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求职遭遇性别歧视,更容易引发一些不正常的社会思潮。“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跑招聘会不如跑婚介所”的说法屡屡出现,“寻有房有车无贷男友”从一句玩笑变成了婚介网站上贴出的征婚信息。 信息源于兼职吧www.jianzhi8.com。
一部分女大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对自己自然资源的非正常利用上,比如拍写真,将照片作为就业的敲门砖。再比如干得好不如嫁的好的另类观念。
2011年2月,陕西省妇联公布了《女大学生招聘中性别歧视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受访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12个百分点,同时约六成女性在求职时曾遭遇性别限制,性别歧视已成为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瓶颈。
近日,记者走访了西安部分大学生、招聘单位和学生家长,就“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遭遇的性别歧视”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状况很不乐观,经常遭受性别、怀孕、年龄三歧视。第一,性别歧视。在西安一些招聘现场,有些招聘单位的工作岗位明明写着男女都适合,但实际操作中就是招男不招女。而在同等条件下,企业通常优先录用男生,一些用人单位对女生百般挑剔,提出了除职业要求以外的不合理要求,甚至还在是否恋爱问题上大做文章。第二,怀孕歧视。生育是女性天经地义的社会责任,但有些单位就是不想承担女性生育的社会成本。因此,即使有女生能够过关斩将通过面试,有的用人单位在最后签约时,还要求女毕业生工作后三到五年内不得生育。第三,年龄歧视。在招聘现场的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招女性,大多要求年龄在22岁以下,且未婚。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对年龄偏大的女毕业生也造成了就业压力,形成不正当竞争。
女生就业为何成了“拒无霸”
每年7月份,是大学毕业生签约的高峰期。可是,在一些大学中,却出现女生、男生“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很多男生都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而女生却依然“转战南北”,在拥挤的人才市场里碰运气。由于屡屡“碰壁”,她们自嘲地称自己为“拒无霸”。
面对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很不服气:和男生相比,我们到底哪里差?实际上,她们什么都不比男生差。可是,在竞争白热化的人才市场,女大学生却“不服不行”。据一项调查表明: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性别歧视,约70%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性别歧视已成为女大学生就业途中的“拦路虎”,女大学生“沦为”新的弱势群体。
面对性别歧视,一些女大学生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求职遭遇,有的试图通过新闻媒体呼吁平等竞争,但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为什么有知识、有文化的女大学生在遭遇性别歧视后,没有奋起抗争?在女大学生“集体沉默”的背后,有诸多难言之隐。
有关专家分析:其一,我国的法律并不能给女大学生一把保护伞。“男女平等”虽然早已明确写入我国宪法。而且《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明确指出,妇女作为劳动者的一部分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法律中明文禁止性别歧视的相关条文过于抽象、笼统,在实际操作领域还缺少对性别歧视做出具体、可操作的惩罚性规定。2007年出台的《就业促进法》中,虽然规定用人单位招收人员时,不得以性别因素歧视劳动者,但并没有明确性别歧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没有规定严厉的惩罚措施。其二,女大学生在遭遇性别歧视时,面临投诉无门的尴尬。在现实中,不少政府机关招录或多或少存在性别歧视的问题。一方面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减少麻烦”、“减轻负担”的小算盘,难怪女大学生“四面楚歌”、“四处碰壁”。
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郭国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女大学生就业难日益凸现,亟待解决,“这个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他已提交了一份关于消除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议案。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说,女大学生就业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一是受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影响;二是女性生育哺乳期的存在使得劳动时间出现断裂带,这是部分用人单位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少招或者不招女性的主要原因。
