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发展实践看,能源革命的最主要推动力是市场因素,之所以人类社会用煤炭替代柴薪、用石油替代煤炭,其关键因素是替代能源与被替代能源相比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和优势。
从目前来看,人类社会正在处于或者提倡“新能源革命”,试图用新能源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这种“能源转型热”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为政治因素所驱动,政治力超越市场力而从“幕后”直接走向“前台”,政府政策扶持成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政治力量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新能源,当然可以找出诸多理由,如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需要、化石能源排放太多而导致地球气候变化、国家可持续发展需要新能源、化石能源已经逐渐枯竭、石油峰值即将来临等等,但这些考虑或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还缺乏理性思维,都带有较为强烈的“主观”色彩,甚至是一种非理性的“臆断”而已。
然而,从能源发展历史经验看,一种能源之所以能够替代另一种能源,其根本力量是市场经济因素,绝对不是政治因素多能决定的。当然,政治力量不容忽视,但政治力量只有在一种能源快要替代另一种能源之时,提供一种帮助和支持作用,本质上还是要依靠市场力量的“借势推力”而已。
可以想象,未来能源革命的推动力依然是市场力量而不是政治力量,新能源体系的建立绝对不会因为政府或学者如何鼓吹化石能源枯竭、全球能源安全、气候变化或人类可持续发展等等议题,而是取决于是否出现一种或几种在资源潜力、供应能力、使用效能和价格等综合指标上能够超越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取决于新能源体系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和经济可行性。
化石能源是否真正到了发展“晚期”至今还是未知数,化石能源价格上涨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促进新能源开发和能源节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化石能源自身的勘探与开发投资,这本身就是有利于延产化石能源使用寿命的强大动力。
政治力量渲染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议题,这本身没有问题,从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角度来看,确实值得肯定。但政治力量介入能源革命,只不过是为人类社会的能源转型提供了一种压力和紧迫性,强化人类社会和国际社会应该加快发展新能源的良好意愿和共识,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
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尤其是政府领导人已经陷入能源革命的“神话”或“宗教”陷阱,是否提出能源转型或者是否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问题,能源问题已经演变成为政治议题和人类“道德伦理”问题。
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能源独立”战略,日本政府提出“摆脱石油”目标,这些政策宣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政治口号”而不是经济目标,因为能源转型和低碳经济能否如期实现,归根结底是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尤其是市场力量能否真正推动这些目标的实现。
人类社会要摆脱化石能源以应对各种挑战,这从表政治、安全和道德层面看,绝对值得称颂和肯定的美好目标,但理想和美好的目标未必是现实可行的目标。
政治因素无法真正推动能源革命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