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身边的公共安全隐患”真能“治未病”?


  晒“身边的公共安全隐患”真能“治未病”?2011-8-16半月谈网

图为哈尔滨南岗区联部街48号一栋六层居民楼部分发生垮塌事故

从北京地铁电梯事故,到哈尔滨居民楼垮塌;从京珠高速上客车燃烧,到动车追尾事故……近期频发的公共安全事故引发网民深度关注。“晒晒我们身边的公共安全隐患”成为连日来网络上热议的话题,网民呼吁有关方面务必排查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公共安全也该“治未病”。

近期网上有网友分享了一个段子,引来了不少人的转发。“这日子没法过了。乘地铁吧,电梯垮了。坐动车吧,追尾了。坐客车吧,起火烧了……”交通出行工具存在安全的隐患,假如不乘坐交通工具,出行靠走路是不是就安全了呢?其实也不尽然。

最近上海一家医院收治了一名花季少女,她在杭州被掉落的玻璃幕墙砸伤了小腿,面临被截肢的命运;而近年来在重庆,“天降菜坛”、“天降叉衣棍”、“天降钢板”、“天降烟灰缸”……凡此种种高空坠物伤人案就达十多起,实际数量远大于此。让人们不禁忧心是不是出趟门一定要戴上安全帽,穿上保护衣。

在不久前,两位年轻人在北京暴雨中,因井盖脱落被下水道吞噬,两条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窨井盖危机成为微博声讨中的“主角”之一。7月26日,新修改的《合肥市城市窨井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计划从管理职责、产品使用标准及相关处罚措施等方面,向屡次“闯祸”的城市窨井盖“宣战”。

而对于一些地方的公交企业市场化、民营化竞争激烈,民营公交企业把本应由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转嫁给势单力薄的承包车主,安全隐患巨大的问题,不少民众建议政府出台《公共交通法》,立法保障“公交优先”,保障居民的正常出行。同时改革公共交通的管理体制,对公交车、中巴车和出租车、地铁实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对于一些高楼墙面、灯饰广告年久失修的情况,专家也提出建议,希望政府应尽快做好维护等空中安全管理制度设计、加强处罚力度。

当面临突如其来的灾祸时,公共设施如果平时多点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公共交通工具也能采取立刻见效的挽救措施,那么公共安全隐患将会大大的降低。作为公民自身,除去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之外多学习一些逃生知识,在面临危险时争取自我救助也能大大降低伤亡数量。

网友们晒出的“身边的公共安全隐患”既能够引起公共设施监管者的注意,同时也为其他不知情的群众提了个醒,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协助下,“治未病”的效果一定也差不了。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不管晒多少的公共安全措施,如果没有相关的监督管理,该发生的照样还是会发生,各种的安检制度的不完善,还有安检人员的不专业甚至不负责才是造成这些事故的根本原因。这样晒出来各种事故,把问题暴露在民众的眼睛之下,只是给政府压力,政府可以制定各种措施,只是落实呢?谁来负责,谁来执行,如果有执行力的话,那也不会有这么多事故可以给媒体暴出来。公共安全其实不是某个单方面的事情,需要民众监督也需要有相关部门来执行,更多的事故的发生还是缺少这个渠道,如果可以建立民众与执行部门之间的沟通,相信那些公共安全隐患其实可以避免许多的。——杨文

公共安全问题隐患显著,动车事故、公交车爆炸、地铁倒开、电梯故障,普通百姓的交通出行和正常生活都受到干涉。社会公共设施本应该接受了纳税人的钱,为纳税人办事,为纳税人提供便利。但如今的公共设施却漏洞百出,质量完全不过关,百姓在享受福利的同时还提心吊胆担心自身安全。从心理上来说,这就是政府没把纳税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没有人真正把人民放心里。若真正上心,多多检修,防患于未然,公共安全事故不会如此频繁。——胡倩