在《上海一家人》中成功饰演“若男”的全国政协常委、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李羚说:“女大学生尤其是优秀的女大学生难以就业,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实际上,女生细致、耐力、亲和力、相对稳定的特质,都是她们的职场优势,如果正确认识自己、展现自己,个人素质完全可以超越性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家华告诉记者,随着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现在女性受教育的比例越来越高,女大学生数量增多,这是社会的进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该更多地为女性开辟就业机会。
就业调查六成女性遭遇性别限制
2011年2月,陕西省妇联公布了《女大学生招聘中性别歧视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受访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12个百分点,同时约六成女性在求职时曾遭遇性别限制。2010年,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承担了陕西省妇联性别平等重点项目,就女大学生就业招聘中的性别歧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选择北京、上海、沈阳、西安、深圳和昆明6个抽样城市,每个城市发放问卷300份,共计18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33份。其中,女性受访者占到59.56%,男性受访者占到40.44%。据了解,问卷发放主要集中在各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及高校,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39岁这一求职主年龄段。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36.3%的女性未就业,23.9%的男性未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女性未就业率高于男性12个百分点。
求职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调查显示,知识与能力、学历、工作经验、户籍等“门槛”成为男女受访者的共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认为求职“无障碍”的女性占受访女性的5.7%,比男性低1.4%,可见女性求职的挫折感略高于男性。
在职场中,外貌重要吗?19%的女性认为身高和容貌成为求职障碍,而男性对此的认知仅为10.9%,且集中表现为身高障碍。在多数人眼中,男性的价值并不体现在身高、容貌这些外在方面。容貌成为女性就职障碍这一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服务业中,而是广泛存在。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在深圳某电子工业园区内,由于80%的产业工人为女性,故而园区食堂和小食店里到处都张贴着美容整容广告,可见“容貌改变命运”正是劳动力市场“容貌歧视”的映射。
在调查中,有55.7%的受访者表示在求职时曾遭遇性别限制。女性在招聘面试过程中遭遇的各种性别限制几乎是男性的两倍。同时,70.1%的受访者表示男性好找工作,26.7%的受访者认为男性找到的工作一般比女性好。
与用人单位签生育保证书,保证一定时间内不生育;劳动合同标有禁孕条款;被口头要求禁孕……调研报告显示,44%的受访女性在求职中遭遇了尴尬的婚孕歧视。婚孕歧视主要指在招聘录用过程中,用人单位会对应聘者的婚孕状况作出限制。有8.7%的女性受访者表示遭遇过招聘体检中的孕检;7.31%的女性受访者要与用人单位签生育保证书(在职期间不准生育,或一定时间内不准生育);有6.13%的女性受访者声称她们的劳动合同中有禁孕条款;有8.10%的女性曾遭遇“口头禁孕”。有4.74%的女性受访者表示,一旦怀孕,用人单位就会采用威胁、调岗和降薪等各种手段强迫其辞职。
如何禁止求职招聘中的性别歧视?56.4%的受访者认为应采用法律手段干涉性别歧视行为。
调查中,受访者认为要采用法律手段,制定相关政策等措施杜绝招聘中的性别歧视。同时在反性别歧视立法中,应注意处罚的设定,使其具有可诉性。此外,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大招聘广告的审查力度,在法律规制的支持下,应禁止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加以性别限制。特别是禁止公务员录用过程中的性别限制,更具有社会倡导作用。
2007年8月30日,颁布的《就业促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但在女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似乎司空见惯,但对于当事人来讲却有失公允。
在记者的采访调查中,很多被采访对象向记者讲述求职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迷茫困惑。漫漫求职路,只剩“悲催”。
7月24日,朱莉一大早就来到了省图书馆,虽然时间刚过9点,但空气中却弥漫着潮湿的味道,令人燥热不安。和前几天相比,招聘会场明显人气不是很旺。朱莉手拿简历,一边不时擦着头上的汗水,一边眼观八路地盯着各个公司招聘摊位前的展板,努力搜寻着适合自己的岗位。
朱莉是今年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稍显稚嫩的脸庞和身上那套职业装有些格格不入。看着她手拿的皱巴巴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司名称和电话记录,记者不由得好奇起来。小朱微笑地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她开始找工作,像这种小笔记本她每天都会随身携带。每参加一次面试或者一次招聘会,她都会把合适的岗位、要求以及自己的不足和面试注意事项等等一一罗列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上。“习惯了,它就是我的求职宝典!”至今参加了多少场招聘会和面试,小朱早已数不过来。她总是不断地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未来的梦想定能实现!”
