积为120公顷。一长排用煤渣水泥砖搭建的猪舍正静候生猪下月起进棚,新建的鱼塘也在灌水中。雨发管理人员董先生表示,公司从建筑与房地产业发家,但眼下所有的资金都被投至农业。
比如,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该公司在海南省十几个市县建有四十几个现代化畜牧养殖基地,拥有海南省最大的“菜篮子”工程基地、种苗生产基地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养猪是罗牛山的主营业务之一。该公司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猪肉价格的波动对该公司的业绩影响明显。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南罗牛山畜牧有限公司2010 年度净利润较上年下降299%,主要原因是报告期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滑、养殖成本、人工成本上涨幅度较大、运输费用增加以及受自然灾害不利影响等。去年,该公司生猪业务的毛利率为负0.72%。但随着今年猪肉价格的飙升,该公司预告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35%到184%,盈利约950万元到1150万元。
比如,开发商参股投资,变身财险股东。浙江名城房地产集团、浙江雪峰集团、浙江勤业建工集团等房地产及建筑企业扎堆出现在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筹建的股东名单上。 名城集团负责财务的俞总介绍,该公司此次参股投资了5500万元。目前房地产市场形势不好,还是要争取经营多元化。名城集团3年前就有筹建保险公司的打算。俞总透露,浙商财险的初步规划是在浙江开展业务,很快会向全国拓展。虽然是一家新设立的财险公司,但浙商财险待条件成熟后会考虑设立寿险公司,致力于形成金融控股公司。如果保险业发展前景好的话,名城集团会追加投资。
此次浙商财险聚集了大量直接和间接的房地产行业资金。作为该公司另一股东,雪峰集团也是一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公司。此外,雅戈尔集团、浙江国大集团也加入到浙商财险的股东行列,而这两家集团在近年都大量投资于房地产行业。参股保险公司一直较为热门,房地产企业也不例外,但投资回报前景难以预料。楼市降温后的房地产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负债率较高的企业遇上资金链危机,另一种是资金宽裕的公司亟待为资金寻找出路。大部分房产公司已不敢盲目拿地,部分资金有较强的投资需求。
2011年7月21日,南方日报报道,具有房地产背景的美林基业集团副总裁刘远德也已投身养猪行业,个人投资创办了天生卫康公司,砸1.2亿元开办广州最大养猪场。对于为何做着房地产还要投身养猪行业,刘远德解释到,现在房地产有很多受控政策,养猪行业是政府鼓励支持的行业,尽管并没有多少支持政策出台。
对于老百姓一日三餐的行业,前景还是很看好的。楼市不景气,地产商变身“猪倌”,这一幕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曾经上演。南京、重庆等多地房地产开发企业试水养猪业。时隔三年,广州地产商做起猪肉生意,不禁让人猜疑背后的动机,地产商会不会虚张声势,是不是现在圈地困难,假借养猪达到其圈地套钱的目的?地产商做“猪倌”是否可行?
我认为,无利不起,现在CPI连续上涨,尤其猪肉价格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些人说猪肉走势就代表了CPI走势是不无道理的。但中国猪肉价格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养殖成本大,而养殖成本大,和技术水平低下有关系,为什么美国猪肉价格那么便宜,就是因为其采取工业化手段用到畜牧业上,所以,成本低,产量大。再看国内,老百姓对猪肉这么关注,政府也不能无动于衷,一系列针对猪肉的政策就会出台,所以,去养猪,既有利宜,又帮政府一个大忙,两全其美。另外,也不排除借养猪名义占地皮。”
我认为,房产商变身“猪倌”为哪般钱紧?“如何看待房地产做猪倌”的问题,房地产和养猪业有共同的行业特点,比如说,他们的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两个行业的发展不受调控影响,而是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最关键的是,两个行业发展的技术门槛都很低,有钱就能做,只不过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受银根紧缩等综合性政策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已经越绷越紧,同时,持续低迷的楼市成交量令开发商的资金链备受考验。
2011年7月28日,时代周报报道,对于地产大腕云集的华南区,广州常元房地产开发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元地产)在巨头林立中鲜为人知。7月19日,在沉寂了一个月后,广州出让了珠江新城CBD中轴线最后一块储备土地。而此次名不见经传的常元地产,不仅击败了万科、富力等地产大鳄,还造就了一个新广州地王。美林基业这一“背后”主角,在7月份同样忙碌。
2011年7月14日,美林基业副总裁刘远德斥资1.5亿元建成广州最大的养猪场,并宣称房地产目前有很多受控政策,而养猪行业则为政府鼓励行业,“既然丁磊能够养猪,房地产商也可以”。调控重拳下,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已经越绷越紧,持续低迷的楼市令开发商的资金链备受考验。楼市不堪而猪肉价格却居高不下,广州房产商投资1.2亿办养猪场,地产商做猪倌您咋看?
