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需要一定的骨气和血性,尤其是运动员,从事高强度的竞争性工作,没有足够的霸气,很难占到最高领奖台。中国冬奥会卫冕第一人王濛,正是凭借那份巾帼不让须眉的霸气,和极具攻击性的个性,获得四枚奥运金牌的同时,也铸就了冰场上的辉煌。
不过,生活不同于赛场,如果将赛场上的霸气和狠劲复制到生活中来,就可能处处碰壁了。王濛可能太“单纯”,不善于及时进行角色转化,因而才发生了违反队规、醉酒打人等事件,最终被国家体育总局开除国家队。
身为一名为国家体育事业,尤其是冬奥会立过汗马功劳的运动员,接受除名的处罚,难免显得有些残酷。但是,需要认清的现实是,即使站在王濛的角度,作为一名运动员,无论取得过怎样辉煌的成绩,无论出于任何目的,不遵守队规且醉酒打人,都不是正确的做法。
在这场王濛事件中,国家体育总局的惩罚措施,表面看起来有些不讲情面,但就危机处理方式,在我这个危机处理专家看来,却是十分得体的。
王濛青岛打人事件被媒体曝光之后,国家体育总局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国家体育总局对冬管中心领导班子在全国体育系统提出通报批评,并要求中心领导班子向体育总局党组做出书面检查,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事情虽然发生在运动员身上,但国家体育总局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领导班子。这种处理方式,颇有风范。
接着,国家体育总局还安排危机当事人王濛上《新闻1+1》栏目,接受白岩松采访。在人们印象中,白岩松是一位“刚正不阿”、在利益风潮中没有失去媒体良心的媒体人。通过他的节目,对整个事件进行公告,便于破解人们心中的疑惑,也更让人们信服。
如此一来,才不至于像故宫被盗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小偷般遮遮掩掩的处理方式,让人们一头雾水,并进而引来各种各样的猜测。
在这里,我不对王濛打人,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开除王濛事件做道德判断,仅仅着眼于国家体育总局的危机处理方式及其结果来看,无疑是成功的。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危机丛生的年代。无论企业,还是社会中各种部门,各种危机接踵而至,故宫被盗事件、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高铁追尾事件……令人目不暇接。危机发生之后,由于相关部门处理不当,大部分危机事件还引起了一波波连锁反应,故宫被盗之后是错别字事件、郭美美事件后有捐赠数据有误等“滋生性危机”,让当事部门不胜其烦,群众纷纷投不信任票。
反观这次王濛事件,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妥善处理后,既没有让危机扩大化,引起连锁反应,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节外生枝”,滋生出其它关联性危机,如兴奋剂丑闻等。就此而言,国家体育总局的危机处理方式,相对比较成功。而且,国家体育总局一个更明智的做法是,及时将王濛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扼杀在“想法”的阶段。
在得知被开除后,王濛曾情绪激动地表示要召开新闻发布会,把短道速滑队所谓商业赞助背后的真相,还有一些兴奋剂事件等公布于众。
可以想象,一旦王濛口中的新闻发布会真的召开了,所谓的兴奋剂事件、赞助商利益分配事件,不知又会扯落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多少块遮羞布。更何况,现在深圳大运会召开在即,国际各路媒体开始在中国排兵布阵,此时,王濛的发布会如期举行,这个意外收获,会给他们怎样的震撼,其心目中、国际上的中国形象会不会“降个半旗”?
目前来看,王濛在此事上的态度,已经发生几乎180度的大转变,她所威胁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没有如期举行,基本“流产”。原来的桀骜不驯没有显现,王濛显然被和谐了,其中肯定是相关部门给她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危机在鱼死网破的前一刻及时止步,这次国家体育总局的危机处理水平,可以给个高分。
王濛事件为什么必须被和谐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