回忆起这一年来的求职经历,小朱坚定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眼看着毕业了,终于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了,再也不用父母担心了,但是如今这工作实在不好找,工资高的待遇好的,人家用人单位要求你必须要有工作经验,工资低的自己连生活都顾不上。对于薪资,我现在期望在1500—2000元左右,毕竟刚毕业也没什么工作经验。”
当谈到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时,小朱告诉记者:“我曾经应聘过一家传媒文化公司,按照他们公司的要求,我应聘会计一职,应该还是符合条件的。可是当天的面试,主考官问我的问题,让我很纳闷。他问我会不会喝酒?有没有男朋友?愿不愿意出差等等。都是一些看似和岗位毫无关的问题,显然那天我的表现没有得到主考官的肯定,他只是告诉我有消息会及时通知的,之后这个工作就再无音讯了。回来后我把这些经历告诉了我的朋友,朋友说,很明显他们公司只是假借招聘岗位之意,实质是为了招聘公司公关。”
在招聘会场转了一个上午,小朱并没有找到十分满意地工作。
因为隐私工作虽拼命依旧失业
站在记者面前的小雅,打扮入时,举止优雅,浑身充满了自信,怎么也没法把她和“失业”这个略带消极的词语联系起来。
提起之前的那个公司为何辞退自己,小雅长长地吐了口气,幽幽地说:“2009年我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一家医药公司,从一名小小的业务员做起,如今我已经是公司的销售主管。一直以来,我工作都是勤勤恳恳,业绩也不错,可是上个月,老总突然找我谈话,说总公司对我进行了长时间的一个评估,觉得我不适合在公司继续干下去。当时我就因为这个荒诞的理由和老总争吵起来,可最终还是无奈接受了这个事实。后来,我怎么想都觉得委屈,为什么偏偏在我竞聘销售经理的这个节骨眼上,突然被辞退呢?直到我回忆起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才恍然大悟。”
“在我们公司一直都有个‘潜规则’,就是年轻女性职员刚进公司,一定不要提自己的隐私。一旦被老总发现自己已经有了男朋友,升职和出差这种好机会基本上都轮不到自己头上。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隐瞒自己有男朋友的事实,每次和男朋友逛街都不敢牵手,就怕被同事撞见,幸亏男朋友比较支持我。心想只要坚持到我成为公司的销售经理,到那时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向人们展示我们的爱情了。”
“我足足熬了两年,这个机会终于等到了,公司要进行销售经理竞聘,我最有威胁的竞争对手就是同为销售主管的林丽。上个月一天,我和男朋友逛街时,经不住男朋友再三央求,和他牵手搂腰,可是这个瞬间刚好被逛街的林丽发现了,当时场面很尴尬,我也知道自己完了!果不其然,之后公司的出差和接待大客户,都没有我的份,更没想到,我因为这点个人隐私,竟然丢了工作,这都是什么事!”小雅忿忿不平地说。
对于小雅所说的不能公开自己的隐私,记者很疑惑,难道有男朋友了就不能好好工作吗?这里面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呢?对于更多的细节,小雅似乎不愿多回答,眼神也闪烁不定。至于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小雅坚定地说:“无论如何,我都会尽快再找工作的,亲戚朋友也都在帮着联系,我相信我走到哪,也都会干得很出色的!希望再也不要遇到之前那样的公司!”
另类观念“婚姻也是一种就业”
大四学生王丹在参见无数次招聘会后,终于获得一个面试机会,但出人意料的是,她居然没去。“我已约了人看电影,时间刚好冲突了。”王丹这样解释。原来,她刚申请成为一家婚介所会员,这是他们安排的第一次“相亲”,和一位年薪13万元的“青年才俊”看电影。“工作可以再找,结婚可关系一生幸福,不能耽误了!”
