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垄断行业的前世今生


  最近,常常感到“语塞”,话到嘴边说不出来,或者语不成句、越想越挫折,根本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说了也没用,或者说不到一个点儿上。不过,今天仍要来说一点儿话。

  曾几何时,邮电、石油、电力、铁道同属垄断行业,其典型特征是政企不分,政府既开展行业监管,又从事商业经营,身兼“裁判员”和“运 动 员”两种角色。

  人们当时想当然地认为,将全部生产资料通过全民所有、国家代为经营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配置优势,“握起拳头”自然比“展开五指”更有力。不过,人的“惰性”决定了,在没有监督和竞争的的情况下,谁也不会对自己苛求太多。于是,劳动生产率低导致群众满意度低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以至于新中国成立六十又二年,我国的主要矛盾还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垄断即使是“代表人民”的国有垄断也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领域“一家独大”的情况开始有所瓦解,上述四家垄断行业的命运开始走上“殊途”。

  邮电通讯业“手足相残”。

  改革开放之初,邮电业堪称经济发展的“瓶颈”,邮电局长没少挨地方领导骂。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别是“政企分开”十多年来的“大跨越”,邮电通信业现已适度领先于国民经济发展。

  邮电行业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电信重组,现存的三家通讯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均建有覆盖全国的通讯网络,在各领域特别是移动通信领域展开激烈竞争,用户受惠多多——“洛阳纸贵”的通信消费情况一去不复返,通信资费不断下降,2010年手机通话平均费用仅为每分钱0.1元,相较之前的0.3元每分钟下降了60%多,漫游费、长途费得到大幅减免,是社会上为数不多没有涨价的商品,全行业甚至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的情况。服务质量方面,无论是在营业厅还是10086热线,服务人员都堪称彬彬有礼乃至“忍气吞声”,虽然也存在着国人惯常的“拖、推”,但是总体上还是尽力解决的处理方式,用户还是颇能享受到一些“上帝”待遇的。

  不过,随着竞争的加剧,各运营商之间也存在着不顾消费者权益“死掐”的行为,应该进一步加强管理。

  石油石化业“明争暗合”。

  目前,国内加油市场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家企业把持,加油站等营业网点遍及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服务能力没得说,基本很少出现油料短缺的情况。服务质量方面,可以这么说,除了价格贵之外没什么。按理来说,两家巨头企业应该是竞争关系,应尽可能地做到价格、产品、服务的全方位优势,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明争暗合”,在价格方面达成“默契”共同进退,国际油价上涨时迅速涨价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国际油价下降时则声称当前使用的是高价“储备油”。

  由于“价格同盟”的存在,用户虽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于是不少网友将国内油价上调,国内外即会发生重大灾难的“巧合”编成段子,以此暗讽石油、石化这对兄弟。

  电力行业“划江而治”。

  电力行业也进行了政企剥离,组建了大型国企——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前者经营区域覆盖2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后者则把持着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和海南省五省的电力传输业务。电力行业“井水不犯河水”的格局类似当年邮电通讯业在固网方面实行的“南电信、北网通”策略,基本上形不成有效竞争。

  因此,尽管发电等产业链上游受到煤价等原材料上涨的影响举步维艰,然而控制着定价权且唯我独尊的电网企业却完全不受影响,且由于中国日益剧增的用电量赚得盆满钵满。

  铁道部“自己管自己”。

  上述三个传统的垄断行业虽然也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是基本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服务质量也正在逐步转好,改革的方向即市场化的方向也是清晰的,笔者相信,随着社会监督的提升,一些问题会得到治理。

  如今,惟有铁道部还在改革方面原地踏步!

  铁道部并没有组建全国性的网络公司,而是“自己管自己”,于是乎延续多年的“一票难求”现象至今未除、于是乎哪怕售票员列车员等一线服务人员也面孔冰冷……“刘志军时代”的铁道部相比过往甚至更加倒退,不仅没有承担国有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反而让低价出行的梦想成为痴想,让老少边穷地区的小站成为废墟,而且一味“好大喜功”地广建高速铁路网,以至于自身负债累累、铁路危机重重,铁道部刘志军下马,张曙光网传贪污高达28亿美元;千亿元建设的京沪高铁上马仅月余,即曝出大小故障不少、运行情况堪忧;由于技术、服务和管理问题,终酿“723动车追尾事故”,数十人无故殒命,代价不可谓不大。

  对比四大垄断行业的前世今生,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改革利于民,不改祸于民。改得越彻底、民众得实惠越多,不改,就只能为一部分人牟利。

  历史会最终评判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