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看微博的力量


  面对灾难我们学会坚强。每一次灾难背后都会涌现出一些非常令人感动的画面。温州重大动车事故让我们再次看到网络力量的集体爆发。23日20点38分,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D3115次列车追尾。网络ID为“袁小芫”的微博网友是D301次列车上的乘客,事故发生四分钟后她发出了第一条微博,比国内媒体在互联网上的第一条关于“列车脱轨”报道早了两个多小时。

  微力量带来的新闻传播性就是这样快捷,这也是全民网络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新闻传播者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微博的快速发展更是加速了突发事件的被及时广泛传播。互联网的快捷,3G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给公民带来更多的言论和传播动态消息的机会。

  此外,我们还看到在微博上有大量的寻人,为爱延续一种关怀。“大家帮忙寻找一个名叫陈笑荣的福州女孩,初中毕业;事故发生时在D3115列车上,下落不明;她妈妈现正赶往温州途中,联系电话为13705957621;请看到的朋友帮忙转发,谢谢大家!”“列车上一位杭州回福州的张冰莲女士,事发后和女儿走失,女儿名叫黄雨淳。12岁,白色体恤,下身牛仔裤1.5米,短发,大门牙。皮肤较白。事发时身处3号车厢,11号座位。有知情者请联系13599315558 13950227313。”据悉,截止到24日凌晨,新浪微博寻人的转发量已经超过了500000条。

  此外,在微博上,网民从事故现场、寻人、遇难名单、献血现场等多角度展示这次突发事件。微博作为一种非常快捷和方便上手的工具,正在逐渐被网民和智能手机爱好者所熟悉,并且广泛使用。微博的价值就是简单,传播性快。一个简单的消息就可以迅速地被传播。郭美美如此,刚刚在微博上传播的《蜗居》李念和房地产大亨任志强之间的微博对话也是如此。如果说当初微博还主要依赖明星来支撑的话,那么现在基本已经进入到一种平民状态。

  越来越多的职能部门开始借助微博进行问题的收集和探讨,包括一些职能部门也在研究微博带来的一种新媒体效应。这都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地方。微博已经渐渐地成为人们表达思想,包括发泄心中的一种愤懑的场所。当然去伪存真之后,应该看到的是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信念的传播,而不仅仅看到是以讹传讹的负面。

  作为一个渠道,一个平台,我们从这里还是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无论有用与否,无论偏激与否,是不是愤青,是不是泄愤,其实,我们都可以包容,因为我们应该有一个可以说话的平台,自然也就有一个了解意愿的机会。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在收听收看官方消息的时候,也能通过微博这个民众的消息平台获得很多信息,这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