“找好工作不如嫁好老公”,在就业难面前,不少女大学索性去征婚。和小娟类似的现象在大学校园并不罕见,一些婚介所的大学生征婚网生意都很火爆。
“我女儿说,她的未来老公一定要有车有房,月薪至少1万元,身高1.78米以上……”王丹的母亲杨阿姨告诉记者,一向乖巧的女儿说出这些“择偶标准”时,没一点女生的羞赧与矜持。
她的女儿王丹是西安某大学四年级学生,从去年开始,从来都是学生打扮的王丹突然走起了“时尚路线”。母亲一番了解才发现,王丹成了一个大学生征婚网会员,时常要出去见自己的“相亲对象”。
面对女儿颇具“个性”的行动,杨阿姨一开始完全不能理解。“但是现在,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对是错了!”杨阿姨说,王丹自己有一套理论:“我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和生活,而追求一个温馨的家庭和安稳的人生,是每个女生的最终目标。”
“婚姻也是一种就业,好的婚姻就是最好的就业!”这句广告词出现在一个名叫大学生征婚网的网站上。这是一个帮助女大学生和男性成功人士速配的网站,女生注册成为网站会员不用任何经费,男士则需每人缴纳一定费用,最顶级的钻石会员每年要缴纳9999元的会费。在网站的首页上,女生都会显示出是几年级的学生,而男士则写明月薪收入。
“这种专门面向大学生的交友网站以前几乎没见过,都是这两年突然就冒出来的。”西安一名女大学生说,都是专门帮女大学生和有钱人牵线搭桥的,“做得这么红火,肯定是因为有市场潜力啦”!
对此,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建奇博士指出,这种现象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做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点就已经在女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只是现在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张建奇说,女大学生通过婚姻来实现就业或暂缓就业的行为可以理解但不值得提倡。大学生还是应该积极就业,无论找到的工作是否理想,先试着去做,在工作中逐渐提升自己,这样对自己将来的成长很重要。
创业就业面临“三难和三盼”
全国妇联2010年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感受到性别歧视。而90.2%的被访企业的回应是,招聘“基本上无性别倾向”,却坦承招收女生有诸多困难。
受访企业中,51.4%认为“有些工种不适合女大学生干”,40.5%认为“女生出差、加班要考虑安全等因素”,希望政府对企业招用女大学生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部长崔郁认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面临‘三难’和‘三盼’,即平等就业难,获取有效就业信息难,就业观念转变难,盼法律保障、盼政策扶持、盼社会支持。”
此次调查还显示,47.3%的女大学生,就业首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稳定职业,对工作地点的选择倾向于大城市、离家近等。调查认为,这表明女大学生的开拓意识、就业观念还有待加强和更新。
调查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主要原因,指出劳动力供需失衡、产业结构失衡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性别歧视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社会原因。此外,相关法律不完善,某些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就业市场的错位,以及女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女大学生平等就业。
李馨,网名“飘渺一缕”。今年28岁,2008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历硕士。毕业后与重庆一家国企签订劳动合同,2009年与相恋5年的男友结婚,老公是她大学同学,西安人。两年多来,两人一直都处于两地分居,聚少离多的境况,双方父母颇有意见。权衡再三,今年2月份李馨在没有找到下家的情况下最终辞职了,从工作了两年的重庆回到了老公所在的城市西安。刚开始辞职待业的时候,她觉得前所未有的轻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取而代之的是无聊和郁闷。今年3月,李馨开始了“悲催”的求职之路。将近5个月时间,她参加大大小小的招聘面试达20多次,皆铩羽而归。近日,一个自称李馨的女大学硕士生在网上发帖《一个奔三女人裸辞后的求职之路》讲述了她艰辛无助的求职过程,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拥趸。