果真是“生的计划、死的随机”。天灾难以避免,人祸就切切不可为了。应对公共安全隐患一个是经验不足;一个是惩罚太轻。出了公共安全事故,往往是受害的个体来面对维持公共设施的机构。由于法律在执行上的种种缺陷,造成了赔偿程度不统一,赔偿受到个人议价能力,甚至公众情绪的种种影响。如果地铁扶梯受伤的乘客赔付,与工程项目回扣数额、重新更换和维护扶梯的成本不成比例,那换做任何企业都有潜在的忽视安全隐患的动力。把规矩立好,让与公众安全有关的机构和个人明确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可能的后果,也许对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有帮助。——西铭

既然该管事的不上心,就只能靠民众力量监督施于压力了,帮助那群不负责的家伙形成良好习惯,若还不能称职就掀翻他的宝座让他滚蛋。——阿布

自从电梯事故频频发生,我留意到一个现象,以前在地铁里面搭乘扶手电梯时不少人嫌扶手脏不会手扶电梯,包括我也是这样,但是经过那几次电梯事故后,搭乘电梯时有不少人都手扶电梯,安全事故发生了,一方面造成人们对公共设施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倒是人们倒是养成了安全好习惯,政府没有把公共设施做到让人放心安心,老百姓也就只能改变自己,最大限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欣婷

要通过晒“身边的公共安全隐患”达到“治未病”的效果,还必须有监管部门的认真负责:对热心网友、群众反映的问题去逐一调查、检查、落实、整改。可以考虑建立“公共安全隐患举报整改责任制”,对于网友反映的公共安全隐患有关部门没有及时查处、整改而造成责任事故的,对有关责任人从严从重处理。如果是你晒你的,我自不管不问,结果即便不是“晒也白晒”,恐怕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周明欣

注意到一个现象,随着网络监督越来越发达,有些媒体也越来越狡猾。比如前段时间北京暴雨变成了海,明显暴露了城市的排水系统落后。很快微博上便热传来北京看海。媒体们也伺机而动,很快出来一个辟谣节目,指出来北京看海里面多张照片伪造。紧接着下一轮反击更是绝,报道了韩国被暴雨袭击之后,全城被淹,事态极其严重的样子。这也是最近央视管用的一个手段,每当国内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事件之后,马上便报道一起国外对应的事件,以此证明,我天朝还是很安全的,偶发的事故不要紧,你看!国外也是有的嘛!这样,我天朝顺民们便一个个踏踏实实的睡起觉来。——福利满

“晒公共安全隐患”只能起到警醒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国家内不重视质量安全大环境的问题。现在国家只要GDP数量考虑过它的质量问题吗?动车,高铁只要能开就行,他们把人的生命,运行安全放在第一位了吗?现在国家的建设要快速发展,根本就不考虑它的质量问题,我们下面的普通的经营者也会跟着国家的思维走,跟着他们学,只想着挣钱哪会考虑民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所以现在生产和建设出来的东西存在安全隐患是不可避免的。要解决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国家改变发展建设思维,把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GDP的数量增长。——祝海宾

一部惊悚电影《死神来了》看得我那几天战战兢兢的,生怕哪一天飞来横祸,虽然电影里都是虚构的情节,很多小概率事件联系起来组成了整个电影,可是现实社会的汽车起火、动车追尾、天降不明飞行物等等似乎看到了电影中的某些桥段。公共安全成为社会大发展过程中严重被忽略的一个问题,单单去晒安全问题起不到根本作用,关键是国家人们要重视起来,小心使得万年船,凡事还是要谨慎,否则出了问题就追悔莫及了。——张欢

对于公共事务,我们设定的标准大都没有问题,而能通过验收后却发生事故就是问题了。所以最关键在于执行,坚决零容忍。至于怎么做,问问立陶宛的“坦克”市长吧。——笔笔的笔

周一上班发现公司大厅拉起了警戒线,地上有碎的瓷片,感觉很奇怪。后来抬头一看发现天花板上的瓷砖少了一大块。还好是在周末掉下来,要是在早晚上下班高峰,后果不堪设想啊。——程鹏丽

