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更需要公民意识


 

“治堵”更需要公民意识

 

有报道说:北京市交通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起的“交通缓堵民意调查”已有半月,截至昨晚10时,76.75%的投票者认为经过半年治堵,北京交通拥堵状况未有缓解。在“哪些措施对缓堵最有效”的投票中,“购车摇号”得票最少,只有7.14%的市民选择此项。

交通专家、柏诚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江燕表示:政策要显效就需要达到一定强度。北京目前的政策与香港、新加坡相比还是相当缓和的,需求管理和公共交通的强化和服务水平提高必须同步配套。

我的看法倒是与王江燕并不一样,我也赞成理和公共交通的强化和服务水平提高,这是必须的。城市交通拥挤除了依靠行政力量之外,公民的交通意识显得格外重要。

今年4月份我到台湾去观光,台湾全岛总人口比北京不了多少,台湾有一个趋势就是人口也是不断往北部集中,台北周围的城市人口也相当密集,但是交通秩序竟然。

我手中没有数据比较北京与台北是每人拥有的汽车数量,但是我发现台北是居民的交通意识远远比大陆要高。

其一,遵守交通过则在台北市公民自觉行动。我发现台北的摩托车特别多,形势的速度特别快,究其原因就是所有的车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人行横道线,绿灯不亮,行人绝不横穿马路。

其二,出行方式不一样,我估计台北市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不会很低,台北市居民出行一般不驾驶私家车,这是我在45日在台北老城区拍的一张照片。这里的民居比较陈旧,街道狭窄,上午九点多了,巷口里却停满私家车。据说台北居民一般要出远门才驾驶私家车,譬如节假日,出去旅游,这时候台湾的3条高速公路也就显得格外繁忙,有时也会发生堵车。

这些都是公民交通意识,我在台湾旅游一周,交通工具基本就是旅游大巴,在台湾岛转了整整一大圈,从没有发生过一次塞车的情况。有的旅游景点附近没有停车场,停车场都在很远的地方,旅客一下车,旅游大巴立即开走,当我们集合准备上车的时候,旅游大巴又及时回来了,旅游的人很多,但整个交通秩序却很不错。

我所居住的城市不能和台北是相比,高峰期间交通拥挤的情况到和北京也不相差上下,用我太太的话说:“这是公民交通意识和素质远不及台北。”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建设管理都很重要,增强公民交通意识也决不忽视。

问题是怎样来提高公民的这种素质呢?

二〇一一年七月六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