为爱“裸辞”
找工作屡屡受挫
“飘渺一缕”背景:李馨,女,28岁,管理类硕士,已婚未育。她的日志帖始于2011年7月9日终止于7月14日。据记者了解,为了养精蓄锐,以备来日拼搏职场,近日,她到外地旅游散心,暂时无心更帖,但其曲折的颇具传奇色彩的求职经历依然令人心动:
今年2月份“裸辞”(意指“不顾一切,全身而退”),从工作城市重庆搬到老公所在的城市西安,开始了我悲催的求职之路。
我的上一份工作也是第一份工作,是一家比较稳定的国企,毕业之后直接签去的,当时以为会在这家单位一直呆下去,没想到只呆了两年多就辞了,辞的时候还是有诸多的不舍,但长远来看我早晚都得辞职和老公团聚,于是就快刀斩乱麻在未找到下家的情况下裸辞了。
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有过裸辞经历的网友,刚开始辞职待业的时候,感觉真的很爽,再也不用早起,再也不用接电话,高兴的不得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取而代之的是无聊和郁闷。3月份投了两家国企,都是某区管委会下属的,一家给了offer, 但我拒了,因为它是国企下属的一个子公司,搞房地产的,不太喜欢。对另一家抱有很大的期望,一来是国企集团总部,二来离以后住的地方近一些,但也印证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真理吧,最终我被拒了,败在已婚未育上。然后3月底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在老公的建议下报名了,公务员考试复习了差不多20天,最后的成绩和我预估的差不多,刚过线。事业单位考试不必说了,个人感觉很不错,但成绩很糟糕,以后不会再报了。
这两次考试失败之后,差不多到了5月份,有点受打击了,因为以为学历和工作经验会让我很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但现实总是残酷的。于是心情也不怎么好了,开始在智联上疯狂地投简历。现在想想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小单位我基本都不愿意去的,但为了心理图个安慰还是投,结果别人让我去面试的时候我又不去,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
其实,目前找工作对我来说比较尴尬,一来之前的单位在行业中可算得上龙头老大,但此类单位基本只招收应届生;二来我的年纪比较尴尬,面试过程中单位基本都会问到何时生小孩的问题,非常郁闷,这似乎是奔三的女人怎么都绕不开的问题啊。
面试完了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了,又一次面试后一周我给 hr 打电话询问结果, hr 说还没到两周啊请保持乐观的心态耐心等待。于是我耐心等待了一周但其实并不怎么乐观。又过了一周也就是今天又打电话过去问, hr 说部门领导本周出差了二面可能要等到下周了你就当给自己放个假吧。我的上帝,一面和二面之间居然能相隔3周,我只能说,牛!而且,我给自己放假已经放的快疯了,真是悲剧。
从此往后,5个月时间先后面试了20多家单位,我的学历和才能并不比别人差,但一提起年龄和性别,便只有“失败”在等着我啦。
失业在家
心情家庭受影响
面对一次次择业失败,“飘渺一缕”在网上发帖感叹:裸辞的女人啊,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招聘网站,不过步入6月份以来似乎真没什么好点的招聘信息了,今天一份简历都没投。有同学建议我联系猎头,尝试着给猎头公司发过邮件,无果,这大西北地区可能猎头行业并不是很给力,而且我的工作经验估计也不够被猎的资格。
我待业快四个月啦,这四个月基本的花费都靠老公一人支撑着,昨晚老公问我目前最想干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最想工作。
找工作的过程中心情也非常不好,我这几个月基本都在疯狂的折磨我老公,其实我辞职是自愿的,但只要一想到为了他我辞掉了好好的工作来到这里待业找工作不顺利,只要一想到这些,我的内心就会升起腾腾的怨气,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恨不得时光能倒流我不跟他谈恋爱另外换一个人,唉,有怨气的女人伤不起啊。
辞职之前我设想的生活很美好,学摄影学吉他练毛笔字,瞧见没,我就是一个幻想狂人,事实是,这些都是副业,啥叫副业,就是主业完了空闲时间玩的,我现在这大把的空闲时间,但根本没兴趣玩。就业找工作,这几个字充满了大脑所有的空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日志摘抄
透着点心酸透着点无奈
2011年7月4日(阴雨)星期一今天到人才市场应聘,抱着“不放过一个可能性”的想法,我去投了简历。结果一个40岁左右的光头男拿着我的简历端详了半天,我以为有戏,就满心期待地站在招聘的桌子前没有离开。谁知那光头男看看简历看看我,突然问:“这照片是你吗?”
