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关于微博的若干思考(一一三)
文/顺风
——建议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网站微博对加“V”用户等实施有条件验证后的互认。
——建议微博推出用户可选择的关注级别或指数、关注类别。
——微博将加速个人化和社会化浏览器时代的到来。
——“浏览器”可望成为微博时代个人化运用的基本客户端。
——微博是以尽可能低的内容门槛来拓展尽可能多的有效关系。
——建议微博参照"@"模式显示“收藏”路径。
——微博的二度粉丝交集可以很好反映用户间关系特征。
——建议微博开发以"@"反映同一工作单位或所在组织的用户间关系。
——在内容机制方面微群应与个人微博实现更大的融合。
——“360桌面”、“微博桌面”等“桌面”客户端只要再进一步,即可打开云存储走向大众化的巨大空间。
——微博六度“@”转播的时间链和扩散速度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建议微博根据“@”后的内容扩散效果分析不同用户的内容“扩散力”。
——微博“扩散力”既包括六度扩散规模,也包括六度扩散速度和一度响应速度。
——如果在若干具有强扩散力的微博用户间形成默认的信任和行动联系,就可构成一条稳定的、具有强扩散力的微博传播路径。
——对任一稳定的、具有强扩散力的微博传播路径,都可大致预测和把握其预期扩散效果。
——微博转发事件时,应尽量只转发来自权威媒体官方微博、经实名认证的加“V”用户或附有可信网站链接等相对可信内容,对越是具有爆炸性、新闻性、社会影响性的微博内容,转发时越需慎重,防止成为不实信息的推波助澜者,防止给具有大众良心和民主力量的微博生态圈抹黑,这也是对微博的真正爱惜和保护。
——建议微博研究推出用户的“内容信用”指数。
——建议微博向用户粉丝公布其新加好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