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的调整议案,个税起征点将提高到3500元。修改后的个税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沸沸扬扬的个税起征点的调整终于“尘埃落地”了,据测算,最终国家将减少6000万纳税人和降低税收1600亿,单从减税的额度来看,甚至超过几年前公布的固定资产抵估增值税1200亿的优惠。“理性与任性”的博弈,贯穿在这次的个税起征点的调整过程中。
“理性者”来自于政府的财税部门。据我所知,在经过充分的测算,并考虑到国家今后个税改革,也就是以家庭综合制为最终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方案是3000元。
“任性者”来自于对部分网络民意调查结果认同的部分代表。从个人角度出发,当然是希望调整后的个税起征点额度越大越好,这个无可厚非,也不足为奇。但这么专业的事,仅凭网络调查结果来做出决策,似乎有点“任性”。
“理性者”认为,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对由于物价的上涨,给个税纳税人所带来的收益是很小的,更多的是信心上的关怀。若按照表决通过的起征点调整至3500元,那将使一些偏远地区或经济不发达地区出现无个税可收的尴尬局面,同时,6000万人不再是个税纳税人,这将对下步个税改革带来巨大的工作量。
“任性者”的表现,可以从相关媒体对此的报道中可以看到。据有的人大代表披露,在表决前他们就明确的表示,如果不调整到8000元以上,他们就投反对票。我认为这样的态度是不理智的,个税起征点在每次人代会上都会成为代表讨论的热点问题,甚至出现象拍卖场上喊价一样,谁喊的起征点高,就受到百姓欢迎这样的局面。更有甚者,个别企业家代表对媒体表态说:“让我多拿点税,让员工少拿一点”,没想到这种不负责任无法执行的言论,竟然还得到追捧,这让我对国家今后税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产生一些担忧。
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的加强,希望在今后的改革中,尤其是涉及到专业领域的改革,代表们要更加理性的来思考和表达相关诉求。即使部分网民“绑架”了媒体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诉求,我认为相关部门必要的坚持将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