我一下蒙了,这是什么问题?下意识地回答说:“是啊!怎么了?”他拿着我的简历跟旁边两个三十来岁样子的女人偷偷说着什么,还不时瞥我一眼,窃窃地笑,弄得我非常忐忑。最后他终于说:“你的照片也处理得太好看了吧,人不怎么样啊!”
听到他的话,我简直像被雷劈了一样:谁找工作的照片、简历不精心处理一下,我的有那么夸张吗?他们怎么连对人基本的尊重都没有?招聘方就能这么过分地欺负人吗?别说你不要我,就是你请我去当老总,我也不去!跟你们这样一点不懂得尊重别人、完全没有素质可言的人一起工作,我嫌丢人!我强忍眼泪一把扯过他手里的简历就走,他们还在后面喊:“这么没有耐性,怎么干工作,长得还行脾气这么差……”
唉,真是 QQ 上多了,什么企鹅没见过?哎,为啥女大学生就业这么难啊?
7月7日(晴)星期四
昨天心情非常郁闷,因为三面之后人家老总说想要个男生,面试完了直接想爆粗口,早怎么不说啊,想招个男的也能理解但麻烦您能不能从一开始就说明呢,让咱们彼此都不要浪费时间啊。
昨天气头上说我再也不找工作了,我跟傻子一样天天呆在家里浪费资源还不如死了算了。但今天早晨打开电脑第一件事还是更新简历投简历。但这样好情绪和坏情绪的循环太让人难受了,越来越不知道如何调节了。
7月10日(晴)星期天
立帖为证,我就不信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定义的合适的工作是:1、稳定,国企私企都行,只要不会因为我怀孕生子就把我辞掉;2、不要非工作时间的应酬,我不想陪喝酒陪吃饭陪跳舞;3、待遇可以很一般,但该有的社保都必须有;4、离家不是太远,坐公交要1小时之内回到家。
7月13日(酷热)星期三
今天外面像下火一样,热得要死,一路上连个卖水的地方都没有,本想打车回来呢,但最后还是坚持坐公交了,没工作的人啊还是节省点的好。不过在车上还是感觉很心酸,满身是汗,又热又累又渴,想以前经常打车上班,买东西也从来没心疼过钱,现在的境况真是可怜得很,回到家感觉整个人都虚脱了,太热了。
网友跟帖
妹妹大胆往前走
网友“独木桥上走”:本人经常裸辞。坚持吧,只要自己有料,终会找到新的发光发热的地方,当然一个前提就是还需要一点点的运气!
网友“快乐漂泊”:公司领导给下属的忠告:不要因为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就辞职,而是有了更好的职位和待遇的时候才选择辞职,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网友“得啾驾”:给几句忠告吧:一、如果你是去找私企,那么忘掉学历吧,多想想自己的优势和胜任力。二、自己是想找个兴趣所在的工作还是维持生计的工作。如果是前者,那么务必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不要太看重待遇。如果是后者,那就慢慢挑呗,一切以待遇为第一选择标准。三、勿贪心,勿高不成低不就。四、找工作之前想清楚几个问题:我的能力适合做什么工作?我的兴趣是做什么工作?如果前两者不能统一,我会更趋向选择哪个?为此我该承受或者忍受什么?我的底线是什么?
原文网址:http://www.jianzhi8.com/zhidao/4396.html