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缘何攀上国学?
作者:乾泉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意思是说人是天生离不开政治生活的。尽管人类的政治文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社会公共资源稀缺性的特征,也由于人类本性等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中就始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梦魇,依然挥之不去;时至今日,世界上不同民族族群、不同地域文化和不同文明价值间的猜忌、不信任、冲突和矛盾依然加剧;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民粹注意与民族矛盾交织一起,局部冲突此起彼伏,这个世界还很不太平,单极世界的政治智慧、主张、制度和技术显得“力不从心”,独木难支。
和谐世界,需要各国的政治智慧、主张、制度和技术的力量参与重构,全世界都对不断崛起的中国及其古老的中华文明,给予了更多的期待的目光,纷纷呼吁和翘首期盼着中国,能够肩负起大国的责任。扪心自问,在辛亥百年的今天,中国是否有全球视野的政治抱负、政治魄力、政治和文化自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勇敢地来续写中华文明的壮丽史诗?
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提出“人是经济动物”,体现了人类管理重心从政治管理向经济管理的转向,对财富的追求是人类的焦点,财富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商品和货币,诞生了以企业为财富创造中心的社会组织形态,通过殖民地、市场行为和科学技术来掠夺资源,造就了西方空前的工业文明。
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思想家卡西尔在50多年前就提出“人是文化动物”,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知识密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对文化价值的追求和全面实现成为人类的焦点,人们通过知识、信息资源的加工生产或利用其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来获取或分配财富,财富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知识产权和文化价值,人类迅速走上信息文明。
尽管人类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新经济和后工业社会的时尚的潮流,在冲击、改变着这个星球上每个角落里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人们在享受着史无前例的信息文明、知识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辉煌成果;但是,经济、科技、信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人口贫困、资源掠夺、贸易不平等、人群素质差异拉大等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也在急剧恶化,大自然在用它们特有的方式——地震、海啸、飓风、洪水、瘟疫等自然灾害,肆虐、嘲弄和教训着人类杂乱无章、傲慢偏执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方式”。
高度的工业文明加大了贫富差距,人类的贪婪,造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环境污染不堪重负,生态灾难、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天灾背后屡见人祸的鬼魅;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娴静、安逸的田园生活,对被城市化的现代人来说成了“奢望”了。
高度文明和高度不安全这对孪生兄妹,悄然成为当今时代的形象代言人。面对生存安全、组织成长、责任伦理、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人们深深地陷入了对人与自然、科学与发展、民主与管理、价值与传统的困惑和迷思。
作为社会组织主体的现代企业,其所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生产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信息环境等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资源与环境、发展与竞争、市场与技术、经营与法制、效益与责任、管理与人性等矛盾问题越来越难以调和,甚至逐渐成为制约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瓶颈;组织生涯目标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冲突,企业官僚只注重过程细节的本位主义,忽视企业运作的整体性,部门间互相制肘,管理者常常越位、缺位、错位,过度管理与管理盲点并存,企业创新管理缺失,组织变革乏力;管理原则、管理理论、管理行为往往与管理目标和结果相背离,信用、信任、信誉的危机就像病毒一样侵袭着企业的肌体,产业发展周期、产品市场周期、技术变革周期成为决定着企业生长周期的宿命;当代西方管理文化和管理行为模式正面临着文化“移植”和文明冲突带来的严重的“排异反应”。
“国学” 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结构按照河图洛书、易经哲学传统,也分为“八卦九宫”之型,即为“易学道家(太极八卦)、阴阳五行(乾卦)、佛家墨家(兑卦)、法家(离卦)、兵家(震卦)、儒家(巽卦)、纵横家(坎卦)、名家(艮卦)、杂家农家(坤卦)”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中国文化已驱成熟。中国社会是一个主要靠完善、文明的文化驱动的理性文明社会,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有其自然生态突变等诸多原因,不能因为此就一味否定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取得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中国传统文化也随赢得世界的尊重,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逐渐恢复了自信,“国学”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特征和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变革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变革,更不能脱离中华文化的大背景。只有积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基因,整合西方先进文化元素,结合企业自身资源条件,建设起颇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才有可能塑造起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家越来越重视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对策,从中华国学汲取灵感,重塑企业价值和信仰。很多优秀企业,主张东西管理文化的融合,纷纷在原来商学院课程基础上,积极引入国学东方管理哲学,以塑造企业信仰和价值为核心,以服务企业战略与核心能力为目标,创新企业商学院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以全员终身学习为目标的团队学习机制,企业员工管理培训引入“企业国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国学教育知识体系,逐渐成为很多世界500强和国内优秀企业集团商学院升级的大趋势。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经营和谐企业文化,而企业管理哲学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中国企业不能满足于输出“廉价的”商品,中国人、中国企业家应该有信心在输出优质产品的同时,输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与和谐价值观等具有悠久历史的灿烂文化,这是无法推卸的历史责任。
中华国学教育工程暨国学志愿者行动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