2011年7月31日,广州日报报道,在广州具有房地产企业美林基业背景的天生卫康也掷1.2亿元,建起一座管理水平全国领先的大型养猪场。令人关注的是,自身并非养猪业大市的广州也崛起了一家以“高科技”养猪闻名全国的大型养猪场。蛰伏三年之后,具有房地产企业美林基业背景的天生卫康,所生产的生猪已经出栏上市。天生卫康食品有限公司由董事长刘远德投资1.2亿兴建,据称其猪舍建设采用美国全封闭现代化养猪场的建造模式,猪舍墙体、屋顶和养猪设备全套从美国引进,公司管理全面美国化,甚至连每批新进的饲料,都要由高级技术总监Lee Hartmann亲自品尝过才提供给猪只食用。
2008年投资兴建养猪场时,猪肉价格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曾经从事过屠宰行业的刘远德敏锐地发现此时进入养猪业,是难得的好机会。对于为何从房地产业抽身而出进入养猪业,刘远德表示,目前房地产行业受到政策调控,相反养猪业则是政府鼓励发展的行业,对于事关老百姓一日三餐的行业,很看好行情。天生卫康目前在花都的养殖基地生猪设计年出栏量达10万头,该公司还计划建设4个同等规模的养猪场,届时年总出栏量将可达50万头,如果按如今每头利润200元计算,年利润可以达到1亿元。
国家对养猪行业的积极扶持态度,吸引了不少大鳄的目光。2008年夏天,外界传言高盛、德意志银行分别介入中国养猪业。在新一轮猪肉涨价前后,四川新希望、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相继介入,宣布砸钱养猪,中粮集团投资150亿在天津、江苏、湖北建立的三个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近期也已基本完成。
比如广州知名房地产企业美林基业集团副总裁刘远德斥资1.2亿建广州最大单体养猪场。并称,房地产受政策调控,而养猪是政府鼓励支持的行业。选择在猪肉价格的高点进入养猪市场,往往是预期比较好,而实际上则有可能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目前,在大量资本进入养猪业之后,随着生猪供给的增多,生猪养殖的盈利也将降低。一旦猪价下跌回落会给行业以及公司都带来较大的波动。
2011年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统计数据显示,6月我国CPI同比涨6.4%,创36个月新高,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对CPI涨幅贡献21.4%。三天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减缓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防止大起大落。这是两周以来温家宝总理第三次过问猪肉价格问题。“猪周期”牵动中南海,“一头猪”拱伤了宏观经济。此前7月3日和9日温总理还先后赴辽宁和陕西密集调研。去年肉价暴跌人们还记忆犹新,时隔一年猪价却已创历史新高。
近三十年来,我国出现了6次猪肉价格大幅波动的“猪周期”,今年肉价再次创下近年新高,广东生猪出场价格最高达到20.4元/千克。飞涨的猪价吸引中粮等各路资本纷纷进入养猪业。猪肉价格“过山车”,这在学术领域里被称作“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简称“猪周期”。即业内普遍认为的猪肉产业发展规律:猪肉价格大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量剧增——肉价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
农业部生猪波动规律性研究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显示,从改革开放到2007年,我国生猪生产呈现波动中增长的态势。先后在1985年、1988年、1994年、1997年、2004年、2007年经历了6次明显的价格波动,主要标志是年环比增长超过10%。其中,1988年、1994年和2007年为3次大波动,价格的年环比增长超过50%。
研究还显示,从生产和价格波动的历史情况看,二者波动的平均周期为6年左右,上升期和下降期平均分别为3.5年和2.5年左右。由于当时劳动力过剩,规模化程度加深,猪周期一度呈振幅减小的趋势。然而2007年后,猪肉价格又先后经历了2次波动,猪周期表现为时间明显缩短,约3年一个周期,而且振幅加剧。尤其是2011年春节后这次,猪肉价格持续上扬,形成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第4次大波动。加之去年同期由于价格处于低谷以及受疫情影响,使得今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更是达到70%。
今年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包括疫情使得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散养户退出,饲料成本上升10%,人工成本上升25%,仔猪成本翻倍,以及近年来的货币超发的副作用影响等,都促成了本次猪肉价格的上涨。这也是历次“猪周期”共同的形成因素。肉价大幅波动则暴露了我国生猪产业的三大“软肋”。首先,疫病加剧,助推价格波动。近些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和口蹄疫、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相继出现。其次,规模化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低。我国生猪养殖的生产单位非常多,而且结构复杂。其三,市场信息不对称,没有相应有效的信息预警机制。
近年来我国“猪周期”时间缩短、幅度加大一个原因,是政府在价高时干预过度,价格低时扶持不力,导致“越调越乱”。近几年,政府调控越来越审慎。此前的6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虽然近期猪肉价格相对于去年同期有所上扬,但商务部不会出台政策控制猪肉价格。这表明政府更多地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本身去发挥调节作用。
历史经验表明,大起和大落往往互为因果,大起不好,大落也不好。短期内猪肉价格攀高已经给养猪户发出了收益趋增的信号,此时相关部门出台各项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给予补贴,只会使扩大生产的信号更强,为下一轮生产过剩埋下伏笔。政府出台扶持政策要提防生产过度扩张,避免造成新一轮过剩。
让市场回归市场,政府管政府该管的事。从根本上缓解“猪周期”,需要加大科研投入疫病防控,培育和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完整有效的信息预警机制。7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提出,要减缓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是否对症下药,能否起到实效,能不能既解决当前的价格过高问题,又防止未来的价格大跌,尚需时间考验,人们拭目以待。
谢逸枫
2011年7月31日
开发商“不玩足球就做养猪倌”
评论
编辑推荐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