欣喜的看到我们的社会更加公开公平,大家在网上时常能看到关于晒“身边公共安全隐患”的报道,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也开始从法律、政策和制度上对公共安全进行监管和完善。虽然晒出来不一定能根治,但起码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最终让公共安全隐患消失在萌芽之中,虽然这只是治标之策,但它会催生治本之策的产生和完善,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幸福。——倪卫校

对于公共安全,我觉得主要还是相关部门不重视,虽然国务院每次开会都会强调防范公共安全事故于未然,但是那些在那大礼堂参与会议的领导他们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等他们下去告诫下属官员时候,他们的下属官员只是应付性的开完会,不重视,我认为最主要的国家领导的要求根本没有实施到地方下去,真正的只要国家真想解决问题,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出台专门针对公共安全事故的政策和制度,谁的地盘出了问题谁就受到严重法律制裁,看哪个地方的领导还敢把一些工程随便包给一些不合格的公司企业不?必须得来点强制性的措施,让各个地方的官员铭记于心,凡每次对待公共安全问题都不敢掉以轻心。——汪鹏志

最大的症结在于“说一套做一套”,根本的还是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令政府和相关责任方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至于漂亮话什么的,他们已经说得比我们还好了。——小迷

平常出的事故,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发现,而是没有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结果就铸成大错了。所以,我们怕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不管不问的态度。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曾经的作为。——李特

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一次次被安全,无数的人们终于无法自控,要身体力行,替政府,替相关部分去未雨绸缪。——李斐

在城市建设中的每个细节看出的都是建设时的应付了事,建出来的东西没有体现任何人性关怀。出了事故人们不觉得惊奇,反而觉得早晚要出事,这是深深的失望而产生的麻木。基础建设是影响深远和长久的工程,却不愿意动一点脑子,正常人在这个环境中尚且生活的小心翼翼,没有安全放心的活动空间,更别说残疾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恶劣,导致残疾人根本就没有可以活动的空间。建设资金下拨,一层一层盘剥贪污,已经是光天化日之下人们都心知肚明的行径,为何在人们敢怒敢言的时代,这种情形还是得不到控制呢?——杨弼麟

修建工程时监管不力也为公共安全埋下了隐患,有些建筑商为了利益,工程中往往会出现二包,三包等现象。——当当

一、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我国早就把公共安全纳入法律范畴。每个乡镇街道办政府机构都有公共安全管理站,配备了管理人员但是这些职能部门往往重视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之类的而忽视了公用设施的安全。

二、安全管理点多线长面广。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人员少,专业性不强。一般乡镇只配备1至2名安全管理人员,而这一两名人员要涉及生产、施工、消防等等专业很强的安全管理。这么多的行业要这一两名人员全吃下很难。

三、有些问题难解决。安全管理对于私企管理比较好管理,发现问题不能及时改正可以处罚,但是对于那些公用设施管理来说就会踢皮球。比如说路面有个坑,难道没发现吗?发现了就是不能及时修复,等到人摔伤了,就会有人来修。对于这些公用设施安全管理长期以往就会出现睁只眼闭只眼的情况。——陈好好

我们现行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倡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框架,以公有经济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提倡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但是,通行的做法是倾向于市场化,倾向于个人承包化,似乎市场机制就是万能的,一提倡市场竞争,效益就自然提高了,个人一承包,原国营集体单位就责任推托了。其实,市场经济的弊端早在1788年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不久发生的经济危机中就暴露出来了。单纯地放纵个人追逐利润,肯定要损害其他群体和他人的利益。在我们的后发展国家的追赶型发展过程中,在人口大国的国情下,即使是提高国有经济的效益,也必须假借科学民主管理的渠道,假借人民群体的力量,给以合理的规范制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更不要说提高小商小贩的经济效益了,同样需要如此。所以,现行的一些公共领域安全问题的出现,正是少数人热衷于市场化、个人承包化的不良后果,这个问题的预防,需要仿效机动车交通事故的交强险以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管理的做法,需要体现群策群力的做法。——栗彦卿

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www.banyuetan.org/ 原文链接:http://im.banyuetan.org/rtdj/hot/110816/508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