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唱空”中国经济


  近来,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又在频频“唱空”中国经济。在短短4个月内,三大评级机构或是下调对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房地产业的评级,或是下调对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评级,或是提出各种警示,忙得不亦乐乎。三大评级机构的炒作花样虽不断翻新,但其配合国际投机势力打压中国经济的意图过于明显,只要有点经济常识和市场感觉的人,都能看出来。经济评级的生命基础是客观公正,如果经济评级与利益挂钩,其评级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必然大打折扣。经过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的光环已褪,威风不再。尤其在欧洲债务危机救助过程中,三大评价机构发布了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评级报告,虽起到了打压欧元的作用,但也让其声名狼藉。所以,对国际评级机构“唱空”中国经济的言论,我们姑且听之,不必太在意。

  被国际评级机构盯着虽然不舒服,但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是形势使然。信息经济时代,一个国家被关注得越多,就表明其经济实力越强、影响力越大,美欧日等大型经济体每时每刻都在人们的关注下运行,中国也不例外。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的分量越来越大,举足轻重。截至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近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更为重要的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GDP稳步增长,已经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经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和资本技术吸纳能力,在1997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很多国家清醒地认识到:谁和中国保持密切经济联系,搭上中国经济增长的快车,谁就能较早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分析世界经济形势,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如果不全面分析中国经济,既不会受到重视,也不会有市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模式”、“中国概念”已深入民心,研究中国、分析中国,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金融乃至评级等诸多领域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外部经济利益融合将更加紧密,外部经济环境对中国的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无论是被“唱空”还是被“唱多”,都很正常,我们当自信,坦然面对。须知道,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是中国人民脚踏实地、顽强拼搏、持续奋斗的结果,不是国际评级机构“唱”出来的。当然,自信不等于自负,中国经济虽取得巨大成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这些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开,我们需以巨大的勇气面对它,克服它。

  当前,国际上关于中国经济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对于这些不同视角的分析和具体建议,只要是客观的、公正的、可行的,对中国发展有益的,无论多么逆耳,我们都要虚心地研究、学习和借鉴,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讲“拿来主义”。我们需以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借鉴国际经验,倾听各方声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扩大内需,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总之,只要我们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虚怀若谷的中华民族必将走向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